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经济作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1&rec=112&run=13

花生 清末传入境内,20世纪初招远大花生已较有名气,1913年曾获国民政府农业部铜牌奖。20世纪50~60年代初稳定发展,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挤油增粮,面积、总产量减少。1978年招远被农牧渔业部定为花生生产基地县,花生生产恢复发展。1979年,大秦家公社小李家村花生亩产573公斤,创全国最高产,荣获国务院嘉奖令。1980年,全县平均公顷单产3540公斤,为90年代前最高纪录。1984年全县亩产过500公斤地块38.7公顷。19 85年全县种植20993公顷,公顷单产2481公斤。此后因种植结构调整,面积逐年下降,2002年面积13920公顷,公顷单产4019公斤。1998年公顷平均单产最高,为4863公斤,由于气候原因,年度间差别较大,1989年仅为1184公斤。
境内大面积试验推广花生地膜覆盖始于1982年春,20世纪90年代广为普及。80年代后期推广种子包衣技术,在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方面取得理想效果。机播技术不断改进,机播面积逐年增加,90年代末期引进覆膜机,起垄、播种、喷药、施肥、覆膜一次完成,称为规范化栽培技术。也有个别地方采用小垄播种方式,便于清棵。小面积薄地仍是平地开沟播种。80年代推广过带壳播种技术,应用面积较小。其他应用技术还有深耕改土、轮作换茬、平衡施肥、增加密度、叶面追肥等。
蔬菜及瓜类 菜类 生产历史悠久,但多自种自食。1962年城区周围开始建立蔬菜基地。1978年塑料薄膜开始用于蔬菜生产,由季节性生产向长年生产转变。1985年全县种植947公顷,产量无统计。此后,县政府实施“菜篮子工程”,蔬菜种植面积加大。1989年全县种植蔬菜1067公顷,总产47552吨。2002年,全市种植蔬菜1765公顷,总产95290吨。夏甸镇臧家村1997年加强园艺作物生产,以韭菜、草莓为主,发展菜田14.7公顷,其中草莓6.7公顷,韭菜6.7公顷,其他1.3公顷。2002年该村蔬菜收入255万元,占全村农业总收入的80%,蔬菜收入户均1.45万元。
1985年全县蔬菜栽培种类30多个,2002年40多个。1987~1990年先后引进佛手瓜、海蒜、金丝瓜、木耳菜、芦笋、青刀豆等30个品种。1994~1996年间,主要推广了韭菜、大白菜、茄子、辣椒、水萝卜、番茄、甘蓝、芸豆、豆角、西葫芦、黄瓜、大葱、大蒜、芹菜、花椰菜、茼蒿、贝公、胡萝卜、香菜、菠菜、圆葱、萝卜、马铃薯、莴苣等蔬菜130个品种。
1990年以后引进的主要品种:黄瓜有日本的世纪之光、甜翠绿、东丰,韩国的长竹青、白刺,以色列的沙瑞格,荷兰的戴多星,国内的津春3、4号及北京101、102等;番茄有以色列144、美国红洋梨和黄洋梨、国内的台湾樱桃番茄、毛粉802、西粉3号及L402等;菜椒有以色列的麦宝、白公主、紫贵人及国内的中椒系列、辽椒系列等;芹菜有美国西芹和文图拉、日本西芹等;其他的有蛇瓜、苦瓜、丝瓜、飞碟瓜等。
瓜类 主要为西瓜、甜瓜。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全县种植面积在250公顷左右,此后以粮为纲,面积逐年减少。70年代后期,多与花生间作,面积有所回升,1984年达267公顷,并开始用小拱棚地膜覆盖。2002年全市种植1043公顷,比1985年增长2.3倍,总产30652吨,比1989年增长7.7倍。
西瓜种植面积多年在400~800公顷之间徘徊,2002年全市种植728公顷。品种更换频繁,1985~2002年先后应用30多个品种。种植上多以“西瓜-花生”、“西瓜-果树”等形式栽培,90年代发展为地膜小拱棚、大拱棚、冬暖大棚等方式栽培,也有多层覆盖栽培。多数采用瓜苗嫁接技术,以增强抗病性。甜瓜生产,1990年以后厚皮甜瓜逐渐代替地方品种,栽培形式有露天与大棚,2002年种植280公顷。毕郭镇官地洼村1997年建立西瓜大棚360个,面积33.3公顷,前两茬西瓜,第三茬大白菜,三茬合计公顷收入16.65万元。
草莓 20世纪初境内已有零星种植,品种以凤梨草莓和四季草莓为主。1996年开始打破以露天栽培为主的局面,扩大设施栽培(大棚)面积,引进推广宝交早生、丰香、金明星等优良草莓品种,形成以辛庄、毕郭、夏甸等乡镇为主的草莓设施栽培生产基地。2002年全市草莓栽培面积35公顷,出现五截、张家等草莓生产专业村。五截村草莓塑料大棚面积20公顷,平均公顷单产22.5~30吨,每年早春该村销售草莓450吨左右,总收入280万元以上,户均87 00多元。
孢子植物 20世纪80年代境内开始零星种植。1998年全市种植平菇9880平方米,产量28.16万公斤,产值58.6万元,以地方自销为主。1999年种植食用菌5545平方米,产量17.2万公斤,产值58.8万元,其中平菇4545平方米,产量15万公斤,产值39万元;香菇种植1000平方米,产量2.2万公斤,产值19.8万元。2000年全市食用菌种植面积10.59万平方米,产量125万公斤,产值488.24万元,是1999年的8倍多,其中平菇1.06万平方米,产量26.8万公斤,产值75.04万元;香菇及木耳0.73万平方米,产量102万公斤,产值61.2万元;双孢菇面积8.8万平方米,产量88万公斤,产值352万元。双孢菇以加工出口为主,主要销往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玲珑镇薛家村2000年投资103.5万元,建立300个大棚,种植双孢菇面积6.6万平方米,每平方米产10公斤,总产66万公斤,年总收入26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