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捕捞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a&A=1&rec=375&run=13

黄花鱼

 黄花鱼盛产于黄海、渤海,是县内渔民捕捞的主要经济鱼卷之一。作
业区域主要在烟威渔场、蓬莱沿海。烟威渔场渔期从3月底开始(蓬莱沿海
渔期在4月初),旺汛一般在谷雨前几天到来。渔民以流剌网、坛子网和
拖网捕捞为主。1952年产量609吨。1960年后,资源逐步枯竭,1964年
渔场已不能形成渔汛。1980年渔船南下到东海渔场作业,年产量78吨。
1984年达到198吨,1991年达到445吨。

带鱼

带鱼盛产于我国南北各个海区,是县内渔民捕捞的主要经济鱼卷之
一。50年代,作业区域主要在蓬莱沿海,渔汛一般从立夏到霜降前后,
旺汛从小满到芒种。渔民以延绳钓、拖钓、坛子网、拖网捕捞为主。50
年代是带鱼高产时期,1957年产1890吨。1960年后,资源减少,沿海渔场
不能形成渔汛,渔民开始南下捕捞,但产量一直不高。80年代,年产量几
吨至几十吨。1991年开辟海南岛南部渔场,渔汛为立秋至翌年立春,当年
产量600吨。

鲐鱼

 鲐鱼是县内渔民捕捞的主要经济鱼卷之一。作业区域主要在烟威渔场,
70年代开辟石岛渔场、海洋岛渔场、青海渔场、连青石渔场、海洲湾渔场
等。渔期一般从谷雨到夏至前后,旺汛从立夏中期到小满后期。由以流刺
网捕捞为主逐步改为以围网捕捞为主,产量逐步提高。50年代最高年产量
730吨。1973年达到1223吨;鲁蓬渔1106号渔船单船年产量高达60吨。1977
年上升到2392吨;鲁蓬渔1419、1420号对船围网年产量高达210吨,创全县
对船年产量最高历史纪录。80年代,资源枯竭,渔场不能形成渔汛,产量
逐年下降。1987年年产只有10吨,1991年年产32吨。

鲅鱼

 鲅鱼是县内渔民捕捞的主要经济鱼卷之一。作业区域主要在连青石渔
场以北至渤海湾各大渔场。渔期一般从4月中、下旬到11月底,旺汛在5月
中、下旬和11月上、中旬。50-60年代,渔民主要使用流刺网捕捞。50年代
最高年产量20吨,60年代最高年产量1472吨。1965年,鲁蓬渔1108号船在
莱州湾渔场日捕捞8.5吨,创单船网产鲅鱼最高纪录。70年代增用围网,最
高年产量1131吨。80年代增用拖网,最高年产量1400吨。1990年年产量
4495吨,创历史最高纪录。

青鱼

 青鱼是70年代县内渔民捕捞的主要经济鱼卷之一,作业区域主要在石
岛渔场。渔期主要在早春,渔民以围网捕捞为主。最高年产量3240吨。此
后资源渐趋衰退,1984年停止捕捞。1989年,青鱼生产大丰收,年产2500
吨。1990年后,渔场不能形成渔汛。

黄姑鱼

 黄姑鱼是县内渔民捕捞的主要经济鱼卷之一,主要作业区域在烟台地
雷星海区、蓬莱沿海等。渔期从4月中旬开始,旺汛在5月10日前后。渔
民以底层流网和坛子网捕捞。70年代最高年产量206吨,最低年产量54吨。
80年代产量最低的1983年47吨,最高的1987年450吨。1991年年产量为235吨。

比目鱼

 比目鱼是县内渔民春季捕捞最早的鱼卷之一,作业区域主要在烟威渔
场、蓬莱沿海。渔期在2-5月,旺汛在3-4月。渔民以拖网、坛子网捕捞为
主。历史上最高年产量是1971年2600吨。1991年年产量为1790吨。

鱵鱼

鱵鱼是县内渔民春夏季捕捞的鱼卷之一。作业区域在芝罘岛近海、桑
岛近海、龙口近海、三山岛近海、蓬莱近海。渔期在4月底至5月底。渔民
以浮拖网捕捞为主。1980年海头渔业队鲁蓬渔1301、1302号渔船对船年产
量达88吨。1983年,全县产量达300吨。1984年后,资源渐少,产量不稳定。
  鳓鱼、马面、鲷鱼、梭鱼等,县内亦有捕捞,形不成渔汛,产量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