统战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3&rec=36&run=13

中共招远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领导成员

部 长:邱家书
副部长:王日民(常务) 王文杰
中共招远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领导成员
主 任:王日民
副主任:潘晓波 冯军东 李春刚 于希江 黄吉英(女)

【机构设置】 市委统战部成立于1982年3月,与台办合署办公,实行一个机构、三块牌子(市委统战部、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2001年12月机构改革,确定统战部下设办公室、综合科、对台工作科3个职能科室,核定编制7人。2006年1月,市委台办单独定编,核定编制3人,同时核减统战部编制1人。2005年6月,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孙惠琴转任市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部长由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邱家书担任。迟同翠由罗峰街道办事处主任调任副部长,同时担任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工商联党组书记,2006年公布为常务副部长。郭长春由张星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调任台办副主任。统战部原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李秀义调任广播电视局任党组书记,原副部长刘祥奎任政协提案委主任。2007年11月,原常务副部长迟同翠调任物价局长、党组书记,王日民由政府办副主任、侨办主任调任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台办主任,冯军东由毕郭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调任统战部副副主任科员(领导职务),潘晓波由副主任科员升任台办副主任。2009年2月,郭长春由统战部副部长调任粮食局副局长、党委委员。王文杰由工会副主席调任统战部任副部长,李春刚由玲珑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调任台办副主任。2009年,统战部长由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邱家书兼任。统战机关在编制人员8人,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王日民,副部长王文杰,台办副主任潘晓波、冯军东、李春刚,办公室主任由副主任科员张焕建担任,综合科长空缺,对台工作科科长于同祥,司机1人。2010年,统战部在编人员8人。

【概况】 2009年,开展“统战政策落实年”活动,党外干部工作进一步加强。按照省市提出的“政策落实年”活动的要求,一是对新时期乡镇统战工作进行全面调研,提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建议措施。针对招远市实际,及时将“政策落实年”活动的要求、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向市委作了汇报,争取市委重视支持。二是对全市党外干部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自查、调查,对14名副科级以上党外领导干部、12名党外后备干部和110名股级党外干部分类进行建立资料库,提出党外干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措施。三是制定实施党外干部“131”工程,即掌握100名党外干部基本情况,教育培养30名重点党外干部,向组织举荐10名优秀党外干部。
2010年,招远市统战部开展“双基活动”(基层统战工作,基础建设),抓住关键,突出“五个建设”。一是加强党委对统战工作领导机制建设。招远市委以招发[2010]4号文件出台《中共招远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二是加强统战工作网络建设。全市14个镇(街道、区)全部配备统战委员,全市统战工作任务相对较大的40个市直部门与重点企业、村(居),都分工1名党委成员或领导班子副职分管统战工作,并担任统战工作联络员。其他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村(居),也都明确1名领导干部分工统战工作。三是加强统战阵地建设。基本达到统一配备工作用房、统一建立工作制度、统一制作标牌上墙、统一配备办公设备等的要求,工作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四是加强统战制度建设。根据上级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联系非公有制代表人士、情况通报、民主协商、走访慰问、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外人士、联系民族宗教代表人士等多项工作制度,建立统战工作的长效机制。五是加强统战资源信息库建设。全市各级建立各类统战信息资料120卷1200多册(份),收录各类人士3500多人。

【富民兴招活动】 2009年,组织开展 “凝心聚力、富民兴烟”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始终把烟台市委统战部提出的“凝心聚力、富民兴烟”主题活动,作为统战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和有效载体,通过不断深化内容、丰富形式、拓宽领域、打造平台等多策并举,积极组织引导广大统战成员投身到“凝心聚力、富民兴招”活动中来。发挥统战“汇集力量”优势,先后组织发动100户经济实力强、发展潜力大和积极性高的非公有制企业,按照“全面动员、广泛参与、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原则,与100个村庄开展村企共建。这些企业根据自身的产业特点和优势,因企、因村制宜,在村企共建中逐步探索合作开发、产业带动、公益捐助、经济顾问、帮助自立等多种有效共建形式,不仅实现了企业自身发展,更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全市共有62家民营企业,到58个农村投资54个项目,总投资9000多万元。探索总结了“农”字号龙头企业到农村建设基地、骨干企业直接到农村投资建厂、企业直接出资参与新农村建设、企业家回村任职帮扶等4种村企共建模式。这4种共建模式得到烟台市委统战部的充分肯定,2009年,烟台市 “凝心聚力、富民兴烟”活动调度会上招远市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年内推荐6个烟台市“凝心聚力、富民兴烟”活动先进典型。
2010年,招远市继续深入开展以“双百共建、智力惠民、联手借力和温心固本”4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凝心聚力、富民兴招”活动。发动各界人士向有关单位、部门提合理化建议937条,被采纳730条,提交议案提案240多个,已经按程序办理。开展各种科技、文化、农业、法律、医疗咨询服务,受益人员34000多人次。统战成员参与引进外资5763万美元,内资860万元。102个企业与113个村结对帮扶改造自来水、电路、硬化路面,及改善医疗设施,娱乐设施等,投入资金多达百万元,

【党外人士工作】 2009年以来,积极会同组织、人事部门通过培训、教育、锻炼等多种渠道,大力培养和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党外干部,努力促成上级规定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监察、审计、司法等部门领导班子中非党干部配备比例的提高。2009年,烟台市委组织部、统战部在招远市召开党外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经验交流会。2010年,市委统战部加大对党外人士的培训力度,年内2批党外干部参加烟台市委党校主体班次的培训。加大实职安排与后备干部储备力度。市委年度安排副科级以上党外领导干部5人,2010年科级党外领导干部达到22人,组织部门备案党外后备干部达到25人,为党外人士发挥聪明才智提供广阔的舞台。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 2009年,统战工作主要抓紧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健康发展“两个健康发展”。坚持把“两个健康发展”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强化政治教育和协调服务,推动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的健康发展。一是搞好政治教育。先后在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中开展“诚信建设与民营企业”、“科学发展观与民营企业素质”2个专题教育活动及争做“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谐民营企业”2个创建活动,有效促进了非公经济人士素质的提高,增强了他们的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年内,全市推荐1人为省“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3人为烟台市“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二是搞好协调服务。顺利完成第三届工商联执委增补工作,按程序增选3名非公经济人士成为工商联执委,总数达51人。协同市工商联、民营企业联谊会等部门,先后召开“迎挑战、渡危机、促发展”研讨会和“应对危机谋发展”经验交流会,邀请专家分析经济形势、传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进一步增强民企化“危”为“机”,迎接挑战的对策和决心。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帮扶对接”和“银企对接”活动,不断增强他们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2010年,市委统战部加强引导,增强发展的信心决心。分别利用工商联执委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座谈等形式,通报新政策新动向。协调关系,组织他们与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开见面会,增进了解,加强交流。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双百共建、争做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争先创优”三个活动,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教育引导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努力履行责任,回报社会,进一步提升形象。

【民族宗教工作】 2009年,始终把稳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稳步开展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增强维护稳定的工作合力。一是开展寺观教建设调查活动。协调宗教局、公安局、旅游局等部门,对全市的寺观教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普查,有合法登记的寺庙1处,道观2处,教堂14处,以堂代点5处,正在依法登记的道观1处。并提出依法管理、结合旅游有序开发、建管并重的建设管理意见,让民族宗教更好的服务于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二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大力宣传《宗教事务条例》。2010年,市委统战部本着依法管理原则,加强对宗教团体活动场所管理,制止私设聚会点、乱建庙宇和露天宗教造像等违法现象。健全完善由统战、宗教、公安、安全等部门参加的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处置因一起宗教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建立健全与爱国宗教团体的联系制度。

【对台工作】 2009年,突出抓了涉台教育、对台经济、对台交流和对台服务等工作。全面实施“对台服务年”活动,设立“台胞、台属、台商”服务热线和定点医院,在做好台胞、台属、台商服务工作的基础上,经常走访台资企业,按照要求接待来招考察、采访的台商,进一步增进了两岸相互交流合作。先后组织15家企业参加2009年“鲁台科技交流周”活动,组织办理赴台经贸交流团组2个。 2010年,市委统战部加强对台干部培训工作。安排参加上级培训10人次。加强交往交流工作,通过网站宣传、重大节日贺信贺卡联系等待,保持与50多名台胞的经常性联系。2010年组团参加鲁台经贸洽谈会1次,鲁台经贸交流周活动1次。完善涉台工作应急预案。指导台胞台属联谊会工作,组织指导他们互帮互助,并协调解决他们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困难。
(撰稿人 于同祥 审稿人 王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