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招远经济开发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1&rec=877&run=13

招远经济开发区位于招远市区东部,地处北纬37°21′,东经120°23′,西至河东路,东至黄水一级公路与大秦家镇毗邻,北起玲珑路与玲珑镇交界,南至文三线与泉山街道接壤。
1992年8月18日,招远市政府举行开发区奠基仪式。12月13日,省政府对外经济工作协调小组批复设立招远市外向型工业加工区,俗称开发区。1993年2月13日,烟台市人民政府行文批准设立定格为副处级的招远市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工作委员会。是年8月,成立中共招远市委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工作委员会和招远市外向型工业加工区管理委员会。1994年3月,从招城镇和大秦家镇划出8个村归外向型工业加工区管辖。2000年7月,从大秦家镇划出2个村归外向型工业加工区管辖。2001年8月,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区位在原有区域的基础上重点向东、向南扩展。同时,从泉山街道和大秦家镇划出7个村归开发区管辖。2002年2月,外向型工业加工区正式改称经济开发区。全区辖17个行政村,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3公顷,居民8633户22566人,其中农业人口14699人。实现社会总产值18.3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22亿元,全区财政收入达到751.5万元。
&t;img src= 建区以来,坚持“傍城开发,依托发展”的路子,广泛联络,拓宽招商渠道。1994年区内建成第一家台商合资企业,1996年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进区。2002年,全区工业企业发展到146家,其中三资企业25个,累计合同利用外资额943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54万美元;区属企业合资项目达到8个,合同利用外资710.0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6.8万美元。区内实现工业总产值16.3亿元,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4.7亿元,实现工业利润1.41亿元,上缴税收5500万元,分别是1993年的69倍、72倍、134倍和101倍。是年,被省政府授予“外经贸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994年实行“区管村”体制后,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1999年开始,对村办企业进行改制改造,有效盘活集体资产,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发展。2002年,辖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291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366元,分别是1993年的10倍和3倍。
区管委会接管辖村后,引导各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先后规划实施“两街、两园”工程(两条个体私营经济开发发展街、一个私营企业园和一个民用建材加工经营园),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和强化服务等措施,使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2年,全区累计注册私营企业151户,注册资本达16016万元;工商个体户发展到604户。
开发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到2002年,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677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6856万元。广电大厦、电信大楼、凤凰岭公园、行政审批中心、中心体育场、一中新校、燃气公司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使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日臻完善。
区工委、管委把旧村改造与物业开发相结合,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到2002年,辖村累计拆迁旧房22085平方米,新建住宅楼和沿街营业房12.33万平方米。有1500多户居民住进楼房。辖区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逐步形成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的以人为本的生态环境。


2002年招远市镇、街道、区基本情况统计表
表31-1
名 称
总面积
(平方公里)
辖村
(个)
总人口
(人)
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财政收入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辛庄镇
113.65
63
40477
79083
977.1
4818
蚕庄镇
120.30
60
33258
70909
1214.5
4840
金岭镇
115.40
61
41670
60127
1183.9
4320
张星镇
161.05
91
64694
124652
1763.6
4806
玲珑镇
96.43
49
44883
69507
1177.5
4748
阜山镇
195.92
78
50989
61907
1233.6
4610
大秦家镇
68.58
38
28397
49221
741.5
4561
毕郭镇
107.05
44
37592
27000
616.1
3853
夏甸镇
190.64
78
47009
47164
941.8
4111
罗峰街道
38.94
26
61586
53209
1279.9
4836
泉山街道
23.76
19
28418
43907
1313.8
4580
梦芝街道
33.73
23
25133
16523
540.9
4711
经济开发区
18.63
17
22566
12182
751.5
4366

附 被撤并乡镇简介

1999年1月招城镇撤销,析置3个街道。2000年撤并乡镇,宋家镇、青龙镇、南院镇、道头镇、大户陈家乡被撤并。
招城镇 位于市中心区,全镇总面积98平方公里。先后为城关区、城关人民公社,1981年改为城关镇。1984年3月,易名为招城镇,时辖76个行政村。1994年,所辖6个村划归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全镇辖70个行政村。1998年,全镇居民34735户101745人。1999年1月析为罗峰、泉山、梦芝3个街道。
招城镇地势西高东低,属低山丘陵地带。地下矿藏资源有黄金、白银、花岗石、天然温泉、优质矿泉水等10余种。198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居全县乡镇首位。1990年,被烟台市委、市政府评为“乡镇企业最佳乡镇”。1994年获“山东省经济实力前200镇”和“中国10亿乡镇”称号。1998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82787万元,财政收入12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20元。全镇粮油总产1707万公斤,小麦亩产364公斤,总产558万公斤,玉米亩产608公斤,总产883万公斤,花生亩产311公斤,总产266万公斤。全镇果园面积466公顷,果品总产量4933吨。农村牧、渔业总产值7937万元。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29.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6.8亿元,利润2.1亿元。合同利用外资51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32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三项指标均列全市第一。全年完成第三产业收入13.9亿元。
道头镇 东接齐山镇,南、西南临夏甸镇、青龙镇,西靠莱州市,西北、北分别与大户陈家乡和招城镇相接,总面积8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28公顷。原为华山人民公社,1981年易名为道头人民公社,辖37个行政村。1984年3月改置道头镇,镇政府驻地由道西村后移驻十字道,并从大吴家乡划入玉甲、庄家坡、梁家、孙家夼、苏家庄子5个村,共辖42个行政村。1999年,全镇共有居民9883户29515人,人均纯收入3931元。2000年12月,道头镇与齐山镇合并,称齐山镇。
地处招远市南北水系分水岭上,为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地势北高南低。地下矿藏有黄金、白银、氟石、铝、锌、硫等,其中黄金、氟石储量丰富,境内有市属大尹格庄金矿,镇属道头金矿等。1999年,全镇工业收入9694万元;粮食总产26039吨,花生总产5538吨;果园面积601公顷,果品总产量10680吨,果业总收入4000多万元;该镇大棚蔬菜生产在全市名列前茅,半壁店村拥有冬暖式大棚80个,建起占地3000平方米的蔬菜批发零售市场,成为招远市大棚蔬菜生产第一村。
道头镇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商业发达。以粮油批发市场和小杂粮及粮油深加工为龙头,以大原家、大尹格庄、道西、道东、曹家庄子等10个粮油生产贩运专业村为基地,年销售粮油2.5亿公斤,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出口创汇150万美元。1999年,全镇第三产业收入7926万元。
青龙镇 位于招远市西南部,镇政府驻上东庄村,距市政府驻地19公里,北邻道头镇,东依夏甸镇,南与莱西市河里吴家乡接界,西与莱州市三元镇相邻,全镇总面积为64.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4公顷。
1962年6月由勾山人民公社析置青龙人民公社,1975年驻地由西曹家村迁至上东庄村北,1981年改称东庄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置东庄乡,1995年7月撤乡设镇改称青龙镇,辖24个行政村。1999年,全镇居民3694户11499人。2000年12月,青龙镇与夏甸镇合并为夏甸镇。
青龙镇地形呈纵向带状,地势西高东低,境内丘陵遍布,地下矿藏以氟石、黄金为最,石灰石和青石岩分布较广。农业生产为传统产业。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高效农业。1984年引进红富士苹果,各村苹果栽植面积迅速扩大。1988年饲养奶山羊和其他品种羊总量1432只,被县人民政府评为发展奶山羊先进单位。199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评为明星乡镇。90年代后,该镇大力开发绿色食品基地,“富冠”牌苹果先后获农业部绿色食品证书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千秋苹果获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畜牧业生产提出“专业化、规模化、群众化”的发展思路,对各类养殖业进行重点扶持。1999年全镇粮食总产8312吨,花生总产2255吨;果园面积588公顷,果品总产量5322吨,果品总收入1024.56万元。
1980年,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投资扩大金矿、氟石矿生产规模;1981~1991年,先后投资建起饮料厂、橡胶厂、塑料厂、云母厂、大理石加工厂、氟石粉选厂、氢氟酸厂、空调设备厂等镇办企业。1999年,镇办企业工业总产值42300万元,销售收入34236万元,利润4532万元。
大户陈家乡 位于招远市西南部,东依招城镇,南临道头镇,西与莱州市交界,北与蚕庄镇、金岭镇接壤,总面积52.02平方公里。1971年由灵山人民公社和金岭人民公社析置大户陈家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大户陈家乡,乡政府驻大户陈家,辖19个行政村。1999年居民3930户11980人。2000年12月,大户陈家乡与蚕庄镇合并为蚕庄镇。
该乡自古以农为主。20世纪80年代,在粮油生产稳步发展同时,进行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村村建起苹果园。1989年,该乡被列为烟台市重点开发乡镇后,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1990年,全乡苹果总面积352.9公顷,实现“人均一亩果、建成果业乡”的目标,果品生产成为经济支柱之一。90年代后,开发栽植万亩甜仁杏,建成全省最大的乡级甜仁杏生产基地。
199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2亿元,比1988年增长165%,全乡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顺利通过烟台市重点开发乡镇验收。1998年,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新突破,引进栽植金太阳杏、水晶梨、冬枣等新优特品种20多个;全乡建香菇、蘑菇、木耳等种植大棚100个,并以南冯家村为中心建起香菇繁育基地,挂牌成立招远市食用菌研究所;先后建设2个养殖小区和4个养殖基地。同时,运用改造、改组、兼并、破产等手段,改造原乡、村企业19个,其余企业全部完成改制,给企业注入活力。1999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980万元,财政收入1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986元。
南院镇 位于招远市东南部,东临栖霞市,南与毕郭镇接壤,西与齐山镇、大秦家镇毗邻,北与阜山镇交界,总面积111.55平方公里。1984年3月由磨山人民公社改置南院乡,1990年撤乡设镇称南院镇,镇政府驻南院庄村。辖45个行政村。1999年,全镇居民10002户30062人。2000年12月,南院镇与阜山镇合并为阜山镇。
南院镇是农业产业镇,果业生产和花生生产在全市有突出优势。境内多沙质土壤,非常适宜花生种植。花生播种面积多年稳定在2000公顷左右,始终保持全县第一。果业生产在80年代加快发展。1993年,全镇果园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第一,果园面积2166公顷,比第二名毕郭镇多600多公顷;果品产量25291吨,比第二名毕郭镇多8789吨。从此,该镇果业生产一直居全市第一位。1999年,全镇果园面积2711公顷,果品总产52090吨。1999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468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3064万元,第二产业8552万元,第三产业306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1941万元,财政收入195万元,人均收入3130元。
宋家镇 位于招远市北部,东、东南临玲珑镇,西、西南接张星镇,北、东北界龙口市,总面积102.77平方公里。1984年3月由纪山人民公社改置宋家乡。1988年10月,撤乡设宋家镇,辖48个行政村。1999年,全镇共有居民11517户34990人。2000年12月,宋家镇与张星镇合并为张星镇。
宋家镇地处山区,耕地资源少,自然条件差。20世纪50年代,境内开始大规模水利建设,1970年和1988年,两次成为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单位。农业经济发展中,根据地域特色,大力发展林果、畜牧业。境内口后柿子、石棚山楂等远近闻名。徐家村选出的板栗良种金丰板栗向全国推广。20世纪80年代果品生产向大规模、优质果发展。1999年,全镇果园面积733公顷,果品总产11500吨,总收入2530万元。畜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发展,奶山羊、蛋鸡、肉食鸡等饲养量列全市前茅。1999年,全镇畜牧业总收入9065万元,畜牧业和林果业共同成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境内粉丝生产历史悠久,为龙口粉丝发源地。20世纪80年代,粉丝生产不断上规模、增效益。1987年建成年生产能力1000吨的镇办粉丝厂和招远规模最大的外贸加工厂——招远工贸联营第二粉丝厂。1999年全镇粉丝产量8890吨,产值6950万元,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粉丝生产成为工业经济的重头戏之一。石材为境内主要资源优势。20世纪80年代石材开采逐步形成规模,90年代实施石材产业镇发展战略,建设苑家—马格庄石材加工长廊,发展以板材加工为主的石材加工业。1999年,全镇拥有采石场57处,年产荒料5万立方米;小型板材加工石厂140处,年产板材300万平方米;年产值4亿元,出口创汇100万美元。
1999年,该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6亿元,财政收入4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33元,成为各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