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a&A=1&rec=274&run=13

1949年,境内水土流失面积35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9.7%。 主要
形式是水力侵蚀,间有风力侵蚀和溶蚀,表现为层状面蚀和沟状侵蚀。县境
南部遇驾夼、王庄、村里集、崮寺店等丘陵地区,地面坡度大,植被覆盖率
和郁闭度低,水土流失严重,其他乡镇也有中度以上的水土流失区。
为搞好水土保持,全县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育草活动,并结
合修谷坊、挖鱼鳞坑、整修梯田地堰等工程措施综合治理,取得较好成果。
1952年,全县共修谷坊1125座,闸山沟178条,砌石量7416立方米,用工10738
个。县内总结推广龙山店乡民山村修谷坊和村里集镇石门口村封山育林、育
草和发展水果生产的经验,水土保持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至1957年,全县
林地面积增至14.5万亩,果园面积增至6.8万亩,共修谷坊6085座、水库塘坝3
77座,增加治理面积17.9平方公里。
1958-1962年县内大批树木被伐,滥垦荒地和"扒山皮"现象严重, 水土保
持工作遭到严重破坏。
1963年以后,鼓励农民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育草,总结推广聂家、石
门口等发展林业生产典型经验,全县水土保持工作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化大革命"中,县内陆续修建一批水库、塘坝和梯田,有利于水土保
持;也因片面追求粮食产量,采取毁林种地、滥垦荒地、坡堰种植等错误做
法,造成部分新的水土流失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受到重视。1983年4 月
县人民政府发布《蓬莱县水土保持条例》,并在龙山河流域的民山村、画河
流域的司家庄村和蓬栖交界的郭家岭等地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其中司
家庄村将600 多亩山坡地和开荒地退耕还林还果, 至1985年,共栽种用材树
7200株、薪炭林树木3300株、绵槐7.5万墩、果树572亩,挖鱼鳞坑2万个,修
谷坊196座,浆砌河道1.2万米, 实行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坡面治理
与沟道治理相结合、长远利益与当前生产相结合的规划治理原则,收到良好
效果。
1984年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成立后,水土保持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1 985年进行水土保持普查,微度侵蚀267.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2.11
%;轻度侵蚀357.87平方公里,占29.57%;中度侵蚀348.13平方公里,占28.77
%;强度侵蚀42.9平方公里,占3.55%;极强度侵蚀124.13平方公里,占10.26
%; 剧烈侵蚀29.4平方公里,占2.43%;水域40.04平方公里,占3. 31%。全
县年侵蚀深度1.88毫米,年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2553吨,属轻度侵蚀。此后,
对轻度侵蚀以上902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地带进行综合治理。至1991年,县内
建成水平梯田32.16万亩、坝头地1.11万亩、谷坊1.18万座、塘坝338座、拦河
闸338座,营造水土保持林 11.68万亩、草地2.94万亩,治理面积384.95平方公
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