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农作物保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1&rec=116&run=13

病虫害防治 境内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有粘虫、蝼蛄、蛴螬、金针虫、小地老虎、小麦纹枯病、玉米病毒病、野燕麦等。
20世纪70~80年代,小麦、玉米以小畦大垄和“二、四畦”套种为主,二代粘虫常暴发成灾。90年代“二、四畦”淘汰之后,变为零星发生。蝼蛄、蛴螬与金针虫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粮田面积下降,危害越来越轻。小地老虎主要危害地瓜幼苗,80年代后地瓜面积减少,发生量减少,主要零星危害瓜菜类幼苗。
1963年首次在小疃村及县良种繁殖场发现小麦全蚀病,1977年全县发生面积6700公顷,减产1310吨。随着整地改土和换茬等耕作制度改革,辅之药物防治与自然衰退,2002年全市发病面积降到300公顷以下。
1979年在张格庄村发现小麦纹枯病,至2002年仍为麦田主要病害,全市发病面积1.5万公顷,减产15%左右。
玉米病毒病以粗缩病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零星发生,90年代后大面积发生。
2001年龙口市大面积发生野燕麦,招远北部几个镇有蔓延加重趋势。
由于轮作及花生田除草剂的应用,单子叶杂草数量下降,而双子叶杂草数量上升。小麦蚜虫、红蜘蛛、玉米蓟马、玉米穗期害虫、花生蚜虫、红蜘蛛、三代棉铃虫等变化不大,防治措施普及,不足以构成危害。小麦白粉病、根腐病、锈病、玉米茎腐病、叶斑病、花生根结线虫病等由于轮作换茬,使用抗病品种等原因,危害减轻。花生叶斑病、根腐病和地瓜根结线虫病等病害发生变化不大。
病虫害防治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以生态学观点发展综合防治技术,诸如:抗病品种的布局、有选择性的高效低毒农药、保护利用天敌、扩大除草剂应用、搞好预防预报、实行低容量喷雾等。到2002年高毒高残留农药基本淘汰,高效低毒化学、生物农药得到应用。大部分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植物检疫 1984年县农业局始设2名专职检疫员,2002年增至4人,兼职者由1985年的7人增至2002年的49人。1956~1957年进行全县第一次疫情普查,1989~1990年进行全县第二次普查,查清境内危险性病虫和杂草主要有:小麦全蚀病、苹果绵蚜、甘薯茎线虫病、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多次进行专题调查。
小麦腥黑穗病:为70年代引进墨西哥春小麦传入,该品种随即淘汰,控制了蔓延。1983年从蓬莱引入科红小麦品种,两度传入,已消灭。
地瓜茎线虫病:1984年调查10个乡55个村,发生面积368公顷,1989年调查213个村,发生面积200公顷。
美洲斑潜蝇:1995年全市受害83.6公顷,以豆科、葫芦科植物受害较重。
南美洲斑潜蝇:1999年全市发生面积79公顷,主要以伞形科、豆科、葫芦科危害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