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1&rec=552&run=13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978年,全县农村党支部成员共计4741人,平均每个支部6.6职。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为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对农村基层干部逐年裁减。1984年,全县728个农村党支部,共有成员2660人,平均每个支部3.7职。2002年,全市农村党支部共有成员2248人,平均每个班子3.1职。
1978年后,坚持德才兼备标准,选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衷心拥护并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理想、有抱负,作风正派,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两年以上工作经历,具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和有培养前途的党团员作为基层干部或基层后备干部。少数优秀农民,可适当放宽对文化程度和年龄的要求。选拔的方法是:群众推荐,干部评议,基层委员会考察批准,有关情况报县备案。
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均由组织部牵头负责。1989年12月、1992年1月、1994年12月,先后3次完成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1997年底农村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共调整农村支部班子203个,选拔调整支部书记113名,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37名,40岁以下的达到84%,改善了农村基层班子结构。1999年完成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后,出台《招远市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从制度上理顺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2000年,完成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全市724个村党支部除15个条件暂不成熟外,其余709个村顺利进行换届选举,占总数的97.9%。2002年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后,组织部出台《招远市村级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对村领导体制、村级事务决策程序等各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同时,研究制定《关于严格农村党支部书记调整的意见》,为充分发扬民主,提高新任党支部书记的群众公认程序提供制度保证。
农村基层干部培训 1983年,全县4093名农村支部委员,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仅占18.4%,728名支部书记,初中以上文化的占26.5%。是年,大秦家公社创办全县第一所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学校,首期47名村级干部参加学习。县委及时总结推广其经验,1984年后,各乡镇均创办基层干部培训学校。1984年,县委制定1984~1987年农村基层干部培训规划。是年7月,县委党校开设一年制农村基层干部、后备干部培训班,培训110人。乡镇培训学校到1985年办班74期,培训3442人次。1993年,市委组织部分8期对全市724个行政村支部书记进行系统培训,组织46名优秀农村后备干部到市委党校进行为期6个月的集中培训。1996年,在市委党校举办2期经济欠发达村支部书记培训班,组织发动263名农村党员干部参加农函大学习。1998年,在市委党校举办4期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培训书记402人。组织发动600多名农村党员干部参加农函大学习。2000年,全市举办农村党支部培训班6期,两委成员培训班50余期,组织400多名农村干部参加农函大学习。市委组织部与烟台农校联合,组织30多名农村干部参加农村经济管理中专班学习。
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选拔 1983年后,根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需要,狠抓选拔、培养农村基层后备干部工作。到1985年,全县选拔后备干部1376名,其中25岁以下占58.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72.4%,共产党员占42.6%。这些后备干部后来多数成为农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1986年4月,下发《关于认真做好推荐优秀团员做党的发展对象工作的意见》,注意吸收农村优秀青年入党。1995年3月,从16处乡镇选拔161名农村青年干部组建农村青年干部工作队。2000年,在试点基础上,制定《关于公开考选农村后备干部的实施意见》,在全市组织开展公开考选农村后备干部工作。全市选拔出815名具有较高素质和发展潜力的农村后备干部,并区别不同情况,逐人落实培养措施。
基层党员干部管理 1982年2月,县委组织部总结推广大秦家公社《机关工作人员工作成果百分制考核办法》。1985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局长韩灵到招远视察组织工作时,对招远的基层组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1988年,全县开始实施党员目标管理制度。1991年,县委组织部对农村党员按干部党员、无职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和外出党员4个层次,制定不同的责任目标。1993年,将党员带头发展市场经济、帮贫扶困奔小康等工作纳入目标管理。1993年,在招城镇试点基础上,转发《农村干部分级管理的暂行规定》,对农村干部实行分级管理,即按经济条件划分为25个级别,按所达到的级别相应地确定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1993年10月,市委组织部出台《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1995年8月,对流动党员落实《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制度。1997年,组织部在农村推行干部承诺服务制度。1998年,制定实施《农村党支部书记基本行为自律守则》,召开签订支部书记基本行为自律守则现场会议,全市724个农村党支部书记以协议形式签订自律守则,较好地规范了农村干部的行为。1999年,组织部在金岭镇召开全市党员档案管理现场会。2000年,加大对不合格党员处置力度,全年处置不合格党员112人。
基层组织管理1986年2月,组织部出台《农村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稿)》等一系列制度,就基层党组织的性质任务、组织设置、组织建设、党的生活、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思想政治工作及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1988年,组织部制定和完善乡镇党委定期研究制度、农村党支部任期目标责任制等一系列制度,加强全县基层党员的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对农村党支部和党员工作目标进行细化。是年,组织部开始在农村推行党小组和村民小组“两组一体”形式,推行农村党支部达标升级活动。1991年,组织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两组一体”组织形式的意见》,加强党支部、村委会与党员、群众的联系,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1992年,进一步完善农村党支部达标升级管理制度,使全市达标升级工作实现与经济工作相结合、与干部目标责任制相结合、与农村干部报酬相结合。1993年,组织部组织开展经济发达村联带后进村工作,到1993年底,全市有5个经济发达村和9个贫困落后村成立党总支。1994年,在全市农村全面推行联带工程。中央政策研究室转发《招远市实施联带扶贫工程》的经验材料。1995年,在全市组织实施“能人、换脑、塑形”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在全省党建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1998年,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创建“五好”党支部(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发展路子好、经营机制好、管理制度好)活动。
为解决好经济薄弱村无钱办事问题,1997年,市委组织部在齐山镇试点成功基础上,组织实施农村干部双就业工程。为解决农村干部工资兑现难问题,1999年在总结大户陈家乡试点经验基础上,在全市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村干部特别是经济欠发达村干部实施干部自给工程,发动农村干部创办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集体项目,增加集体收入。2000年,在全市总结推广民主听证会制度,增强农村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