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粉丝工具和机械制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1&rec=293&run=13

造粉丝生产的规模扩大,带动了粉丝器具制造业的发展。作坊式生产时,粉丝生产主要工具为石磨和大量的缸盆。
缸盆主要是土陶烧制品,招远粉丝生产使用的缸盆多是夏甸镇的芝下和留仙庄制造,民间称为夏甸瓷。芝下的土陶制造始于明代后期,当时有土陶作坊近10处。20世纪50年代初,该村土陶作坊20余处,从业人员近百名,主要生产盆、缸、罐等10余种土陶制品,产品销往招远、掖县、莱西、莱阳、黄县等主要粉丝生产县。1956年后归集体生产,1958年人均收入全公社第一。留仙庄的土陶制造业始于清朝中后期,也就是招远龙口粉丝开始昌盛的时期,所产缸盆主要用于招远粉丝生产。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粉丝业及民间生活用品逐渐淘汰土陶制品,夏甸瓷退出历史舞台。
石磨主要是今张星镇的黄家和虎龙斗两个村生产。这两个村都从邻近的黄山上采石制磨,所产石磨称为黄山磨。这里的青石磨含铁量多,民间说法是有刺、耐磨,不破坏蛋白质,用这种磨磨碎绿豆制取的粉丝口感好。黄家村石磨生产有几百年历史,20世纪60~70年代,每年生产石磨收入2万多元。虎龙斗村新中国成立前开有2处石坑,专门加工粉丝生产用磨,新中国成立后年产量五六百副。这两个村的石磨不仅供应招远及邻近县市,新开采的石磨从山上运往山下,称"放磨"(资料截图)还远销黑龙江、北京、天津、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山西、安徽、新疆、内蒙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1964年还销往越南80多副。至70年代末磨碎实现机械化后,石磨加工逐渐消亡。
1978年,县外贸龙口粉丝实验厂筹建,开始研制粉丝生产机械。1980年,龙口粉丝实验厂投产,其生产设备均为自行设计制作,其中射流真空吸浆机、自动搅拌机、可控硅无级变速打糊机、射流真空漏粉机、蒸汽锅等设备都是第一次用于龙口粉丝生产。
1982年圈子村将村办农机具维修厂改为粉丝机械厂,专门从事粉丝机械生产,从业人员10人。1985年,该村又建起五金厂,1990年与粉丝机械厂合并为招远粉丝机械厂,制作大、中、小型粉丝生产成套设备,职工35人,产品销往全国各地,1996年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销往越南、韩国等。1998年9月18日,招远市电业节能设备厂成立,主要生产热风炉、烘干机、蛋白烘干机、粉皮烘干机。2001年1月,企业改制为招远市远大节能设备厂,引进专用设备,主要制造粉丝烘干机。自行研制成功FG型粉丝烘干机,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节能45%,一次性烘干量高出30%,一级粉达90%以上。所产粉丝机械除销往招远及周边县市外,国内还销往湖南、湖北、安徽、台湾等省,国外销往日本、越南、菲律宾、蒙古等。除专业粉丝机械厂外,一些粉丝厂家也自行制作或委托其他机械加工厂家制作粉丝生产设备,使粉丝机械生产成为招远除黄金机械生产外的又一大机械生产门类。

附三 埠外粉丝生产

龙口粉丝投入市场以来,经过招远人民推广传播,其生产方式已在全国许多地方使用,甚至不少地方的粉丝也一直打着龙口粉丝的品牌。招远龙口粉丝生产,最先是辐射到周边县市。1933年《胶济铁路沿线经济调查》记载:"招远出产甚多,年产约一千八百万斤,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由龙口或烟台输出各地,其次为黄县,年亦六百万斤,蓬莱、福山亦各二三百万斤。鲁西各县,不及胶东远甚,历城较多,亦不过二十余万斤。"产量前五名分别是招远、黄县、蓬莱、福山、莱阳,产量分别为9000吨、3200吨、1500吨、1200吨和300吨,其次为牟平、历城、文登、长清、海阳、栖霞、济阳、荣成。
1946年和1947年土改复查运动中,由于推粉户和开办粉庄的人家都是当地相对富裕户,加之当时粉丝主产地招北县在土改复查运动中的"左"倾错误比较严重,大部分粉丝从业家庭在运动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不少推粉户离开家乡,到外地重操旧业,使招远的龙口粉丝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后来的北京粉丝厂,几乎全部由招远流落过去的推粉户组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不少地方多次到招远延聘粉匠,招远也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到外地帮助推粉。1954年,河南省政府曾向山东省政府求援,从招远调集50余名粉匠携带户口关系至河南帮助粉丝生产,当时月薪70元左右。新中国成立至人民公社时期,招远的粉匠足迹遍布北京、天津、上海、湖北、河南、甘肃、安徽、台湾及越南、菲律宾。招远人民把龙口粉丝的生产工艺推向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一些国家,但是由于外地的生产环境及人文环境(主要是缺乏生产传统和群众基础)和原产地招远不尽相同,所以生产出来的粉丝都和招远的粉丝质量相去甚远,虽然有些也打着龙口粉丝品牌,但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龙口粉丝。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批准龙口、招远、蓬莱、莱阳、莱州五市行政区域为龙口粉丝原产地域范围。
龙口市是招远以外龙口粉丝的又一主要产地,1995年版《龙口市志》记载:最早产于招远,后传入黄县,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集散于龙口,故称龙口粉丝……1933年,全县有粉坊300余家,年产粉丝320万公斤,总值115万元……1987年以来,政府先后投资816万元,新建和扩建年生产能力400吨以上的粉丝加工厂10处,又对原有的粉丝小作坊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各厂均有一条烫豆、粉碎、出团、漏粉、浆粉等生产流水线,由手工操作发展为机械化。 1990年,全县共有粉丝加工厂41处,其中年产500吨以上的8处,年出口粉丝1万吨。
莱阳市龙口粉丝生产始于招远南部重镇毕郭设立洪泰福粉庄以后。1995年版《莱阳市志》载:新中国成立后莱阳每个乡镇有一处或数处粉丝厂家,1972年在汪格庄、崖后、赵家埠子、贺家沟、黄崖底等9个村建起绿豆粉丝加工基地,年加工出口粉丝三四百吨。20世纪90年代,莱阳著名企业龙大集团招聘招远粉匠指导粉丝生产,同时收购招远一些小企业出产的粉丝进行包装加工。

附四 北京清河粉丝厂简介

20世纪40年代末期,招北县一部分在土改复查运动中受到冲击的推粉业户外出谋生,把招远的龙口粉丝生产技术带到了外地,其中北京市海淀区清河镇一带有80余户招远人从事粉丝生产。50年代初期,这些推粉业户实行互助合作。1956年6月,清河一带的粉丝生产业户实行合营,在清河镇龙港村正式组建北京市清河粉丝厂,这是全国龙口粉丝生产的第一个国营企业。成立时,全厂职工200余人,招远人占85%,其中曲春源和王馨甫被选为副厂长。当时,全厂划分为5个生产组,每组5户,仍然实行作坊式生产,年产粉丝500吨左右。
清河粉丝厂组建后,国家开始对企业进行投资,对外公开招工,建立生产车间,扩大生产,使作坊式生产逐步走向工厂化生产。由于清河粉丝厂生产人员多为招远人,所采用的是龙口粉丝生产技术,龙港一带的水质也较好,生产出的粉丝质地优良,对外一直打着龙口粉丝的品牌,产销两旺。由于厂区邻近大都市,各种条件优越,60年代初期即对粉丝生产工具进行改进,先是由平磨改为立磨,由电动机带动,后又改为粉碎机破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1960年前后,越南曾派出3名工人到清河粉丝厂学习粉丝生产技术,朝鲜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也纷纷到清河粉丝厂参观。到1969年,北京清河粉丝厂已经非常兴盛,一名职工被选为中共九大代表,这也说明了当时清河粉丝厂的社会地位。清河粉丝厂的招远人一直和家乡人民保持联系,工厂化生产的先进技术也很快传入招远,虽然招远的立磨为柴油机带动,但毕竟使传统的龙口粉丝生产迈上机械化生产的道路。招远的粉丝生产滋生了北京的粉丝生产,北京粉丝生产又反哺了招远的粉丝生产,双方共同发展,互相促进。
北京清河粉丝厂最先在粉丝生产中加入科技成分,该厂成立了化验室,使过去一直非常神秘的粉丝生产开始有了科学依据。60年代,北京清河粉丝厂开始探索在绿豆淀粉中加入玉米淀粉,当时称合制粉丝,后来也称龙口粉丝。同时,该厂开始探索粉丝生产副产品的开发利用,60年代即开始用粉浆干喂貂,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到70年代末期,该厂已经发展为拥有职工700多人的大厂,年产龙口粉丝1500余吨,利用下脚料生产腐竹、酵母等,利用粉渣建起万头养猪场,还用粉渣酿过白酒。1985年,在全国粉丝生产评优中,招远生产的龙口粉丝名列第一,北京清河粉丝厂生产的龙口粉丝和湖南生产的湘粉并列第二。到90年代初期,随着大城市水、电等紧张,粉丝生产费用提高,该厂效益下降。1992年,该厂粉丝生产停止,收购北京地区小厂生产的粉丝,对外以龙口粉丝名义出口。2002年,该厂被兼并。
北京清河粉丝厂在北京粉丝生产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基本代表了北京粉丝生产的历史,当时产量占北京粉丝生产总量的85%以上。

附五 龙口粉丝食用方法

龙口粉丝食用方法,最简单的方法为凉拌和白菜炖粉丝,多为百姓采用。1980年秋,招远县机关招待所厨师制作20多道粉丝菜,设粉丝宴招待日本客人,深受好评。用龙口粉丝做主料或配料可做成的菜肴主要有:凉拌粉丝、什锦粉丝、火锅粉丝、荷包粉丝、粉丝虾球、炒三丝、粉丝萨其玛、银丝串珠、粉丝菊花蛋、龙须扣肉、琉璃粉丝、粉丝蛋卷、粉丝芝麻糕、粉丝灌肠、三色凉糕、五柳鱼、彩色粉丝糕片、辣三丁、粉丝红烧肉、八宝粉丝、粉丝酱肉块、凤凰卧巢、粉丝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