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海水捕捞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1&rec=121&run=13

招远沿海居民很早就开始近海捕捞作业。自1958年在辛庄后海建造第一对机帆船后,渔船渔具迅速发展,远海作业能力增强,产量逐步提高。1980年,全县机动渔船发展到41艘1091千瓦,其中135马力捕捞渔船6艘,还有部分80马力、60马力、40马力捕捞及海上收购船。捕捞网具主要以流刺网、围网、小拉网为主。1985年,全县有20个渔业村,常年渔业劳力513人,机动渔船35艘651.2千瓦253吨位,木帆船96只89吨位,各种网具13821件(盘),捕鱼72 0吨。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渔业资源变化和科技发展,渔具主要以流网、围网、小拉网、定置网、小型底拖网、方子网、耙类为主,网线材料全部采用合成纤维,天然纤维纺织的网具已退出历史舞台。1995年,全市从事渔业生产4000人,机动渔船195艘2120千瓦,载重390吨,定置网成为渔业生产主要网具,海洋捕捞产量5600吨,创历史最高纪录。
90年代中后期,由于海域污染及资源枯竭,捕捞产量开始下降。围网、小拉网不复存在,人们把目光投向深海渔业资源,出现轻潜作业。90年代实验成功鲈鱼落网,在全市普及推广。捕捞品种主要有青鳞鱼、鲅鱼、鱿鱼、石碟鱼、鲫鱼、黄姑鱼、真鲷、桃花虾、梭子蟹、蝼蛄虾、海蜇、杂色蛤、海肠等。2002年,全市机动渔船347艘2470千瓦,捕捞产量3500吨。

附 1994年“四七”海难营救

1994年4月7日凌晨2~3时,海上风力只有2~3级,招远沿海248名渔民驾驶100余只渔船出海捕捞作业。5时30分左右,海上突起9级大风,渔民随即返航抢岸,由于风急浪大,翻沉渔船22只,丢失1只,招远海域共死亡2人,失踪5人,直接经济损失89万元。烟台市政府、渔业海洋局、省海上搜救中心、省渔政处、省渔港监督局等部门有关领导和招远市委、市政府等6个班子领导,市渔业总站、渔政站全体人员赶赴现场组织抢救,各级领导连续35小时坚持在抢救第一线。胜利油田浅海公司、龙口港务局接到求援后,迅速派出船只,开赴出事海域,市政府领导和船员一同上船,不顾风大浪高,整天整夜在海上搜救遇难渔民,另一方面组织沿海村干部群众千余人,将困在海边的40余只船只67名渔民全部抢救上岸。由于抢救及时得力,组织抢救这段时间内未发生人员死亡和翻沉船事故,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受到省、烟台市主管部门表扬。辛庄镇磁口村渔民郭纯荣为营救龙口市遇难渔民,左腿被渔船砸断,谱写了一曲舍己救人的正气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