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良种繁育与推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1&rec=115&run=13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作物种子一直为农户自留,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粮代种现象仍十分普遍。1962年招远县种子站成立,1974年各公社设制种员1名,负责本公社玉米杂交种制种。1976年招远县良种繁殖场成立,土地13.9公顷,专门从事种子培育繁殖。1978年后公社种子站陆续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部分作物品种经过几次更新。1982年招远县种子站对外称招远县良种公司,集生产、经营、管理于一体,在种子培育、推广方面取得很大成绩。1986年春,引进实验玉米、花生种子包衣技术。1987年6月23日,全国种衣剂试验示范现场会在招远召开。1990年县种子站改为招远县种子公司。1992年2月27日,山东省种衣剂包衣技术经验交流会议在招远召开。1993年9月4日,全国紧凑型玉米品种推广总结会议参观招远推广掖单4号现场。1995年,招远市种子公司选育出招玉2号玉米良种,1999年5月通过国家级鉴定。2000年10月16日招远市种子管理站成立,编制4人,专门负责种子行政执法及新品种试验推广。2001年1月乡镇种子站下放乡镇政府,归农业综合服务站。
小麦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小麦品种经过4次更新,引进、培育良种60个。1975~1981年,推广耐肥水的泰山1号、辐63、济南13、烟农685等,旱田推广烟农78、昌乐5号。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不少农户小麦种子以自留自用为主,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农业部门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先后推广烟农15、鲁麦7、辐63、济南13、科红1号等。1997年全市实行统一供种,小麦品种混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02年,主要栽培品种有烟农15、鲁麦14、鲁麦21号,旱地品种主要为烟农18。
玉米 大田生产用种以境内繁育为主。最高繁育年份是1992年,全市制种田660公顷,生产良种330万公斤。1995年前,种子精选以人工筛选与机械精选相结合。1996年,市内生产种子注册“招冠”商标。新品种选育研究与繁育一般采用“南繁加代”方式,秋后去海南岛繁育,翌年3月收获,回来后再繁育,一年二代。1996年后一些小地块采用塑料大棚繁育,冬季播种,5月底收获。
1950年至80年代中期,玉米品种经过4次更新,引进、培育品种35个。1976~1985年,推广丹玉6号、烟单149、中单2号、京早7号、鲁原单4、聊玉5、招三2及株型紧凑、高产抗病的鲁玉1号、鲁玉2号、烟单14。1989年引进掖单12号。1992年选育招远90-8。1994年引进西玉3号。1995年育成招玉2号,1998年成为主栽品种。1996年前主栽品种掖单2号,最高年份13000多公顷。高产田品种掖单4号。1997年引进掖单22号。2000年前后,引入农大108、登海11等品种。
花生 传统品种有招远半蔓、四粒红等,20世纪50~70年代引进福山伏花生、白沙、花11、徐州68-4等品种。1982年后,推广适宜盖膜、耐肥水的海花1号、花37、招花1号及早熟品种白沙261-3。1984年引进鲁花9号,为1995年前主栽品种。1995年引进鲁花14号。1998年引进花育16号。
地瓜 20世纪50年代后,经过两次品种更新,引进品种21个。70年代后引进推广烟薯1号、丰收白、丰收黄、济薯1号等品种。80年代后期开始,地瓜种植日趋减少,食用品种仍以烟薯1号、丰收白等为主,粉丝加工业采用868,为耐肥水高产稀植品种,淀粉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