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民意 发扬民主 悉心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3&rec=209&run=13

中共招远市蚕庄镇委书记 丁海苹

蚕庄镇辖60个行政村,人口3.1万人。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从密切干群关系出发,切实做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发扬民主,有力地促进了基层群众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先后被授予“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山东省文明村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烟台市人民调解先进单位”、“烟台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等称号。
一、尊重民意,优化干部队伍,让群众无怨言。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干部。在农村基层,民意的第一需求强烈体现为希望有一批能让他们“腰包鼓”、“心情顺”的好干部。为建设一支素质强、服务优、作风硬的村级干部队伍,我们主要着眼于“选、管、育、评”四个环节,积极探索出一套“选得准、留得住、干得好”的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机制。一是从优选人。明确了重能力不看文凭、重素质不看资历、重才能更看道德的用人三原则,打破区域、行业、年龄界限,坚持唯贤是举,拓宽用人视野,注重从复员退伍军人、返乡知识青年、大中专毕业生中“选优”,从厂长经理、专业大户、能工巧匠中“物色”,从机关干部中“下派”,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配强农村干部队伍。二是从严管人。制定出台了《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规程》,对村干部坐班办公、培养教育、目标考核、评议审计、经济待遇等方面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起寓后备、现职、离任于一体的干部管理体制。三是培训育人。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为导向,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任职资格培训和专业培训、岗位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群众致富奔康、构建和谐的“火车头”。四是考评励人。考评时注意引导村干部把成绩讲足、把问题讲透,让党员、群众把心里话讲够,镇党委帮助村支部把责任说清,对口碑好、贡献突出的村干部经济上重奖,对把村工作当“副业”、只做“撞钟和尚”的村干部进行诫勉,起到“一枝动而百枝摇”的效果。
通过持续不断地强化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全镇农村干部“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帮着群众办”的意识和本领显著增强,群众对村干部的满意率直线上升,2007年底,各村班子一次性换届成功率和准确率分别达到100%和95%,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一人兼”率达到88.3%。特别是选拔到后进村任职的12名厂长经理、经商大户等村外能人,目前均已成为所在村群众致富奔康的领路人,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拥护。像老翅张家村党支部书记张功伦,原是镇办企业副厂长,回村任职四年间,不仅搞活了濒临倒闭的村粉丝厂,发展起从事鸡禽加工的鸿昇食品公司,还带领村民家家户户发展起獭兔规模养殖,2010年全村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达到9000元,分别比2004年翻了一番,该村一举甩掉落后帽子跃升为全市闻名的带头村,张功伦本人也被团中央、农业部联合授予“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称号。
二、顺应民心,舍得公益投入,让群众无忧虑。顺应民心,就要下死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坚持把解民忧、排民难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主攻方向,确立了立足眼前、着眼长远的工作方针,坚持既注重选好突破口、解决群众眼前困难,确保在短时间内让群众看见成效、得到实惠,又注重打好攻坚战、解除群众后顾之忧,确保群众安居乐业。近年来,全镇每年用于民生支出都在600万元以上,占年财政总支出的60%以上。一是解决缺水矛盾,让群众安心。蚕庄镇是招远有名的缺水镇,水资源匮乏一直是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最大难题。2006年,全镇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6条河道全年无径流,166座水库塘坝干涸135座,地下水位比常年同期下降3米,导致14个村、7000多人生活用水困难,1.5万亩小麦无法播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威胁。从2006年底开始,我们下决心把解决用水难问题作为改善群众眼前生产生活条件的突破口,提出了开展“三个水利建设年”的工作思路,采取大型工程资金镇村筹措、小型项目群众自发集资的方式,全镇三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000多万,建成镇级水利工程11处、村级水利项目238个,扩大改善水浇地面积近4万亩,使14个常年缺水村彻底告别用水难历史,全部饮用上了清洁甘爽的自来水。二是发展公益事业,让群众省心。围绕消除群众后顾之忧,2006年起全部免除了中小学全额学杂费、课本费;每年兑现养老保险、合作医疗补贴资金30多万元,全镇农民养老保险入保率、新农合参合率分别达到90%和100%;投入300多万元分片建设了10个社区服务中心为民办实事;投入500多万元实施了“村村通”和“村内通”道路硬化工程,一举突破了群众“行路难”;投资100多万建起了省级标准的镇卫生院和省五星级敬老院,应保入院率98%。三是繁荣文化产业,让群众开心。累计投入资金600多万,先后完成了镇影剧院改造和电教信息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在全镇80%的村建起了“文化一条街”或“文化大院”,以“小吕剧、蚕庄大秧歌、京剧”等为代表的群众文化百花齐放,群众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
三、发扬民主,畅通诉求渠道,让群众话有处说。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通过建立三个“机制”,充分发扬民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凝聚起全镇科学发展的合力。一是建立政务、财务公开机制。在镇级成立了“两公开”领导和督查小组,定期将全镇惠农文件和重大项目资金投入情况在镇驻地进行公开,各村坚持每季度对外公开一次村级政务和财务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镇里每季度对各村“两公开”情况进行检查,成效作为年底干部评优重要依据,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二是建立村民说事机制。为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我们在全镇60个村都建立了村民“说事室”,群众可以随时到“说事室”中倾诉经济发展中的难事、影响稳定和谐的杂事和要求服务的实事,由村干部和镇包村干部负责接待并做好答复和处理。随时“说事”使群众冤有处诉、气有处泄、难有人帮、策有人纳,切实拉近了干群距离,提高了工作效率,把矛盾纠纷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共接待群众说事130多起,已处理110起,群众满意率达100%。三是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工作该不该做,群众最有发言权。今年以来,为增强工作推进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镇探索建立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政策、项目和改革,在实施前先征求群众意愿,对多数群众反对的事项坚决制止,从源头上减少了涉稳重大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