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习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a&A=1&rec=748&run=13

农民习俗

蓬莱县农民素有勤劳耕作、节俭持家之风。旧时,农民家庭一般是男人
从事田间劳动,妇女料理家务。建国后,妇女从家务中解放出来,务农、务
工、经商,同男人一样。
农民一般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大忙季节,亦"起五更,拉半
夜",早、午饭由妇女或儿童送到田间地头。田间劳动,一般早饭前不休息,
上午休息一次,下午休息两次,即"一气儿朝饭两气儿晌,三气儿晚饭不用讲"。
秋后收获的玉米多挂于屋檐下或树杈上晾晒;地瓜多储藏于旱井内。旱
井俗称"地瓜井",即在较干燥的地方挖一丈余深的竖井,井底侧面挖2~3个
横洞,地瓜储于横洞之内。大白菜、萝卜多是挖坑土埋储藏。
旧时,农家一般在秋收秋种结束后,将豆秸、花生秸、地瓜蔓等用铡刀
铡碎,垛于场院上,或堆于闲房内,俗称"铡场"。全家人吃一顿面条,称吃"
铡场面",标志一年辛勤劳作基本结束,"地了场光",进入农闲季节。
旧时农家尚有祈求人畜兴旺、庄稼丰收之俗。腊月三十日落前,在自家
粪堆上栽高粱秸、谷秸,顶端挂以"纸锞",称之"栽谷"(种庄稼);正月初一日
出前将高粱秸、谷秸就地放倒焚烧,称"杀谷"(收庄稼),象征全年五谷丰登。
正月初一至初十,每日象征一样事物:一鸡、二狗、三猫、四兔、五猪、六羊、
七人、八谷、九如(取"天保九如"、"福寿延绵"之意)、十成(取十成丰收之意)。
以每日天气晴阴, 预卜人畜是否兴旺,庄稼是否丰收。正月二十一为小麦
生日,中午吃面条。此日天气晴朗,象征当年小麦丰收,俗语"小麦成和秕,
单看正月二十一"。清明节这天,农家有给牲口吃高粱米饭的习俗,俗语"打
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

渔民习俗

沿海渔民有供奉龙王、海神娘娘之俗,每逢节日和出海前,摆设供品,
点香烧纸,祈求平安。
新船下坞,船主择"黄道吉日",船头披彩,船桅挂红旗,设供品,点蜡
烛,焚香纸,鸣鞭炮,行大礼。船主用朱砂笔为新船点睛、开光。高呼"波静
风顺"、" 百事大吉",送船入海。
出海捕鱼前,举行祭祀,鸣鞭炮,焚香烧纸,敲锣打鼓,祈求平安。每
逢初一、十五,渔民家属于海边为亲人祈祷、祝福。渔船满载归来时,于船
桅挂"布挑子",向乡亲报喜,乡亲们上船祝贺。
渔民忌说"翻"、"扣"、"完"、"没有"、"老"等词语。"翻过来"说成"划过来"或"
转过来";称"帆"为"篷";"完了"、"没有了"说成"满了";"老"字是对鲸鱼的尊称,
在船上喊人不能叫"老×"。勺子不得扣于锅内,一切器皿不能扣放。不能在
船头小便,忌妇女跨越船头、网具。

工商业者习俗

木匠、瓦匠、石匠尊鲁班为祖师,每年农历五月初七设供品祭拜;鞋匠
奉孙膑为祖师,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祭拜;染坊奉梅福、葛洪为"染布缸神",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祭拜;金、银、铜、铁、锡匠尊李耳为祖,每年农历二月
十五(传为李耳生辰)祭拜。
招揽顾客的方式各有不同。染布的摇小鼓(扁圆形,装一摇把, 鼓两侧
拴两个软线鼓锤) ;卖豆腐的敲木梆子;弹棉花的摇铃铛;卖香油的敲"铛铛"
(圆形平面铜板,敲出的声音清脆悦耳);磨刀剪的用"打板"(由多个铁片拴制
而成,用法如说快板书用的竹板),边打边吆喝;卖糖的敲小铜锣(俗称"糖锣");
卖针、 线等日常用品的(俗称"货郎")摇鼓(俗称"货郎鼓",碗口大的小鼓与小
锣各一个, 锣在上鼓在下,装在木柄上,拴两个软线锤,摇动时锣鼓齐鸣)。
其他小商贩、 小手工业者多是卖(做)什么吆喝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