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a&A=1&rec=526&run=13

清末民初,县城有饭店50余家。"同生员"、"利兴"、"月饼圆"、"复海员"等
饭店规模较大,设有雅座,经营名菜佳肴、四时海鲜、包办酒席,主要接待
达官显贵和豪绅富贾;其他饭店规模小,以经营面食为主,为乡人、商贩食
用之所。至于搭棚设灶、露天餐点、顶盘叫卖者,大街小巷比比皆是。1938
年日伪军入侵蓬莱后,饮食业一度萧条。1948年蓬莱全境解放后,县城内私
营饭店和饮食摊点得以恢复和发展,1949年达到103个,从业人员197人,新开
业的"四泰成"、"红兴"等饭店较有名气。1951年,国营车站饭店、大众饭店、
凌云饭店相继开业,从业人员 45 人。195 6年,饮食服务业实行公私合营。
1961年前后经济困难时期,副食品供应紧张,凌云饭店曾改营高价饭菜,售
价比普通饭店高约5倍。1969年后, 先后兴办国营健康饭店、饺子馆和登州
餐馆;基层供销合作社均兴办饭店。1976年,全县有饮食网点37个,从业人
员256人,其中国营5个,从业人员93人;集体32个,从业人员 163人。197 8
年后,集体和个体饭店、面馆、饺子馆、包子铺、小吃部及饮食摊点逐年增
多,蓬莱小面、蓬莱卤驴肉、清蒸加吉鱼、鲅鱼水饺等传统名吃、名肴得到
恢复, 并新创"八仙宴"。1987年,中外合资企业"华明阁"大酒店在水城开业。
1991年,全县有饮食网点1308个,从业人员3465人,营业额2375万元。其中国
营12个,从业人员411人,营业额99万元;集体135个,从业人员997人,营业
额989万元;个体1161个,从业人员2057人,营业额1287万元。

蓬莱小面

系县内传统名吃,历史悠久。面条为人工拉制(抻面,当地俗称"摔面"),
条细而韧;卤为真鲷(俗称加吉鱼)熬汤兑制;每碗一两,具有独特的海鲜风
味。建国后,传人衣福堂制做的蓬莱小面闻名遐尔(俗称"衣福堂小面")。80年
代开始,县内宾馆多以此待客;县城内大小饭店早餐多有经营,每晨销量3
万余碗。

蓬莱卤驴肉

清咸丰七年(1857)县城南门外黄开基首创,三代专擅,在上海、营口、烟
台等地开店经营,颇具名声,享有"蓬莱卤驴肉,天下无敌手"之誉。制作方
法: 咸水下锅,待水温升至60~70℃时放入大块驴肉,煮至九成熟捞出,沿
横剖面切成半尺见方块,然后另换清水,兑以适量八角、茴香、肉桂、花椒、
桂皮等17种配料,放入肉块,文火炖煮,肉熟后加盐适量,稍焖即成。特点:
色红、透明,溢香扑鼻,鲜嫩爽口,为下酒佳肴。城乡饭店、餐馆及农贸市
场多有销售。

八仙宴

蓬莱有"八仙过海"传说, 以此为据,1989年蓬莱宾馆厨师新创"八仙宴":
以大虾、海参、扇贝、海蟹、红螺、真鲷等海珍品为主要原料,由8个拚盘、
8个热菜和1个热汤组成。拚盘制作仿照八仙过海使用的宝物拚成图案,有张
果老的鱼鼓、 吕洞宾的宝剑、铁拐李的宝葫芦、曹国舅的云板、韩湘子的
玉笛、蓝采和的花篮、汉钟离的芭蕉扇、何仙姑的莲花,造形生动别致,工
艺精巧,盘盘都有神话典故,不仅味道鲜美,还可观赏助兴;热菜烹饪更为
精致,显现蓬莱多处名胜景观,巧夺天工;热汤以八种海鲜加鸡汤制成,味
道鲜美奇特。"八仙宴"是县内高级宾馆酒宴卷的保留全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