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a&A=1&rec=305&run=13

县内栽培历史悠久,建国前栽培品种有五月红、六月鲜、蜜桃、白桃、
白洋桃、临桃、血桃、斜黄桃、南宫桃、青皮桃、鸾咀双桃、雀来红桃、毛
桃等;成片栽植较少,多为山坡、"四旁"零星栽植。1933年全县有桃树万余株,
产桃20万公斤。 建国后,桃园发展迅速,1953年全县有桃树5118亩,114224株
(其中桃园栽植约占79.7%),产桃44.2万公斤。1966年产桃104.5万公斤。1976
年达到144.3万公斤。 70年代末,鲜桃滞销,栽植面积大幅度减少,至1979年
减至526亩,总产73.6万公斤。80年代引进黄露桃、丰黄桃、冬桃、雪桃等品
种,栽植面积回升。1990年栽植面积6383亩,总产195.1万公斤,创县内年产
桃历史最高纪录。1991年栽植面积6405亩,创县内桃园面积历史最高纪录;
总产189万公斤。
县内桃树繁殖采用毛桃砧木育苗嫁接。春季桃园进行松土、施肥,适时
浇水。县内桃树无毁灭性病害,以药物防治桃蚜、桃蛀螟、桃小食心虫等虫
害为主。修剪多采用开心形、丛状形和杯状形,以短截、更新为主。

县内植杏历史悠久,除"四旁"零星栽植外,尚有较大杏林。建国前,北
林院村东一条1公里长的山沟,两侧山坡遍布杏树,百年以上大树不计其数,
有的树龄在200年以上。1933年,全县产杏25万公斤。建国初,县内杏林颇多。
1953 年全县有杏林548亩,产杏98.9万公斤。1960年前后,杏林面积急剧减少,
1961 年产量降至13.6万公斤。1979年全县有杏林274亩。1981年产杏3.9万公斤。
80年代中期开始,栽植面积迅速扩大。1991年,全县杏林面积发展到1300亩,
品种有平顶榛、麦黄杏、青皮烂、接杏、关爷脸、荷包榛、胭脂瓣、串枝红、
权杏、虎皮杏、玉杏等,还有杏梅。以平顶榛和麦黄杏栽植面积较大;是年
产杏17.2万公斤。
县内一般以种子或嫁接方法繁殖杏树。杏林栽植行、株距均为6米左右。
春季进行松土、施肥,适时浇水。县内杏树无毁灭性病害,多以药物防治梨
小食心虫、毛虫、刺蛾、天牛、介壳虫等害虫。修剪多采用自然开心形。

樱桃

县内栽植樱桃树历史悠久。清末主栽品种为中国樱桃(小樱桃)和毛樱桃。
民国初,乌沟苗家村民苗慎吾自烟台引进那翁、大紫两个西洋樱桃品种(后称"
烟台大樱桃")。1953年,全县有2227株(其中1998株为零星栽植),年产樱桃2. 8
万公斤。1 979年全县栽植15亩。80年代樱桃栽植面积逐步扩大至200亩左右,
年产量增至 10万公斤左右,主栽品种为那翁、大紫、红丰、晚黄、鸡心等。
县内樱桃树繁殖,60年代前均采用分株法,此后多以中国樱桃作砧木,
芽接繁殖。春季,樱桃园进行松土、施肥,适时浇水。多以药物防治金龟子、
刺蛾、梨小食心虫等害虫。

李子

县内栽植李子树历史悠久,成片林较少,多为零星栽植。1952年全县有
李子树112亩, 5650株,总产11.3万公斤,为县内年李子产量历史最高纪录。
栽植品种有紫李、伏李、秋李(白李) 、黄李、美洲红李、美洲黄李、琵琶李
(香蕉李)、玉皇李等,主要分布在大柳行、南王、龙山店等乡镇。1984年全县
有李子树150 亩左右, 共29 902株, 总产7.9万公斤。 1990年增至450余亩,
41000余株,年产李子6.8万公斤。
县内繁殖李子树多沿用分蘖法繁殖。80年代末开始采用以桃、杏等作砧
木,采用嫁接法繁育优良品种。春季,李子园进行松土、追肥。喷洒药物防
治毛虫、刺蛾、天牛等害虫。

山楂

县内栽植山楂树历史悠久,清代多分布于南部山区,多为零星栽植,主
栽品种为山里红和大山楂。 1933年全县总产7.5万公斤。1956年全县有山楂树
9608株, 总产1.8万公斤。80年代成片栽植面积迅速扩大,并引进大金星、敞
口、 绵球等优质高产品种。1987年山楂园面积11665亩,创县内栽植山楂面
积历史最高纪录; 总产16.7万公斤。1991年共有山楂园11000亩,总产123.3万
公斤,创县内年产山楂历史最高纪录。
县内山楂园多采用密植法栽植,山地梯田株、行距3米×2米,平原株、
行距2.5米×1.5米。幼树采取拉枝、摘心、环切和主干环状剥皮等方法缓和树
势, 促其提早成花结果。成树后,采取隔株间伐办法保持密度;冬季松土、
施肥、适时浇水。修剪采用主干二层开心形和自然开心形。多以药物防治白
粉病、叶斑病、褐斑病、白绢病、食心虫、桃蛀螟、蚜虫、金龟子、天牛、
象鼻虫、刺蛾、红蜘蛛等病虫害。不宜使用波尔多液和敌百虫药剂。

蓬莱县园艺场

1948年11月,县政府接收乌沟苗家村苗氏地主果园24亩(时称南园)和安香
于家村刘氏地主果园40亩(时称北园),成立蓬莱县果园。场部设在南园,后
迁至北园,共有苹果、梨、樱桃、桃、李子、杏等结果树1184株,其中苹果
树居多。主要品种有大国光、小国光、青香蕉、红玉、秋花皮、大珊瑚、伏
红魁、祝光和红海棠、白海棠、秋子等。1951年果园面积发展到120亩。1953
年果品总产4.7万公斤, 其中苹果3.9万公斤。1958年1月改称蓬莱县园艺场。
1959年场址迁于望珠。1961年,果园面积发展至870亩,果品总产量5.4万公
斤。1982年,园内打机井3眼, 铺设地下管道8公里,建扬水站2座,90%的
果树得到灌溉。1983年果品总产量137 万公斤,苹果一等果率80%以上。同
年,建半地下自然通风库1座,可贮果50万公斤。 在发展果业生产的同时,
先后建起氧化锌厂、葡萄汁加工厂、染线厂、葡萄酒厂等十余个工业企业。
198 5年全场总收入299万元,利润80万元。1991年,园艺场总面积约2000亩,
其中果园千余亩,固定资产1500万元,果品总产量225万公斤,工、 果业生
产总值284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