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编 交通运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1&rec=341&run=13

招远市虽有13.5公里海岸线,但无港口,一直以陆路运输为主。由于地处丘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受落后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制约,交通闭塞,运输不畅。20世纪40年代,境内只有过境的烟(台)潍(坊)公路和青(岛)黄(县)公路路况略好,其余均为乡间土路,曲折狭窄,雨天泥泞难行,货物运输主要靠肩挑人抬车推或骡马驮运,马车为较先进的运输工具。
新中国成立后,全县人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开路架桥,较快改变了交通闭塞的落后局面。1978年开始,交通事业在改革中蓬勃发展,干支线公路相互交错,县乡公路四通八达,技术等级逐年提高,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沿线绿化协调美观。1985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12公里,综合好路率达84.1%。1993年全市公路总里程430.5公里,公路密度为31.2公里/百平方公里。此后,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611.7公里,密度42.7公里/百平方公里,干线公路全部硬化。2002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98公里,密度为62.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形成以6纵、6横12条干线公路为主框架,其他县乡公路为支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实现村村通公路。威(海)乌(海)高速公路和地方铁路大(家洼)莱(州)龙(口)铁路招远段即将贯通。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带动了道路运输业的发展。1980年后,运输事业打破旧体制,国营、集体、个体一齐上,千车竞发,货畅其流,推动了招远经济的快速发展。1985年全县拥有运输汽车1490辆,年货运量65.9万吨,1993年分别增至4464辆、230万吨,1997年增至4817辆、477万吨,2002年达8051辆、570万吨。1983年集体和个体开始参与客运经营,客运车辆和线路逐年增加。1985年全县客运始发站点有汽车站1个,发车场1个,客运线路仅为10条,专业客运车辆26辆,客运总量132.1万人次。1993年全市二级车站2个,三级站2个,四级站1个,客运线路31条,客运车辆88辆,客运总量293万人次。2002年车站数量与级别未变,客运线路增至50条,远达北京、上海等地,客运车辆233辆,客运总量413万人次。交通运输邮电业地区生产总值1978年仅为545万元,1990年增至3769万元,2002年达到71400万元,24年间增长了130倍,占整个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002年达到6.5%,比1978年增长3.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