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村庄选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1&rec=880&run=13

欧家夼 玲珑镇辖村。元朝至元年间,戴姓由栖霞迁此定居,取名戴家沟。明永乐年间,欧姓由山西洪洞县徙此,戴姓徙绝,易村名欧家夼。嘉靖、万历年间,兰、张两姓分别由招城北关、黄县下丁家迁入。清康熙年间,魏姓由蓬莱魏家沟入居,村名沿用。2002年,全村居民967户2455人,其中三峡移民3户14人。有兰、张、魏、冯、刘、战、迟、李、王、栾等姓氏。为全国小康示范村。
该村位于罗山前怀,黄金资源丰富。1978年后,以黄金生产为依托,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先后建起黄金选矿厂、双欧建陶有限公司、圆锥球磨机总厂、精细化工厂、建筑安装公司、车队、纸箱厂、墙地砖厂等企业。1995年成立山东金欧集团,为国家级集团公司,2002年固定资产达到1.2亿元,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5亿元,利税1800万元,人均纯收入6175元。
该村背依山林,非常重视山区林业发展。1976年成立16人的村办林场,1987年创出容器育苗百日出圃的先进经验,在烟台市予以推广。1987~1992年,共育黑松、落叶松容器袋150万个,绿化山峦534公顷。1991年获全国乡村林场管理质量奖。在搞好水土保持、美化环境的基础上,1999年开始发展旅游业,开发大瀑布景区。2002年与罗山国家森林公园合资联办,为招远市第一个发展旅游业的村。主要以黄金旅游、生态旅游为主,结合毛公山的开发宣传,成为胶东地区知名度很高的旅游景区。
1985~2002年,该村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对村内主要街道硬化、绿化、美化,建公园3处、广场1处,村前建起仿古式大牌楼,按照城市化管理标准由市政府对主要街道命名,99.5%的村民住上标准新房和住宅楼。连续2届被评为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建起全市第一座农民文化宫,办起文化大院、万册图书馆、歌舞厅、幼儿园、青年之家、民兵之家、妇女之家、老年活动室、游艺室等,成立电影放映队、业余文艺演出队和巾帼健身队,办起电化教育站。
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显著成绩。1988年依法制定村规民约,1989年创立村民代表议事制度,1991年制定村民自治章程。1993年成立村级党委,连续4届获“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993年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1995年获“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称号。1997年,村党委书记兰万敏在全国“创安”经验交流会上作为全国唯一农村代表作典型发言。2000年,村党委副书记兰臣香在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会上作典型发言,该村被定为司法部山东省唯一村联系点。该村还先后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全国农村妇女文化活动示范站、全国文明村镇、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单位等荣誉。

东关泉山街道辖村。唐置罗峰镇时,苗、尹两姓在此定居。置县后修建土城,此处为县城东门外,故称东关。明万历年间,李氏七世祖李商由前花园迁入,其余姓氏多系商民。2002年,居民224户689人,辖金城股份、金城温泉大酒店、金城广场、商业城、金城房地产、清韵家纺等20余家企业,是一个村企合一的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
该村地处市区中心地带,发展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20世纪80年代后,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逐渐改变为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经济。1988年全村耕地被征用完,居民按国家有关政策全部转为城镇非农业人口,村民全部从事二、三产业。相继建成建筑公司、黄金机械厂、外贸包装材料厂、石油化工厂等。90年代后,工业企业不断扩大规模,第三产业高起点、大规模快速发展,全村经济总收入连年翻番。1992年,成立山东金城集团公司。1993年,被烟台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亿元村。1994年在市商业区建起大规模的招远商业城,先后被评为省、国家级文明市场。1995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乡镇企业集团。1997年9月,一次性买断原市属企业温泉宾馆30年经营权,成立金城大酒店,是招远市唯一的三星级酒店,2002年更名为金城温泉大酒店,晋升为四星级。

200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65亿元,自营出口800万美元,均列全市之首。全村上缴利税1459万元,其中金城股份有限公司876万元,分别列全市村(居委会)和村办企业财政贡献榜首位。村级公共积累5800万元,居全市第三。人均收入8000元,居全市第四。该村为烟台市十强村、烟台市小康明星村、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最具生命力民营企业。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村幼儿园为烟台市一类幼儿园,东关实验学校为省级规范化学校,下属金城高中为全市唯一民办高中。1996年被烟台市委、市政府授予“文化示范村”称号。1989年开始建设住宅小区,村民全部住上高标准楼房。住宅小区建有街心公园、雕塑、草坪、花坛,环境清新,整洁美丽。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村庄建设明星村”称号。

东良 辛庄镇辖村。属沿海平原。汉初即有人在此居住,取名塔上村。后因海潮上涨,村庄被淹,居民点几度更叠。南北朝北齐天保年间,有吴、王、李3姓在此以方位建
南疃、北疃、东南疃3村。隋朝时此处有古刹“洪门寺”,寺僧为非作歹,欺压良民,被东莱郡官兵剿灭,官府为表彰东莱郡除暴安良之功,将三村合而为一,命村名为东良。2002年,全村居民1045户3045人,有刘、王、张、隋、孙等32个姓氏,是招远市人口最多的行政村。
1978年后,该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先后建起食品厂、造纸厂、电讯器材厂、糖果厂、纸箱厂、养殖场及建筑公司。1993年,东良集团公司成立,1995年成为省级企业集团。此后,深化村内集体企业体制改革,对部分企业实行股份制,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自身竞争力。2002年,全村拥有固定资产2.3亿元,拥有较具规模的村办企业9个,全村经济总收入6.9亿元,列全市第五位。农民人均收入6100元。村办企业快速发展,有效地拉动了农业、渔业、林果业、畜牧业及第三产业的经济链条。2002年,全村土地667公顷,其中粮田200公顷,果园360公顷,沿海、沿河防护林带近70公顷,大型养鸡场3处,农业科技示范园2处,海水养殖面积近70公顷,滩涂养殖大棚60多个。该村多年来是全市、全省的农业典型,中央领导及国外专家多次到该村考察观摩,并给予高度赞扬。

1995年,东良村在全市农村中首批设立党委,两委班子脚踏实地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村,成为全市农村加快小康村建设的排头兵。村里建有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活动室、美德室、图书室、影剧院、文化大院等场所。修筑拓宽村内道路1万多米,修筑排水渠4000多米,安装路灯150多盏,新建楼房60多幢,100多户村民住进楼房。建成2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村幼儿园为烟台市甲级幼儿园。家家用上自来水,户户看上有线加密电视,用上程控电话,有100多户村民用上电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0%以上。先后获得全国小康示范村、山东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山东省农村经济综合实力100强等称号。

九曲蒋家阜山镇辖村,位于玲珑山东麓。明朝中期,蒋姓由玲珑大蒋家迁此定居,因处在九曲涧附近,故取名九曲蒋家村。随后,宫姓入居。明末,张、王、迟3姓分别由黄县黄城央、归城北山、纸房迟家迁入,村名沿用。2002年,村民240户740人,有王、迟、张、宫、孙、刘6个姓氏。
传统产业为农业。20世纪80年代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果业发展,使该村苹果、大梨、板栗生产颇具特色。境内黄金藏量丰富,20世纪40年代就有民间手工采金。1978年后,黄金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产量不断提高,黄金生产成为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1980年3月,该村被冶金部授予“全国黄金第一村”和“采金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获奖励汽车2辆。1981年建起全县第一个机械化选厂,1984年再增加选厂1处,黄金生产形成规模。1995年成立春雨集团,辖金矿、2处选厂和金属化工厂等企业。是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3700万元,上缴利税200万元,集体积累1740万元,户均7.7万元。
2001年全市矿山秩序整顿后,成立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产黄金24000两,产值8000万元,是年,成立食品有限公司、建筑公司和物品供应公司,集体固定资产总值达到4050万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9000万元,列全市第十六位;村民人均收入8256元,位居全市第三。1985年开始,党支部带领群众改建家园,规划5条主街道并全部硬化,搬迁农户统一规划建楼房,集体给予一定补助。至2002年,50%的村民住上楼房,村集体建起办公楼、招待所、公园和戏楼等公共设施,被评为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集体福利逐年增多,小学生免费上学,村民免缴统筹款、提留款及其他税赋,村集体为24~60周岁的村民统一入养老保险。

西宋 梦芝街道辖村。明洪武年间,于姓迁此定居,取名小于家庄。永乐年间,宋、张、李3姓由招远城北关迁入。万历年间,于姓徙绝,宋氏为大户,易名城西宋家。1995年4月,改名为西宋村。2002年,居民69户276人,有宋、张、李、路等16个姓氏。
1978年后,该村先后建起电器厂、葡萄酒厂、电子材料厂等企业,1983年企业收入133万元,户均占有2.5万余元,成为胶东半岛靠工业致富的一颗明星。此后,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品结构,工业生产取得长足发展,LQG-0.5型和LMK-0.5型电流互感器获国家农业部金质奖和部优、省优产品称号,ZX5-400型可控硅整流弧焊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5年,电焊机厂被省科委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是年,组建成立招远市正和集团总公司,下辖机械工业部成都电焊机研究所招远市电焊机厂、招远市电器厂、烟台贵人日化有限公司、招远西宋黄金选厂、招远西宋金矿等企业,工业总产值9704万元,上缴利税935万元,集体积累8520万元,户均占有127万元。200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085万元,人均收入5005元。
该村为全市最早致富的村庄之一。1983年后,富裕起来的村民开始大规模改建家园,到1990年所有村民全部住进二层180平方米别墅楼,村内11条主要街道全部硬化、绿化,人工湖、假山等休闲场地相继建成,成为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1990年8月1日,中顾委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澜涛到村视察,并题词“招远县西宋家堪称社会主义新农村”。
后夼 梦芝街道辖村。原名樗林夼,因周边多樗林而得名,明洪武四年(1371),温、史、李、路4姓到此定居。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孙氏八世祖孙伟、孙儒由瓦里村分居到此。后,孙氏人丁兴旺,成为大户。道光十七年(1837)。孙梦桃任杭州知府兼浙江仁和县令时,依其祖籍“瓦里”为方位,改村名为后夼。2002年,全村居民195户514人,有孙、温、路、史等26个姓氏。
后夼村是改革开放后在招远率先崛起的村庄之一。1979年,办起该村第一个村办企业——后夼铜铝铸件厂。80年代,相继建成灯具厂、电子照明器材厂、纸箱厂、招福塑胶有限公司、车辆维修站等企业,工业经济发展迅速。灯具厂自建成以来,不断发展壮大,迅速跃居全国灯具行业四强之列。所产灯具、灯饰共有3500多个品种5000多个规格,品种之多列全国首位,有3个品种获国优、省优。1988年,山东省政府授予灯具厂“省级乡镇企业先进单位”称号。1992年,该村被招远市委、市政府授予“亿元第一村”称号。1994年,山东天城工贸集团公司成立,被评为中国乡镇企业500佳第三十一名。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省长赵志浩先后到村视察工作。200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240万元。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83年初,全村一次购买电视机63台,成为全县第一个电视村。1990年,村民全部住进楼房。1992年被评为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1993年8月,该村被评为烟台第一批达标小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