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a&A=1&rec=630&run=13

1931年7月, 于县城龙王庙建立民众教育馆,年经费2500元;设事务、
图书、讲演、科学、推广5部,有图书室、阅览室各3间。图书部有报纸4种、
杂志12 种;演讲部分固定演讲和巡回演讲两种,听讲人数每月约2000人次;
推广部有民众学校6处、阅报所3处;科学部设有理化仪器、博物标本。后于
县城文昌庙建立民众通俗讲习所,设讲演室3间、办公室2间,兼职讲演员3人,
每日演讲3 小时, 年支经费696元。19 34年,县内有新民教育馆1处,服务
人员12人,入馆学习者143人,月经费8677元;青年训练所1处,服务人员4人,
入所者30人,月经费700元;新民学校3处,教师3人,共3个班,学员143人,
日学3小时。1936年,县内有新民教育馆1处,职员5人,月受教育者1387人;
通俗讲习所1处,职员1人,月受教育者1700人; 新民学校2处,职员2人,月
受教育者97人;新民日语学校1处,职员2人,月受教育者75人。1937年先后解
体。
1938年,在抗日根据地内,以村为单位成立救亡室,1939年改救亡室为
俱乐部。1940年9月,成立国民教育委员会。1941年1月,成立民众教育馆,区
设民众教育馆分馆,负责农民业余教育,组织农民夜校、妇女识字班,创办
冬学,组织小学教师、农村文化水平较高者、高年级学生(时称"小先生")担任
民师。1945年,全县共有民师1705人。是年,县内17岁以上的15.5万人中参加
学习的7.3万人。
解放战争时期,农民教育进一步开展。1949年7月,全县有民校143 处,
学员644 5人;妇女识字班118处,学员4716人;读报组115个,参加者1070人;
俱乐部92个,参加者1474人。
建国初期,县内在普遍兴办冬学的基础上,办起常年识字班,采取集中
和分散相结合、农忙少学农闲多学的原则组织农民学习文化,并组织小学4
~6年级学生包教送字,广泛开展"扫除文盲"活动。至1956年,大部分扫盲班
升为小学班。1958年,因受"浮夸风"影响,"扫盲"工作不顾质量,虚报全县全
部脱盲。1962年,各大队均成立文教委员会,加强对农民教育的领导。农民
夜校按文化程度编班,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文化大革命"期间,县内农村大
办政治夜校,以学习政治为主。
1978年起,农民教育的重点转向学习农业科学技术。1981年成立中央农
业广播学校蓬莱县分校(中专),设农学、农业经营管理、畜牧兽医、淡水养
鱼、果树、林业、乡镇企业经营管理、农副产品加工、财会9个专业,学制3
年,当年招生400人。1983年,县成立农民教育委员会,公社配备业余教育专
职干部,在加强农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强"扫盲"工作。1984年末,全县12~
40岁中的2170名文盲、半文盲已有210 5名脱盲,脱盲率98.7%,237个村办起
农民业余学校,设业余中学班127个、技术班181个,学员11743人;农民业余
学习教室511间,课桌凳2912套,民师575人;举办科普讲座56次。1985年,评
选出农民教育先进乡镇6处、先进农民业余学校 52处、优秀业余教育干部2人、
优秀民师24人、优秀学员23人。 登州镇石岛村被评为农民业余教育全国十面
红旗之一。此后,各乡镇均成立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农村成立农民文化技术
学校, 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 提高农民科学技术文化素质。1988年,
中央农业广播学校蓬莱县分校被授予烟台市"办学成绩优异单位 " 称号,1989
年增设大专班1个,招生26人。至1991年, 中央农业广播学校蓬莱县分校共
招收学员9期1317人,毕业4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