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果树管理和技术推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1&rec=142&run=13

境内主要水果为苹果,果业技术推广以苹果技术推广为主,其他水果管理资料不够系统,故该节记述果树管理以苹果为准。1953年,全县仅有1名果树专业干部。1979年,农业局成立蚕果站,后改为果树站,技术人员18人。1985年,全县共有果业技术人员24人,其中农艺师5人,助理农艺师11人,技术员8人。此后,伴随果树面积增加,生产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技术力量日渐雄厚,全市形成市、镇、村相互衔接的技术服务网络。2002年,全市市、镇、村三级果业部门共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000多人。其中,推广研究员2人,高级农艺师13人,农艺师22人,农民技师和技术员1800多人,获得绿色教育证书的果农5000人。
20世纪80年代以后,每年冬春全县统一组织两次大型果业技术培训班,先后聘请国内著名专家及高等院校教授20余人次到招讲课,每期3~5天。
20世纪80年代,果业人员围绕开发建园和幼树早期丰产,90年代围绕提高果品质量进行科学试验研究,取得良好效果。先后推广果园覆膜压草、果实套袋、壁蜂授粉、铺反光膜、摘叶转果等新技术,提高果品质量,不断优化苹果品种结构,依靠科技累计新增产值3.5亿元。“红富士苹果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开发”、“新嘎啦苹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反光膜提高富士苹果外观着色和内在质量使用技术研究”、“大面积推广苹果良种改接新技术”等5项成果分别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建设”获山东省星火科技二等奖。
幼果园建立 1981年快速育苗技术在招远试验成功,为苹果新品种迅速推广奠定基础。1984~1987年全县建立幼果园1万公顷,在旱薄地带规划园片后秋冬集中开发。机械开沟结合人工撩壕或人工挖坑,壕深0.8米,宽1米,坑深0.8米,长宽各1米。地下砂石较多时进行客土回填。结合施入有机肥,每株100公斤左右。回填后灌水浸实,3月下旬栽植果苗。新建幼树园多为密植栽培,株行距3×3或3×4米。每公顷植果树840~1110株。
整园改土旱薄地开发建幼果园,3~5年后果树根系伸展受到原沟或坑壁阻隔,生长受到限制,产量难以提高。1988年开始,县果业技术人员指导果农每年秋后大搞整园改土,方法是:“行向挖条沟,向着树盘抠,扳倒沟帮土,全园都打透。”对砂石较多的果园进行换土掺拌。至1993年春,全市1万公顷幼果园基本改造结束。结果大树园的整园改土,主要结合每年秋季喂施土杂肥,逐年扩大树盘,使土壤得到改良。
老劣果园改造 1985年前,全县水果面积中苹果约占80%,苹果中老品种面积较大。1991年后,青香蕉、红香蕉、小国光价格降幅较大,果业部门开始引导果农采取改建和改接的办法逐年改造。改建果园第五年亩产在1000公斤以上,价格是老品种的3倍以上。1994年春,市果业总站在九曲村进行改接换种试验,试验面积3.3公顷,原品种为北斗,改换的新品种为优系红富士和新嘎啦,试验采取多头高接技术,视树冠大小,每株高接30~200头,改接后当年恢复树冠,第二年成花见果,第三年恢复产量。1996~2002年,全市对劣质果园进行全面改造,累计改造1万公顷,形成以优系红富士为主栽品种,桑莎、新嘎啦为授粉品种的苹果生产基地。1994年烟台市在全市红富士苹果园内选择优良株系,招远选出7株送烟台嫁接在复选圃内进行观察复选,1996年复选出烟富1~6号,由山东省评审委员会定为红富士苹果优良株系,其中1号、3号是招远选送的,母树分别在西曲城和岔道村。
果园覆膜 1983年春,县果树站在下院村推广穴贮肥水、覆盖地膜技术,当年盖膜3.3公顷。这一技术可节省水资源,提高果树抗旱能力,因而在境内大面积推广,1992年全市果园覆膜面积达到6660公顷,2002年减为3300公顷。
果园压草 1985年,县果业人员在下院村、鲁格庄村推广果园压草技术,当年推广面积66公顷。该技术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2000年全市推广面积1万公顷,2002年减至3300公顷。
幼树早丰产技术 1987年,果树站在西曲城村、小杨家村果园,对红富士幼树采取增枝、拉枝开角、环剥促花技术,使红富士苹果幼树4年结果,5年生亩产达到1500公斤以上。2002年全市推广面积1.3万公顷。
优质果品生产技术 除水肥等主要生产技术外,境内先后推广了苹果套袋、铺反光膜、摘叶转果等技术。
套袋 1992年开始,市果业总站在鲁格庄村试验苹果果实套袋技术,当年套袋面积3.3公顷。该技术可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减少果实农药残留量,以后全市加大推广力度,2002年全市果实套袋10亿个,增加经济效益6000万元。
铺反光膜 铺反光膜可增加冠内光照强度,促进果实着色。1992年春,果业人员在西上庄、石棚、鲁格庄村果园进行树下铺设反光膜试验,面积7公顷。以后进行大力推广,1996年全市推广面积达到700公顷。
摘叶转果摘叶是在苹果开始着色时,摘除挡光叶片,促进果实全面着色;转果是在果实阳面着好色后,将阴面转向阳面,使果实轮换浴光,全面着色。1988年,县果树站在西曲城、小杨家、鲁格庄等村果园进行摘叶转果试验,试验面积7公顷。2002年全市摘叶转果面积3300公顷。
土、肥、水管理 3月份整修树盘开始追肥灌水,无水浇条件的果园于3月初进行树盘覆膜,保蓄土壤水分。追肥一般施用果树专用复合肥,视树龄及产量每株追肥0.5~2.5公斤。树盘覆膜的果园,春季降小雨时,在膜上扎孔让雨水渗入土中,使无效雨变有效水供果树利用。麦收后,果园开始覆盖麦秧草,每亩果树用草1000公斤,覆草后用土点压,以防风吹或蔓延火灾,同时有利于麦草腐烂。一般年份果园浇水4次,分别是花前水、花后水、果实膨大水和封冻水。1985年开始全县大面积建设果园滴灌工程,至1995年建设果园滴灌、微喷等4000公顷。果树每年施基肥,以土杂肥为主,生长前期补充一些氮肥,生长期再补充一些氮肥,生长后期以补充磷钾为主。
果树修剪 1985年前境内一般只重视冬季修剪,1985年后开始冬、夏修剪并重。冬剪以疏枝、整形为主,12月开始修剪到翌年2月结束,树形以主干疏层形和小冠疏层形为主,90年代开始对密植园采取改良纺棰形整枝。冬季后亩枝量要求控制在6~8万条范围。果树生产季节的修剪称为夏剪,采取拉枝、刻芽、环剥、扭枝、捋枝、摘心、抹芽和喷生长调节剂等措施,生长期亩枝量控制在12万条左右,以利于果园通风透光和集中营养。
病虫害防治 2月开始清园刮树皮。果树发芽前,喷一次药剂清除越冬病虫害,以5度石硫合剂为主,苹果园由于轮纹病发生普遍,以喷轮纹病菌铲除剂较多。生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常见苹果树病害有20多种,以苹果腐烂病、苹果轮纹病、苹果斑点落叶病为主。常见虫害50余种,其中以红蜘蛛、蚜虫、食心虫类为主。20世纪90年代初期,突发苹果潜叶蛾,利用生物农药灭幼脲将其控制。1993年在苹果树上发现二斑叶螨为害,这是一种抗药性很强的杂食性叶螨类害虫。另有食心虫开始为害苹果的嫩梢和果实,该虫抗药性也较强。经过不断总结经验,采取早期预报及时喷药及合理搭配不同农药等综合防治措施。1993年后,好果率达到95%以上。
花果管理 疏花疏果,苹果冬剪保持花枝率三分之一左右,花序分离期按20~25公分距离疏花序,减少树体养分无效消耗,谢花后10天开始疏果,公顷产量控制在30吨之内,以提高果品质量。红富士苹果套袋自9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全市平均每年套袋3亿个左右。果实套袋以6月为宜,每公顷套袋7.5~15万个。果在袋内80~90天,9月底开始除袋,同时摘除遮果叶片,以利着色。地面铺反光膜,提高树冠内光照强度。10月中旬开始转果,将果的阴面转向阳面,可产出全红果。红富士成熟期为11月上旬,10月底即开始采收树外围部分着色好的果,分期采收可提高果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