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淡水养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1&rec=123&run=13

境内河川纵横,库塘众多,2002年统计,可供养鱼的中小型水库、塘坝、池塘、大口井等2249个,面积1800公顷。
1958年前后,境内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兴建许多水库、塘坝,开始进行人工养鱼,在水库塘坝内粗养,鱼类摄食库塘天然饵料,不进行人工投喂。1975年,水产局开始搞小水面精养、高产试验,并在全县普及推广。1982年引进热带鱼、尼罗罗非鱼进行苗种繁育及养成。到1985年,青鱼、草鱼、鲢鱼、鲤鱼、鲂鱼等传统品种养殖已形成一定规模。但由于天旱,库塘积水少,对淡水养殖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历年来产量不稳。水产技术推广站不断引进新品种进行高产精养试验,1986年开始以水库网箱养殖为主,池塘养殖为辅,成效显著。
1986年在东庄乡小丁家村成立淡水孵化场、养殖场,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养殖水面5.3公顷,主养草鱼,鲢鱼、鳙鱼、鲤鱼、白鲫为搭配品种,亩产300公斤。5月从省淡水研究所引进日本大阪白鲫寸片搭配养殖,到10月起捕,最大规格350克/尾,平均规格125克/尾。同时进行人工孵化,当年孵化鱼苗600多万尾,结束了招远无淡水鱼育苗的历史。
1987~1992年,网箱养殖进一步发展,先后在东肇家沟水库、胜利水库、城子水库进行网箱养鱼,每年投放网箱40个,主养罗非鱼,平均养成规格750克/尾。每箱产量2250公斤,总产量9万公斤,成活率95%。
1993年,大吴家乡政府与渔业总站合作,在齐山水库附近筹建淡水珍品养殖公司,从南方引进中华鳖(甲鱼)、革胡子鲶、美国牛蛙、罗非鱼、淡水白鲳等,建有亲鳖培育场、孵化室、恒温车间等,形成产卵、孵化、养成等设施齐全、结构完善的养殖生产体系。亲鳖培育水面2公顷,孵化室面积40平方米,恒温养殖水面5000平方米,培育亲鳖2500只,平均每年孵化幼鳖12万只,孵化率95%以上。经12个月精心喂养,平均养成规格714克/只,成活率93.7%以上,平均每年养成商品鳖78500公斤,饲料系数1.5。完成的1996年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甲鱼快速养成技术开发”通过省科委鉴定,填补国内空白,1998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后由于甲鱼价格急剧下跌,甲鱼大规模养殖受到很大影响,基本处于停产状态。
1994年开始引进中华绒螯蟹,在夏甸镇南邢家村附近养殖,13.3公顷蟹塘,5月放苗,当年10月长到100克/只,效果不理想。
1994年、1995年,水库网箱养鱼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共有250个网箱,其中勾山水库200个网箱,主养罗非鱼、白鲳;城子水库40个网箱。
1996年,渔技站在小曹家村进行革胡子鲶鱼种及养成试验,勾山水库进行中华绒螯蟹、豆蟹等养殖试验。
1997年全市放养网箱50个,主养罗非鱼。1998年全市放养网箱200个,主养建鲤、罗非鱼、淡水白鲳、乌鳢(黑鱼)、革胡子鲶,产量1500~2000公斤/箱。
1999年、2000年全市300个网箱,其中勾山水库200个,城子水库20个,龙王庙下水库50个,其他水库30个,平均产量2250公斤/箱。2002年,全市淡水养殖产量2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