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甸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2&rec=217&run=13

领导成员
党委书 记:于希江
副书记:贾建华(女) 曹仁平 冷启迪(挂职)
委 员:李洪臣 王智远 吴 娣(女) 王旭东 尹洪杰 赵 媛(女)
纪委书记:王智远
人大主席团主 席:于希江
副主席:郑佰儒
政府镇 长:贾建华(女)
副镇长:李洪臣 蒋虹江 林国卿(女)
人民武装部部长:尹洪杰
社会事务服务站站长:姜风海
社会事务服务办公室副主任:臧玉银
副科级信访助理员:王宾海

【机构设置】 1984年3月,撤销勾山人民公社,改设新村乡。1988年10月改置夏甸镇,2000年12月青龙镇合并到夏甸镇。2012年,镇设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财政所、农村经济管理站、计划生育服务站、社会事务服务站、农业技术服务站、劳动保障中心、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共有在编人员84人,其中行政人员37人,事业人员47人。

【概况】 夏甸镇地处北纬37°11″,东经120°22″,东临毕郭镇,西接莱州市三元镇,北靠齐山镇,南与青岛莱西市接壤,总面积190.6平方公里,位居招远市第二。镇政府驻新村南,距离招远市区19公里。交通便利,东临烟台港,北临渤海湾龙口港,南靠青岛港,150公里内有3个国际性机场,可直达日本、韩国等地。1988年夏甸镇辖54个行政村。2012年,镇辖78个行政村,总人口44284人。
夏甸镇地势西高东低,属低山丘陵地带。山地、丘陵、平原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8%、23%、19%。夏甸镇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降水量550毫米。辖区内地势西高东低,土壤肥沃,属棕壤土质,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有水库塘坝174座,总蓄水量3944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29座。金都天鹅湖蓄水量1920万立方米,水质优良,无污染,为招远市城区生产生活提供优质充足的水资源。主要河流有大沽河、东庄河、薄家河、青仙河、留仙庄河、胜利河等,水系流向大体为由南向北。地下矿藏资源丰富,藏量较大的有黄金、氟石、石灰石、石墨、石材等。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夏甸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富美文明、和谐发展”新夏甸为目标,以“突破提升年”为主题,着力在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上求突破,在发展质量、效益和速度上促提升,全面推进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连续12年被招远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镇”。

【经济发展】 2011年以来,夏甸镇按照“因地制宜抓一产,产业升级促二产,城乡结合带三产”的经济工作发展思路,围绕优势产业配套、产业链条延伸和产业集群膨胀,创新招商方式,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速、提质、提效”。2012年共规划市级重点项目9个,总投资1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9.8亿元。其中泓宇黑牛基础母牛养殖总投资2亿元,一期工程投资1亿元,包括办公生活区、生产肥料处理区、基础母牛饲养区、母牛产子产房区和犊牛饲养养殖区五大区域建设,对于完善招远市黑牛养殖产业链条,扩大黑牛养殖基地规模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水悦种禽养殖、江南工程园艺有限公司苗木基地、汇丰混凝土搅拌有限公司姚格庄搅拌站建设、姜家窑金矿尾矿库及填充站建设,以及国电夏甸风电场二期工程等项目的开工建设,为夏甸镇经济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2012年夏甸镇按照“科学发展、高点定位、优化结构、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鼓励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促进第三产业进一步壮大,通过对私营经济的扶持和引导,提供免费信息咨询服务、开展创业辅导和培训、加强创业基地建设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深入挖掘民间资本潜力,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新注册民营企业8个,新增个体工商户170户,涉及机械、建材、种养殖等多个行业和领域。2012年,夏甸镇共有民营企业52家,其中规模以上民营企业17家,个体工商户1103家。新能源开发、橡胶制品、三产服务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多元发展,有效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完成镇级地方财政收入3518万元,比上年增长26.5%。合同利用外资140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67万美元。进出口总额293万美元,其中出口额260万美元,新增合同外资1271万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黄金企业转型升级】 镇属矿山企业立足本业发展,加快转调步伐,加大资金投入,发展社会事业。两矿依托资源优势,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长远规划、逐年提高”的转型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传统矿产优势平稳推进的基础上,探索黄金转型项目新变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曹家洼金矿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建设雪龙黑牛基础母牛养殖项目,储备2013年黑牛良种繁育中心项目;围绕农业发展,建设全镇优质高产果品样板园—凰巢坡省级矮砧苹果示范基地40公顷,租赁土地、山峦栽植15万余株速生杨经济林;围绕第三产业发展,以曹家洼山庄为中心,规划建设集观光、采摘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对拉动全镇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姜家窑金矿从优质高档果品生产、储藏加工、销售方面入手,结合果业发展现状,规划建设3000吨规模的冷风库1座、东河南村6万平方米的果品批发市场1处,扩大果品产业规模,提升果品竞争力。该矿继续加快黄金企业转型步伐,促进结构调整,带动转型升级,力争在传统优势上求突破。在西河南村选址建设干粉砂浆生产线,预期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利税500万元以上。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夏甸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以“区域推进、产业延伸,科技引导、政策推动”为指导,以构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体系为目标,以现代农业重点项目为抓手,全面完成2012年农业发展目标,促进全镇农业工作提质增效。2012年,发展高效经济作物533公顷,其中发展优质苹果、葡萄等水果320公顷、干杂果67公顷,新增苗木、蔬菜种植面积87公顷,新发展设施栽培20公顷;新增禽类出栏量约5万只、猪2000头。2012年,全镇共规划现代农业重点项目7个,范围涉及畜牧养殖、种禽养殖、苗木栽种、食用菌生产、苹果基地扩建、循环农业生产基地等领域,全镇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更加重视和发挥果品品牌效应,1333公顷富冠苹果绿色食品基地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证书,“臧家草莓”通过国家商标总局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对扩大夏甸果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本着提高防控能力,充分发挥森林资源效益的思路,加强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强化森林分类管理,成立勾山林场管理办公室和警务室,加大管理防控力度。统一对勾山林场进行树枝剪伐,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有效控制火灾发生,保证造林保存率。2012年,共完成芝山、勾山荒山造林100多公顷,大沽河河滩造林27公顷,提高森林覆盖率0.03个百分点。喷施除草剂1.5吨,打造防火隔离带20万平方米。
2011年以来,夏甸镇立足自身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一步改善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2.74亿元,粮油总产量5.35万吨,农业总产值7.28亿元。

【惠民利民工程】 本着“打造服务型机关,提高群众满意度”的目标,夏甸镇不断强化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把为广大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投入比重,取得了突出成效。建设36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可提供民政、司法、信访、计生、财政等“一站式”便民服务;新铺设污水管路800米,将镇政府、新村初中、夏甸初中、新村卫生院等几处单位全部纳入污水处理管网,实现重点单位污水全处理。对全镇78个村的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同时为相关村建设统一规格尺寸的垃圾收集箱240个,初步实现全镇生产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统一清运、集中处理,镇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共投资500余万元对20余个村的村内主道路路面和18条连村路路面进行硬化,实现“村村通”工程无间隙覆盖。交通路网建设不断完善,村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以水利工程维修、配套、改造为工作落脚点,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为促进粮食增产、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增效打好基础。
文教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12年,投入12万元为全镇中小学生免费发放夏季校服。总投资400万元的镇级中心幼儿园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投入使用后,将成为全市乡镇中首批省级标准化幼儿园。13辆校车开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届时将为70个村的1902名学生提供交通便利和安全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医疗条件更加完善,增设南邢家、西芝下、留仙庄等3个规范化卫生室,全镇规范化卫生室达到7处,加上2处卫生院,在条件改善的同时也为患者就医提供极大的方便。
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2012年共列入山东省沼气建设项目158户,农民享受补贴30多万元。共发放各类种粮补贴13220户,补贴金额600余万元。发放能繁母猪补贴88万元,良种补贴106万元。发放摩托车下乡补贴159辆、农机补贴20多台(套)。发放低保金200余万元、五保金23万元、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款233万元、现役军人家属优待款106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 以改善文化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大力加强文化事业建设。2012年,夏甸镇投资1200万元建成镇级文化活动中心,内设影剧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排练室、多功能培训教室等活动场所,室外建有篮球场、门球场等各类文体活动场地。新建6处村文化大院、文化广场,全镇80%的村拥有文化大院、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更加丰富,文化娱乐水平进一步提升。2012年在拥有全市唯一的农民艺术团—天鹅艺术团的基础上,新成立新北、勾下店2个庄户剧团,新组建15个村秧歌队,健身队,达到全镇有44支规模秧歌队伍,36支健身队伍,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基本实现“村村锣鼓喧天,人人闻歌起舞”的文化氛围。成功举办秧歌进城、秧歌进镇、首届巾帼健身舞大赛、千人健身活动等民众参与度高的集体活动,展示出新时代农村群众的风采。在全市“百姓大舞台”选拔活动中,老甲沟村的文化广场建设及活动开展获二等奖。在全市“喜迎十八大—我的金都 我的春晚”节目汇演中,选送的东河北《苗乡侗寨》和南邢家《花蝴蝶》2个节目双双获奖,展示出夏甸镇群众饱满的参与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社会管理创新】 以抓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集体资产处置“阳光拍卖”、合同起草审查等各项源头预防制度为总抓手,规范村级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在“三调联动”载体建设中,抓好“警民联调室”、“法官工作室”、“民生检察联系室”、“民生热线办公室”、“法律援助室”等五室建设,完善案件分流对接程序,形成资源整合、衔接规范、流程科学、联动高效的多元化纠纷化解大格局。完善人民调解队伍,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激发基层专职调解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专职调解员队伍人员职业化、工作专业化、待遇工薪化。全镇78个村配有专职调解员84名,其中高中以上学历78%,平均年龄54岁,人员结构合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社区矫正工作方面,成立招远市首家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疏导室,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制订科学的矫正方案,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矫正对象观看“心理矫治”电视节目及组织人际交往训练等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引导矫正对象正确减压,帮助其更好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生活信心,改善人际关系,以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更好地融入正常生活。为避免“面对面”沟通所造成矫正对象心理上的顾虑,夏甸镇开通社区矫正心理咨询热线,主动贴近矫正对象,关心其工作和生活,为其排忧解难,使其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及社会的温暖。另外,在烟台市范围内,率先应用“服刑人员心理测评系统”,对被矫正人员的性格气质、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测验,从而科学系统地反映出被矫正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水平,为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咨询、自我调适辅导等提供直接依据。

【党员队伍建设】 2012年,夏甸镇以创建“群众满意党组织”为总抓手,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指导、服务和保障作用,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做好“富民兴镇”文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注重党员教育培训,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本着“掘源、培源、固源”的工作思路,对党员发展步骤作进一步规范,严把党员的推荐关、培养关、政审关、转正关。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分2期举办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培训班,培训学员60多人,其中生产工作一线38余人、35岁以下的20余人、女性12人。严格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创新群众工作思路,在全体机关干部中开展“三联三帮连民心”活动,每名领导干部联系一个企业、一个双管单位、一个村和村中的一户群众家庭,每名机关干部联系一个村及村中一户群众家庭,通过进村入户走访,调查民情了解民意。在“三亮三比三评”活动中,制作“夏甸镇机关干部岗位责任牌”桌牌,将每名机关干部的照片、姓名、职务、职责、监督电话以及“五个好”工作标准进行公开,接受办事群众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水平。结合全市“访民情、听民声、暖民心”机关干部大走访活动,组织包村干部逐村逐户走访调查,了解党员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认可程度,采纳合理化意见建议236条,进一步筑牢了党委、政府与广大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臧家村】 臧家村位于夏甸镇驻地东南15公里处招远市的最南端,与莱西市接壤。全村共有175户528人,耕地面积44.67公顷,固定资产39.7万元。2012年,实现经济总收入2353万元,粮油总产量351.2吨,人均纯收入7600元。先后获得招远市、夏甸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廉政建设党支部、计划生育模范村、模范村委、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该村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在有限的土地上做文章,发展大棚草莓、甜瓜种植基地。发展保护地草莓33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175户有大棚。亩收入1.5万元,人均收入超万元。2012年,仅此一项,总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00多人,同时幅射带动周边5个村从事草莓栽培生产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该基地已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被镇政府确定为农民创业示范基地,2012年“臧家草莓”通过国家商标总局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对扩大臧家果品知名度,打造夏甸镇优质农产品品牌起到示范作用。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近年来臧家村累计投资30万元,对全村街道进行整修,拓宽、平整路面2000余平方米,浆沏路边渠4公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不断加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投保率均达100%,进一步解决了村民就医、养老等实际问题。
(撰稿:梁闯 审稿:林国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