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a&A=1&rec=704&run=13

蓬莱阁极山海之胜,历代文官武将、骚人墨客多有诗文歌咏。阁上崇碑
巨碣,比比皆是,诗歌刻石,琳琅满目。历代碑刻共200多方。

陈抟"福"、"寿"碑

嵌在天后宫前殿内墙东西两侧。陈抟,生于唐末,为五代道士,隐居华
山,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他书风高古,飘飘欲仙,康有为极
喜其笔法,颇多拟之。"福"字碑原在蓬莱阁北墙,清道光十八年(1838)有人复
据华山陈抟"寿"字碑拓本勒石,与"福"字碑并移于今址。"福"字花体,"寿"字草
书,书风迥异。

吕祖殿"寿"字碑

在吕祖殿前。 所书"寿"字,摹刻草书,笔力雄健,盘郁苍劲,碑下款署"
光绪甲申仲冬勒于蓬莱丹崖之吕祖阁志斋郑锡鸿谨摹"。江西九江烟水亭纯阳
殿"寿" 字碑之"寿"字,与此一般无二,当即为摹者所据。九江碑上尚有篆书"
九转丹成"4字,意草书"寿"字系草书"九转丹成"4字拼合而成。

卧碑

在卧碑亭内,以横卧而得名。背面刻楷书《海市诗》,正面刻行草《书
吴道子画后》。两稿均为苏轼书付史全叔者,碑或即苏公去后史氏所为。原
碑毁于元佑党人之祸,今碑边侧有金皇统间重勒隶书小字一行,可知此碑是
后人在金代据拓本重刻的。《书吴道子画后》一面,元丰八年的年款署在文
中,而年款前后书风有明显差异,不似一气呵成者。前人有据碑刻录文者,
不得不将年款后移,也有人勉强解释说年款后书风狂放,正证明苏公不拘一
法,但都难以解人疑窦。最近有人作了认真的考证,原来《书吴道子画后》
一文,至年款即结束。年款后5行, 则见于苏轼的另一篇《跋吴道子地狱变
相》前几句,为此则不妨推想,原石为刻《海市诗》而选定,诗既刻成,意
犹未尽,又在背面刻文,而文之手迹少于诗,不得已,乃在文后拼入意思相
关的另一文手迹的一节,以填满碑面,意只在保存书法。

《观海》刻石

嵌在苏公祠内东壁。诗为明代薛所作。薛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士,
入阁参与机要,卒谥文清,为孔庙从祀先儒之一。明代知府蔡叔逵将其与苏
轼相提并论:"昔文忠苏公,文清薛公,先后游此,诗以诵之。夫二公文章无
赖于蓬莱之景, 而蓬莱之景实藉二公以增重于天下,故抚景诵诗足称二绝。
"

袁可立观海市诗刻石

石共9方,嵌在避风亭内壁。袁是河南人,明万历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曾任登州军事首脑。诗题为《甲子仲夏登署中楼观海市》,描述海市最为真
实得体,细读其序其诗,即可对海市免生望尘之叹;字为旷代书家董其昌书。
董始宗米芾,终自成家,其书圆润苍劲,俊逸飘洒,名驰海内外。诗后有跋,
自称"以米家法书之",对苏轼的书法"犹不欲让"。字为一代高手温如玉刻。温
是长州人,字白雪," 工真草隶篆,尤喜钩临法帖,有肃府阁帖传世"。肃府
石刻为洋洋巨制,盖代名迹, 温是这一工程的骨干之一。观海市诗刻石在
《肃府帖》之后,其技艺已臻化境,故董其昌于尾跋中盛赞其"勒石得法",
使董书增色,以至"可敌长公(苏轼)之笔 "。此9方刻石,可说是萃一代之技艺,
为书坛之瑰宝。

施闰章《观海市》诗手迹刻石

嵌在避风亭内壁。施闰章,清代顺治进士,"文章醇雅,尤工于诗",曾
主山东学政, 慧眼赏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他的《观海市》诗中有"
大竹盈盈如匹练,小竹湛湛浮明珠"、"方圆断续忽移位,明灭低昂倾刻殊"的
描写, 当是目睹海市奇观之作。其书法亦清劲秀颀,甚为可观。

孔子后裔诗文刻石

石为两方,嵌在避风亭内南壁。一方为《戊午登蓬莱阁》,孔子67代孙
衍圣公孔毓圻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登临蓬莱阁所作;一方为《蓬莱阁阅水操
记》,清乾隆年间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徐绩撰写,孔子69代孙孔继
涑书。孔继涑是清代名书法家,与梁同书齐名,时称"南梁北孔"。

阮元"三台石"命名刻石

嵌在天后宫前殿外壁。隶书"三台石,六石相比为三,如星象也。 乾隆
五十九年扬州阮元名之"。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人,清乾隆进士,曾
主山东学政,官至体仁阁大学士,精于书法,创"南北书派论"。墨迹传世不
多,此刻弥是珍贵。

宋庆草书"虎"字碑

在天后宫帘门前院西侧。宋庆,字祝三,蓬莱人,行伍出身,清末官至
提督。所书"虎"字,草书,笔力遒劲,字形端庄。草法颇近""字,因有"虎""
"两说。

冯玉祥"碧海丹心"刻石

嵌在蓬莱阁南短墙壁间,字大逾尺,每字一石。冯玉祥是国民党高级将
领。1934年5月,冯偕其老友国民党元老李烈钧游蓬莱阁。 其时冯受蒋介石
挟制,抗日壮志未酬,李亦不满于蒋,力主冯再度出山挽救民族危亡。故李
于蓬莱阁下书就一联:"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
乾坤。"冯即以"碧海丹心"为额,后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