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成果推广与转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1&rec=785&run=13

20世纪80年代初期,境内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由县科委领导,各厂矿企业科研小组和大队科研队具体实施。1981年,全县共推广技术成果20项,工农业各10项。1983年,农业推广“烟农15”小麦良种和“花28”花生良种,全县播种面积3万公顷,年增产值510万元。林果业推广楸树快速育苗技术、器材林速生栽培技术和良种良砧快速培育苹果苗技术,年增加收入400万元。工业推广锅炉改造、余热利用、电机节电器等项目,全县年内节煤3800吨,节油1450吨,节电330万千瓦小时。
1984年始,境内主要推广投资少、见效快、适合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村办企业、个体企业需求的科研成果。到1986年,推广实施技术成果140项,取得经济效益11371.6万元。
1987年,全县16处乡镇技术服务站各任命科技助理1人,负责技术成果推广。1992年,市科委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缩短转化周期,负责技术转化登记、鉴定、奖励等管理办法。1987~1995年,全市推广技术成果219项,农、林、果良种推广面积达到95%,专用肥推广施用面积50667公顷,种衣剂使用面积37333公顷。
1996年始,工业生产方面重点对化工总厂、电子材料厂、膜工程设备厂等十强企业,利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全市形成以电子、新材料为主体,以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为辅助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到2000年,推广技术成果97项,其中工业39项,农业47项,文教卫生11项。农业主要推广了节水灌溉、旱薄地开发、病虫害综合防治、优良品种培育等,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达到85%,覆盖率达到9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单产提高10%以上。工业主要推广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自动化控制、高效节能技术等,年均增加经济效益26174万元,利税8125万元;其他方面主要推广环保治理、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新技术、新成果。
2001~2002年,全市推广技术成果116项。推广后,年增经济效益7266万元,年增粮食417万公斤。2002年,电子、黄金、针织、橡胶4个工业园区和其他高新技术骨干企业的产业化示范与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嫁接、改造取得成功。
金丰板栗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1977年,省林业厅将原徐家1号板栗更名为金丰板栗。1982年全县大面积推广,至1984年,共嫁接55万株606.67公顷,占板栗总面积的70%。1985年,全县板栗总产216.3吨,比1981年增加241.2%。烟台市、省、全国先后在招远召开现场会;山东农业电影社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相继到招远拍摄科教片。
苹果快速育苗新技术 1977年,河西村王宝瑛与县农业局刘志坚协作,开始进行快速培育良种良砧苹果苗试验。1981年试验成功,将红富士苹果育苗由过去的一个芽年周期繁殖20倍提高到62626倍,育苗速度由过去有砧木条件下的2年出圃,提高到无砧木情况下当年下种、当年嫁接、当年出圃。1984年,河西村共培育良种苹果苗92公顷635万株,接穗1000万条,经济效益达684万元。《烟台苹果》、《山东农业科学》等刊物先后介绍其经验。上海科学技术电影制片厂将此新技术摄制成科教片,在全国推广。
塑料地膜覆盖技术 1981年,境内开始引进塑料地膜覆盖新技术,并在小李家村进行花生种植试验,每公顷增产1368.75公斤。1984年,推广西瓜双层覆膜新技术,达到烟台市先进水平;推广山丘果园穴贮肥水覆膜新技术,较对照花枝率提高10~12%,一级果等级率提高8~10%,新建果园成活率提高20%,推广面积616.93公顷,占全省推广面积的七分之一。是年全县覆膜花生面积扩大到733.33公顷,平均每公顷单产6345公斤,每公顷增产1792.5公斤。1985年,全县覆膜花生面积扩大到5800公顷,占花生适宜盖膜面积的64.8%,占春播花生面积的29.5%;平均每公顷单产6013.5公斤,每公顷增产1575公斤,全县共增产花生8851.5吨,净增收入672万元。此后,塑料地膜覆盖技术被农民普遍接受,应用于春花生、春玉米、果树、瓜果、蔬菜等种植业。
果树滴灌技术应用与推广 1990年,县水利局农水站在各乡镇水利站协助下,于1992年11月试验成功。该项目是省水利厅1990年度下达的技术推广项目。在全县万亩果树滴灌技术实施过程中,农水站提出“精心设计、严格施工、加强管理”的滴灌发展模式,由乡镇水利站测量,水利局统一采用电算设计,确保其精密准确程度。在研究应用推广时,采用分水滴灌模式,系统设计改变了国内外惯用的差滴量模式,按等滴量原理,综合水利及维修因素,提出管网优化设计和全系统电算设计程序,研制出4种型式的配件、分水器、反冲洗双滤网过滤器等,解决了等滴量设计中的配水、分水、调压、过滤等关键性技术与设备配套问题。同时,将微管滴头内径由0.95毫米增大为1.2~1.5毫米,提高了系统抗堵性能,并将单根微管分散消能改为株前集中消能,使微管用量比原设计节省95%以上。毛管进口结合株前调压,支管采用变径管为经济坡降法,轮灌系统也进行优化设计等环节的改进,比原设计节省造价22~36%。实测均匀度达95%以上。经田间实验:滴灌比畦灌节水量达到68.1%,节能56%,省工89.4%,增产18.05%。1994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海湾落网新渔场技术 1992年1月,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辛庄镇海珍品育苗场、东良海水养殖场和高家庄子村委协助下,研究海湾落网新渔场技术开发。在吸收鱼落网优点的基础上,根据莱州湾水浅浪大流小的特点及海区资源情况设计成功新型网具。该网呈“T”字形,由网墙、墙网导网、内导网、升网、咽喉网、网圈、网囊等部分组成,在海洋捕捞中属大型网具,因扩大网目,对保护幼鱼资源优于拖网、张网和鱼落网。实施后,捕捞品种主要有青鳞鱼、斑鲫鱼、黄姑鱼、真鲷鱼、鲳鱼、马面鱼、鲅鱼、偏口鱼、鲈鱼、梭子蟹等。到1993年6月,共捕捞水产品5291吨,创利税1458.6万元。其推广速度、新技术覆盖面、经济效益都居国内同类项目先进水平。1993年9月,获省星火计划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