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诗文集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1&rec=908&run=13

游 山 记
闫公朝
东北诸山为一邑之名胜。久有往游之兴,而因循未果。今岁初夏,会东村杨老,此志偶协,遂携后生二三辈以往。余素不饮,而东村亦性不喜酒,止赍乾糟菜茹而已。二十五日饭后,行至埠后,从者留觅脚力,余遂与东村先行,抵下观许久,在后者方到。稍步松林,遂相与共饭。饭毕,东寻班仙洞,道士云:“至彼可三四里”。出观门,渡涧水,过一漫埠,复渡一涧,即登山。山甚陡峻,行不数十步,余已倦矣,数人扶掖以行,踉跄又数十步,喉干足弱,不复能前,枕石而卧,良久,喘息始定。仰视山巅尚远,则见杨老已踞坐石上欢笑招余矣。余羡之,有若登仙然。时日已将暮,勉强徐步以上。至则大石横亘,左右皆深涧,俯瞰可怖。诸子从容甚适,时推石坠之以为乐。循山而东,峰峦迥合,望之无际,鸟道盘旋;乍高乍下,大要非山脊即山腰,未尝踏寸土也。据石藉草,时时偃休。前行诸人,或隐或见,或时不见而闻其歌笑声。既过险道,去洞不远而尚隔一山。余渴甚,令一童先行取水。顷之,自前山提壶而下,迎取饮之,甘露醴泉不为过也。道士来迎,扶余至山顶,则见四山环抱,而洞负山南向,悬岩峭拔,壁立千仞,祠宇正承其阙,真仙灵之窟宅也。道士扶余下峻坂,对洞坐望久之。东村坐洞上真武庙前招余。遂越洞门左折而上,垒石为蹬,凡数折,石蹬穷处,有两石侧立,自相撑柱,中阙若门焉,穿石而出即庙。庙甚狭,止可容一二人,皆凿石为之,门外平石尺许,下临无地,俯视千峰万壑,争奇献秀,令人有遗世独立之想。庙侧有碑,字半磨灭。东村言:“庙旧有石门,前护以石槛。山多松,松之垂岩者,尤为奇绝,今皆废矣”,闻之可为太息。庙已在洞上,仰望山头,尚不知相去几许也。夫自涧底而望洞,自洞而望庙,自庙而望山,则山之高可知矣。东村言:“城中望东北诸山最高者,即此也”。比下至洞,则暮色苍然,自远而至矣。洞前为矮屋数楹,皆南向,西为神祠,东道士居之。屋皆半入嵌岩,前荣缭以短墙,树墙下以椒,徘徊瞻眺,既久,而后就寝。灯炫皆无,焚松枝以代照,卧榻之侧,以席贴壁,发席而视之,有穴焉,出自穴,即洞也。前为屋所占,其中逼侧污秽。盖室本因洞而修,室成而洞因以隐,亦可惜也。余与东村接榻而卧,东村自言童稚时避兵寓此数月,因为余谈祠宇之兴替,山林之盛衰,历历如在目前,至夜分犹未寝。披衣出户,残月朦胧,隐映石壁,亦一奇观也。卧思赍来食物,寄下观中,此中道士一无所有,晨炊不给矣。天未明,分遣二童,一往下观取所寄者,一赴台上集市菜肴。晨起,迤逦登览以需之,西行者不须臾而返,日既高始见东行者循山涉涧而来,遂具食。食毕,道士送至山头而别。由旧路抵下观,因询上观之路,道士言:“有三路,一由窟窿涧,一由冲天涧,一由六公涧。”窟窿涧道险人迹罕至,冲天涧稍平而无所观,遂定六公涧。取道以上,北行二里许,遂折而西,入深涧,仰视两山夹峙,高插云汉,而人行涧底,宛转崎岖,乱石丛杂,数步一休,犹若倦剧。道傍皆野花杂卉,蒙茸葱蒨,不可名状。时有泉流石上,清莹可爱。东村邀余濯足,余未之应也。西抵九盘山,滴水崖在其左侧,就视之,石壁崇悚,旁张两翼如椅,水自壁端悬注而下,如缕风引触,则洒然惊溅,如迸珠碎琼,砰磕有声。令从者以壶就挹注之,于道润喉。崖下皆积石,水渗入石罅中。云:往时既潴而泻,今天旱无有也。崖间草木蓊翳,萝蔓蔽墟,微风时动,如翠涛滉漾,坐玩久之,不忍舍去。既过山,北折而下,即六公涧,有颓垣存焉云。其下有土洞,未暇寻也。涧东西袤,而南北狭,越涧即上九盘,山益陡峻。余倦甚,且休且登,良久仅及其半。有道士来迓扶策,然后能至山顶,则平地也。路旁有石碣,又有数石柱立田间,云泰山行祠之遗址。过山阴下坡,冈垄颇宽衍,即其处立观焉。环观皆山也。观后平地无几即深涧,涧北山口望见海,即其处稍加修葺,足为奇观,今惟以堆积柴粪而已。此观之大较也,其西遍山弥谷皆松也云。过此迤西,松益多,亦不暇往。观中墙垣皆废,室庐敝甚,惟正殿新修,颇壮丽,盖毁于火而重为之也。殿前巽隅有碑,刻邱长春诗,字半磨灭,然诗已盛传矣。殿内悬一牌,载修造记,读之为发一笑。然兹行,所历数处,石刻大率类此,其不为山灵之辱者几希。览毕坐殿后西小室一饭。余意留宿,而同行者有归志,不得已遂匆匆下山。晚宿下观,天明科头而行,过埠后早饭以归。余因追忆,庚戍夏,以鲁竹翁之招,至下观,信宿而还。然当时心事郁郁,绝无好况,止应县公之命耳,观外未始别寻一步也。顾自是往来于怀,迄今始一游,偿宿心焉。又以所与俱来者,一老之外,二三童稚而已。且匆遽而返,不无遗憾。然,余闻诸庄生:人贵自适其适,而不贵适人之适。由此言之,则人之游,要于其适而已,此外奚足计焉!因援笔为之记,以当卧游。
(作者为招远人,何村无考,明嘉靖壬子举人,官至曲阳知县)

云 屯 山
丘处机
云屯山,云冥冥,天风动摇飞雨零。
神奇幻怪不可测,千变万化无常形。
云收雨霁杳无迹,但见群山罗翠屏。
山高谷深复何有,白石磊磊松烟青。
春风浩荡满山谷,直上似欲超天庭。
心虚目极淡天阔,俯视漠漠环沧溟。
昔居庵地走三郡,今为洞天朝万灵。
虚空旧基作新观,万世不朽传佳名。
(作者为栖霞人,元初道教七真人之一)

游普照寺
闫 祺
上方深处隔红尘,信步来游似有因。
小犬吠人缘地僻,老僧延客倍情亲。
风清自觉炉烟细,昼静偏知案雀驯。
谈竟不知归辔晚,何妨返照挂城闉。
(作者为闫公朝父,明宏治戊午举人,历任阌乡密云知县、昌平霸州知州、开封府同知)

班 仙 洞
闫公朝
其 一
四围山色抱名区,积翠流丹入画图。
偃息偏宜金涧净,跻攀不尽玉岩孤。
风前啼鸟时高下,树杪栖霞乍有无。
领取烟霞归眺望,人间何处是蓬壶。

其 二
寻幽无尽万山迎,绝顶蹒跚取次行。
断岫欲分云乍补,嵌岩半堕石还撑。
轻风向晚回丹壑,残月中宵旁翠屏。
一榻山房清不寐,登仙谁复羡班生。


三月三日游班仙洞
杨显曾
罗峰十里隔烟霞,修禊来穿古径斜。
一曲柘枝山外雨,数声啼鸟洞中花。
苍松奇石游人路,白鹤春云羽士家。
坐看金觞临涧转,泛来应是有胡麻。
(作者明朝贡生,招远人)


赞 罗 山
庄象鑫
招远胜地黄金乡,罗山称雄应无双。
半仙洞上天堂景,山川处处花竞芳。
(庄象鑫,辛庄镇后康家村人,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任招远县县长、县委书记)

罗 山 颂
王修伯
石造筋骨金铸心,不屈不挠招远魂。
历尽沧桑逢盛世,亦神亦仙天府人。
(王修伯,阜山镇九曲村人,曾任烟台市副市长)


金玉招远颂
张谦恒 张全新
玲珑珑玲,金律玉声。
岩疆匠岩,金辞玉铭。
罗峰峰罗,金梁玉柱。
金城成金,金路玉龙。
《说文》解:玲,玉声也。王念孙疏证,玲之转为珑。合言之则曰玲珑,倒言之则为珑玲。于是乎,金律玉声大振矣!据考,招远于宋为罗峰镇,素号岩疆。以古老的岩疆之石匠刻新语,辞合金玉之韵,铭镂金玉而纹。有传说云,玲珑山,十八层,金梁玉柱在其中。罗山诸峰星罗棋布,正是天府金梁玉柱。在金城点石成金,铺金路走身世界。“珑”即玉龙,振玉龙飞出天外。金玉招来远方长风,借喻招远。金玉招致远方赤子为家乡腾飞自豪而赞颂,故成拙句《金玉招远颂》。
(张谦恒,又名张干,张星镇埠南张家村人,新中国成立前任中共招远县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任至山东省民政厅厅长。张全新,张谦恒之子,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出版专著2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