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编 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1&rec=294&run=13

境内乡镇企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为铁业社、红炉、四坊(粉坊、磨坊、油坊、豆腐坊)、修配厂等为农业和农村生活服务的小型企业,多为作坊式生产。60年代,社队企业有所发展,但数量少,管理档次低,产品质量差。1978年后,乡镇企业得到快速发展。1985年,全县乡镇企业8306个,从业人员13.2万人,实现利税7002.2万元。1986年始,乡镇企业调整行业和产品结构,加大资金投入,不断进行上新(项目)、扩建、改造,狠抓企业内部基础管理,开展横向经济联合,企业数量逐年减少,规模得到扩大,档次逐步提高。1986~1990年,全县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通过调整行业结构,形成以冶金、化工、机械、轻纺、食品、建材等6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结构。1990年,全县乡镇企业5709个,从业人员10万人,乡镇企业实现利税1.57亿元。6大行业产值分别占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的23.9%、11.3%、17.9%、4.5%、17.9%和8.8%,1990年,招远县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十大百强县,列第八十七位。
1991年后,乡镇企业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变,着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把创名牌、上档次、增效益作为乡镇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开始转入"二次创业"。1991~1995年乡镇企业累计向国家缴纳税金2.18亿元,用于支农、村镇建设和集体福利资金3亿多元,比1986~1990年增长32.6%。1996年始,全市乡镇企业坚持"少新建、多技改、调结构、保重点"方针和"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管理上水平"发展思路,通过深化改革,组建集团,调整优化组织结构、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实施"再造工程",着力培育骨干领航企业,膨胀重点行业和主导产品规模,乡镇企业总量减少,管理水平提高,整体实力增强,形成骨干行业带动、重点企业膨胀、效益全面增长的良性发展局面。1991年4月,招远县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乡镇企业先进县"称号 全市乡镇企业技改投入每年都在7亿元以上。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改革不断深化,2000年,镇、村两级企业改制面达到98%。是年,全市乡镇企业7814个,拥有固定资产26亿元,占全市总数的70.8%;完成工业增加值48亿元,占全市的71.8%;实现利税22亿元,占全市的83.8%。全市乡镇企业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和村47个,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和村59个。2002年,全市乡镇企业8976个,企业总人数15.2万人,总收入343.8亿元。
境内个体私营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后日益活跃,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全县个体私营经济会议,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1990年全县个体、私营工商业户突破万户大关。1996年后,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由单打独干走向成区联片,并向科技型、外向型转变。2002年,全市私营企业927户,个体工商户8923个,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达到5.7亿元,营业额6.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