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a&A=1&rec=331&run=13

县内林木害虫170余种,主要有松毛虫、日本松干蚧、光肩星天牛、 榆
兰金花虫、杨扇舟蛾、柳毒娥、午毒蛾、白杨透翅蛾、刺槐小皱蝽、避债蛾、
泡桐龟甲、栗大蚜、楸梢螟、金龟子、刺蛾等;林木病害90多种,主要有苗
木立枯病、松立枯病、赤松枝枯病、泡桐丛枝病、泡桐腐烂病、杨树腐烂病、
杨叶锈病等。县内防治林木病虫害的传统方法主要是人工防治。1956年开始
使用“六六六”药粉防治松毛虫,此后化学防治得到广泛应用。70年代后期,
开始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和营林防治技术。1982年11月,成立县森林病虫害防
治站。1991年4月,全县建立5处林木病虫害测报站,12处监测点。全县形成
以营林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导、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助的科学综
合防治体系。

人工防治

人工防治虫害的主要方法是,每到除虫季节组织群众直接捕杀松毛虫等
害虫的幼虫、成虫;用扫帚等搓杀榆兰金花虫等虫蛹;剪除卵块、虫茧,秋
末绑草把诱虫蛰伏,消灭越冬害虫。人工防治病害的主要方法是剪除病枝,
烧毁感病苗木,选健康株做为繁殖材料等。1956年,全县人工防治面积8950
亩;1961年,全县人工捕捉松毛虫幼虫2.95万公斤;1983年春,村里集、王庄、
于家庄3 处公社捕捉松毛虫幼虫1.93万公斤。

化学防治

县内施用的主要化学药物有“六六六”、DDT、敌敌畏、马拉松、乐果、
氧化乐果、“1605”、“1059”、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施药的主要方法
有用纱布袋、喷雾器、喷粉器喷撒,用飞机全面喷撒,打孔注射,涂干,根
部施药,毒笔划环等。1956年,全县喷撒“六六六”药粉防治松毛虫33580亩;
1969年, 艾山林场首次用飞机喷撒农药防治松毛虫3000亩;1972年大柳行、
于家庄、徐家集3 处公社用飞机喷撒农药防治松毛虫16500亩。1978年始用氧
化乐果涂干防治榆兰金花虫、松毛虫、松干蚧、白杨透翅蛾、杨扇舟蛾等。
80年代初开始用波尔多液防治苗木立枯病。1 983年开始根部埋施呋喃丹防治
杨扇舟蛾、柳毒蛾、避债蛾、榆兰金花虫、榆斑蛾、黄掌舟蛾、大袋蛾等多
种害虫。1984年全面推广以除虫菊脂毒笔于树干划环防治松毛虫和柳毒蛾等
虫害新技术。1988年,全县化学防治面积2.79万亩。1989年8 月,对38 80株美
国白蛾疫情树进行喷药防治。1991年, 开始采用树干基部打孔注射胺磷药剂,
防治泡桐龟甲、大袋蛾等虫害新技术,杀虫率高达96.5%,节约费用41.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林木病虫害主要是利用害虫天敌防治和应用菌粉防治。县内林
木害虫天敌昆虫,主要有螳螂、瓢虫、赤眼蜂、草蛉、寄生蝇等47种;主要
食虫性鸟卷有灰喜鹊、杜鹃、白脸山雀、啄木鸟、柳莺、家燕等。70年代后
期,开始控制化学药剂喷撒,采用涂干、划环、注射新技术,以避免伤害害
虫天敌;营造混交林以利于害虫天敌繁衍生息;大力开展爱鸟护鸟宣传,保
护鸟卷。1978年,艾山林场开始施放赤眼蜂。1983年调查,杨树上白杨透翅
蛾和青杨支天牛被啄木鸟吃掉80% 以上。喷撒菌粉防治始于1980年,艾山林
场喷撒松毛虫杆菌,松毛虫感病死亡70% 左右;1983年8月,大面积喷撒,菌
粉浓度12.35亿孢子/克,喷粉10天后调查, 松毛虫病死率高达98%。

营林防治

县内赤松次生林大多病虫害危害严重。建国后,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
改建赤松次生林逐渐得到重视。50年代,山区人民在疏残赤松次生林中广种
板栗、核桃;并用刺槐代替赤松,营造针、阔叶混交林。在混交林中,病虫
害绝少成灾,初步显示了防治病虫害效果。70年代,县内开始有意识地用营
林技术措施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加快赤松次生林改建步伐,大面积赤松纯林
逐渐改成多树种混交林。1985年调查,赤松次生林面积由1956年占有林地的90
%下降到50%,加上合理修枝间伐,林分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害虫天敌数量明
显增加,增强了林区抗虫能力。艾山林场1982年停止使用药剂防治松干蚧以
后,松干蚧一直控制在有虫不成灾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