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粉丝销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1&rec=283&run=13


招远粉丝最早销售情况无考。1849年,今张星镇徐家村徐登庸投资白银1000两,在招城南坝与南关西曲姓人氏合开“福聚”号粉庄,收购粉丝运往烟台,再由烟台外销,生意十分兴隆。1854年,徐登庸的侄子徐春和在招城另设“聚泰福”粉庄。1855年,徐氏又设“洪泰福”粉庄。1859年,“洪泰福”粉庄在招远南部重镇毕郭设立分号。
专门经营粉丝业务的粉庄,负责原料购进和产品销售,使粉丝由零散销售转为集中销售,促进了粉丝生产的发展。招远粉丝制造业的兴旺带动了邻近县市粉丝生产发展。但是邻近县市由于缺乏传统生产工艺和独特的生产条件,加之原料不纯,导致烟台出口粉丝质量杂乱不一。1859年,清政府在龙口开设厘捐局。1860年,徐氏家族四大粉庄在香港合设“洪泰”经销店,在龙口设立粉庄,招远粉丝销售改由龙口装船运往香港,再由香港转销南洋、西欧等地。为区别于烟台港杂乱不一的粉丝,将包装物上标以“龙口粉丝”、“招远基本地”等字样,龙口粉丝由此得名。
1862年,清政府在烟台设东海关,在龙口设分关,促进了龙口粉丝的外运销售。1914年1月,北洋政府开辟龙口为对外贸易商埠,1918年建起码头,招远人纷纷在龙口设立粉庄,大量收购、出口粉丝,“龙口粉丝”逐渐享誉海内外。
1924年出版的《烟台要览》对粉丝出口的记载:“输入地皆以香港为最盛,居全额十分之九……本埠出产不丰,大抵来自邻县者,尤以招远所产者为最精,其原料纯用绿豆(他处出品多有掺入高粱及薯粉者),惟成本较重,斯价值亦略昂,其最大之优点,即以之浸入水中,不至糜烂,虽天时潮湿不正,亦不至败坏也。自龙口开埠以来,输出额逐渐减少。以多数商为手续便利起见,多在龙埠创设分号,以是黄县一带出产之粉丝大都直接由龙埠出口矣。” 清末,粉庄掌柜和送粉者洽谈业务
1930年版《烟台大观》载:粉干为鲁东各县土产,烟市所运转出口者,往年最盛时,每年可有十余万包之数。后因福牟出产原料不纯粹为绿豆,乃多掺杂地瓜、豌豆、高粱等劣质,多粗易折,且不耐煮,几无人问津,而黄县等地出产,皆由龙口直接出口,以至烟台粉干出口,每年达至四五万包上下,迄至今日,每年不过万余包已。
20世纪20~30年代,龙口粉庄生意空前红火,招远粉丝年出口4000多吨。20年代垄断龙口贸易的8大家商号就有徐家村徐氏家族的协信昌粉庄。龙口港日文资料记载:1927~1931年间,龙口各业商号共637家,其中粉庄38家。粉庄多集中于市南,故称南粉庄,龙口粉丝以绿豆为原料,产品丝细柔韧,色泽明亮,驰名中外,各国称为玻璃面条、龙须、马尾、春雨等,是龙口出口的主要产品,为龙口诸业之最。当时粉丝曾为物价的象征,可与黄金相提并论,亦左右市场行情。1927年出口最盛,计2620万公斤,占当年出口物资的86%。
口后王家当时在龙口粉庄工作过的王培芸老人回忆,20世纪30年代,招远人在龙口开设的粉庄能叫上名字的就有30余家,徐家徐氏家族开设的有通泉成、德丰永、锦春长、源兴利、协信昌、泰和春等,石对头孙氏家族开设的有德增利、德顺利、德春利、德生利等,其他有福集德、集昌厚、富裕茂、福茂涌、宝源涌、信合成、聚兴福、万昌源、同昌茂、德诚义、春茂恒、福益德、鸿聚涌、新和诚、同盛堂等。
30年代初期,龙口粉丝行业成立粉业公会,由各粉庄入股设立裕庆行,统一为粉丝外销办理装船、内外销手续及组织货源、联系客户等,为粉庄提供服务。
1939年3月日军占领龙口港后,大量龙口粉丝被日军运往日本。1944年,龙口港粉丝出口量下降至76.63万公斤,粉庄减少到10余户,裕庆行也合并于政记轮船公司。1945年,几乎所有粉庄都停业,部分粉庄的伙计“打小股”(即合伙)从事粉丝收购外销。是年8月龙口解放,龙口特区商会成立,恢复发展生产,龙口“大龙公司”开始组织港口贸易,私营粉庄退出粉丝销售主渠道。1948年,招北县生产推进社和招远县生产推进社(后改为供销合作社)先后成立,内设供销股,负责农副产品购销工作,粉丝由推进社组织收购。1951~1954年,招远县供销合作社共收购粉丝8695吨。
 1955年,粉丝收购交给外贸部门,招远县没有外贸机构,粉丝购销由中国土畜产品进出口总公司山东分公司龙口采购站负责,在招远北截村设立粉丝组。1958年,设立招城、道头、盖岭农场3个粉丝收购组。1959年,粉丝收购划归供销社,1962年又重新归龙口采购站,招远设粉丝组,为龙口采购站直属单位。当时,龙口采购站年收购粉丝3000吨左右。1972年3月,烟台粮油食品进出口支公司设立招远采购站,人员主要来自龙口采购站。
1915~1942年龙口港出口粉丝情况一览表
表10-2
┌────────┬──────┬───────┬────────┬─────────┬─────────┐
│年度 │出口数量 │价值 │年度 │出口数量 │价值 │
├────────┼──────┼───────┼────────┼─────────┼─────────┤
│1915 │14662 │160549 │1929 │237947 │3952256 │
├────────┼──────┼───────┼────────┼─────────┼─────────┤
│1916 │26084 │149200 │1930 │242579 │4053599 │
├────────┼──────┼───────┼────────┼─────────┼─────────┤
│1917 │31017 │248136 │1931 │204489 │3495397 │
├────────┼──────┼───────┼────────┼─────────┼─────────┤
│1918 │44775 │380588 │1932 │88487 │2202515 │
├────────┼──────┼───────┼────────┼─────────┼─────────┤
│1919 │54115 │459978 │1933 │117381 │1744791 │
├────────┼──────┼───────┼────────┼─────────┼─────────┤
│1920 │76131 │647114 │1934 │78494 │1955047 │
├────────┼──────┼───────┼────────┼─────────┼─────────┤
│1921 │107428 │1259056 │1935 │80064 │2001620 │
├────────┼──────┼───────┼────────┼─────────┼─────────┤
│1922 │141030 │ │1936 │53060 │1432059 │
├────────┼──────┼───────┼────────┼─────────┼─────────┤
│1923 │145443 │2036202 │1937 │51122 │1796647 │
├────────┼──────┼───────┼────────┼─────────┼─────────┤
│1924 │157887 │2368305 │1938 │ │ │
├────────┼──────┼───────┼────────┼─────────┼─────────┤
│1925 │165794 │2312826 │1939 │870 │39330 │
├────────┼──────┼───────┼────────┼─────────┼─────────┤
│1926 │200819 │3012285 │1940 │ │ │
├────────┼──────┼───────┼────────┼─────────┼─────────┤
│1927 │262137 │4718466 │1941 │600 │78000 │
├────────┼──────┼───────┼────────┼─────────┼─────────┤
│1928 │238928 │3160722 │1942 │360 │58800 │
└────────┴──────┴───────┴────────┴─────────┴─────────┘

注:数量单位1933年前为担,1934年之后为公担。价值1915~1931年为海关两,1932年之后为国币元。此表引自《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

1975年7月,招远县革命委员会对外贸易局成立,1976年1月与采购站合并,成立政企合一的招远县对外贸易公司,挂招远县对外贸易局和招远县对外贸易公司两个牌子,管理全县对外出口业务。1984年3月,对外贸易局撤销,只设招远县对外贸易公司(行政性公司)。
自外贸部门在招远成立以来,龙口粉丝的销售长期由外贸部门垄断经营,外贸部门统一进料,统一安排生产,统一收购外销,粉丝生产实际上成为一种来料加工行为,只挣取加工费和下脚料。1978年全县出口粉丝4092.3吨。1985年出口3529.61吨。
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深圳、广州等地的对外开放,粉丝不再由外贸部门垄断经营,一些企业开始委托广州、深圳等地对外销售,一些质量不过关或原料掺杂的杂粮粉丝涌进沿海开放城市,纯正龙口粉丝受到假货冲击。此间,外贸部门加大龙口粉丝收购销售力度,抵制假货冲击。1989年,全县出口龙口粉丝首次突破万吨大关,达到11940吨。1993年,外贸体制改委托经营为自主经营。是年9月,招远市外贸公司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大。1995年,外贸体制进一步改革,对外贸易完全进入市场经济,粉丝销售完全由企业自主销售。
1992年7月1日,招远市第一个粉丝三资企业——招远金港粉丝蛋白有限公司成立,总投资109.7万美元,其中港资20万美元。此后,加大粉丝行业招商引资力度,成立三资企业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设备,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档次。1998年,立森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使最初的粉丝简单加工包装出口,到自动化生产,达到年出口额1000万美元的生产能力,产品获山东省名牌称号,“丝宝宝”成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公司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信誉企业,在全国同行业率先通过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体系认证。
2000年,招远市从事加工贸易业务的粉丝合资、合作企业和自营进出口企业30多家,内资加工企业20多家。其中三资企业18家,出口1.7万吨;出口粉丝的自营企业9家,出口3.9万吨,出口创汇5090万美元。2002年,全市出口粉丝的三资企业17家,出口2.5万吨,创汇1745万美元;出口粉丝的自营企业18家,出口6万吨,创汇7602万美元。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按出口额大小排列为: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国、韩国、中国香港、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摩洛哥、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柬埔寨、越南、中国台湾、萨摩亚、新西兰、德国、英国、西班牙、比利时、汤加、泰国、秘鲁、文莱、瑞典、波兰、塞内加尔、毛里求斯、阿拉伯酋长国、苏里南、巴西、瓦努阿图、爱尔兰、社会群岛、捷克共和国、以色列、智利、新喀里多尼、乌克兰、特立-巴哥、尼日利亚、法属圭亚那、南非、俄罗斯、希腊、葡萄牙、瑞士、埃及、挪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外贸体制改革和粉丝生产规模扩大,粉丝生产企业开始开拓国内市场。1991年,全县内贸粉丝高达10450吨。90年代末,小包装粉丝开始走进国内大中城市超市。

1978~2002年招远市龙口粉丝出口情况抽年表
表10-3

┌───────┬───────┬────────┬────────┬───────┬─────────┐
│年度 │出口数量(吨)│创汇(万美元) │年度 │出口数量(吨)│创汇(万美元) │
├───────┼───────┼────────┼────────┼───────┼─────────┤
│1978 │4092 │450 │1994 │13668 │2000 │
├───────┼───────┼────────┼────────┼───────┼─────────┤
│1980 │4974 │510 │1998 │17213 │5700 │
├───────┼───────┼────────┼────────┼───────┼─────────┤
│1985 │3530 │380 │2000 │27765 │6656 │
├───────┼───────┼────────┼────────┼───────┼─────────┤
│1989 │11940 │1000 │2001 │29960 │6538 │
├───────┼───────┼────────┼────────┼───────┼─────────┤
│1990 │12812 │1213 │2002 │38225 │9347 │
└───────┴───────┴────────┴────────┴───────┴─────────┘

附二 徐氏粉庄的兴衰始末

19世纪初期,今张星镇徐家村徐国干娶妻宅科村张氏,生有6个儿子。徐家村地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为维持生计,徐国干带着6个儿子靠贩卖芝麻养家糊口。6个儿子中,老五徐登庸最有心计,在长期的买卖中发现招远有一种土特产品——粉丝,原料购进和产品销售比较困难,限制了生产。徐登庸就想开一家专门收购粉丝并代为购进原料的粉庄,摆脱长期行商之苦。1849年,徐登庸为代表,徐氏族人投资白银1000两,和招远城南关西曲姓人家合资,在招远南坝(今东关村委附近)开设“福聚”号粉庄。当时,粉庄收购的粉丝运到烟台,从烟台码头转销上海、宁波、厦门、香港、九龙、新加坡等地。粉庄生意十分兴隆,不久,徐氏族人退还曲姓人家的股金,单独做起粉丝生意。1854年,徐氏族人又在招城另设“聚泰福”粉庄,徐登庸大哥徐登科的独子徐春和任掌柜。1855年,徐氏又设“洪泰福”粉庄,徐登庸四哥徐登贤的次子徐春芝任掌柜。1859年,“洪泰福”粉庄在招远南部重镇毕郭设分号,带动了招远南半部粉丝生产。这一时期,粉庄除收购粉丝和购进绿豆以外,还收购芝草、食油等,生意红火。
招远粉丝生产的兴盛,带动了周边县市的粉丝生产,使当时的烟台港成为全国最大的粉丝输出地。但是,外埠粉丝质量杂乱不一,严重影响了招远粉丝的声誉。1859年,清政府在龙口设立厘捐局,徐氏粉庄决定将招远粉丝改由龙口外运。1860年,徐氏族人合资在香港开设“洪泰”经销店,在龙口设粉庄,收购招远粉丝由龙口装船,转运香港由洪泰经销店外销。
1862年,清政府在烟台设东海关,在龙口设分关,促进了龙口的对外贸易,徐氏粉庄日益扩大。徐氏家族按徐登庸弟兄6人,将产业析为6份,老六徐登俊早亡,其余各家均在龙口开设粉庄,同时,招城和毕郭的粉庄依旧兴旺。徐氏在龙口开设的粉庄先后有“通泉成”、“锦春长”、“协信昌”、“德丰永”及“东胜春”等。徐氏粉庄在龙口生意兴隆,特别是“协信昌”,成为当时垄断龙口贸易5大商号之一,粉庄收粉同时还开有钱庄,为龙口粉业的代表,掌柜的为徐登庸次子徐春官,此人曾任龙口商会的会长。1938年左右,“协信昌”改为“源兴利”,这时徐春官早已去世,粉庄先后由其长子徐昭嗣和其三弟徐春宜的长子徐振嗣任经理;“通泉成”粉庄由徐氏长支徐登科的独子徐春和任经理,此人十分聪明,徐族粉庄的字号都是他起的名字,他在龙口粉庄中较有威望,曾任过省议员,主持捐建过口子后大桥和徐家小学堂。徐春和死后,其子徐忠嗣、徐恭嗣接手,分为南柜、北柜,直至日军入侵;“锦春长”粉庄由徐氏四支徐登贤的次子徐春芝任经理,徐春芝死后由其长子徐爽嗣接手,三子徐锡嗣、四子徐烈嗣均在粉庄工作。日军入侵后,“锦春长”改为“吉龙”粉庄,直至“土改复查”时停业。“德丰永”也是徐氏四支的粉庄,由徐登贤三子徐春茂的次子徐耀嗣任经理,三子徐义嗣也在粉庄,后期改为“东胜春”粉庄。
徐氏粉庄在龙口兴旺的时节,一直在香港设有经销店,当时常跑香港的有徐春芝、徐烈嗣等。同时,毕郭的粉庄也非常兴旺,“洪泰福”之后,又开设了“宜春东”粉庄。毕郭粉庄同时开办钱庄和邮政代理业务,发展盛时拥有上百间房子,在毕郭置有庄田,当时称为大渠、二渠。毕郭粉庄每年年底同龙口粉庄一同结算,将大洋和铜钱运往龙口,由于钱太多,只能用大秤称重计算钱数,每年运往龙口时要雇佣镖局押运,四五十头骡马一起上路,规模壮观,轰动一时。徐氏粉庄收购粉丝同时也开有粉坊,进行自产自销。挣钱后回村里置田盖房子,成为口子后大户。土地改革以后,徐氏粉庄全部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