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a&A=1&rec=239&run=13

县城始建于唐神龙三年(707),为土城,明洪武九年(1376)扩建。 扩建后
的县城呈不规则正方形,4座城门,3座水门。城墙里外两侧砖石砌筑,中间
填土夯实,高11.6米,厚6.6米,周长5500米,上筑3座角楼、4座门楼,皆为
砖木结构。 东门名"春生",南门名"朝天",西门名"迎恩",北门名"镇海"。各
门外均筑有瓮城( 俗称瓮圈)。3座水门分别为:上水门,位于西南,黑水河、
密水河由此门入城;小水门,位于东南,密汾河由此门入城;下水门,位于
西北,三河合流由此出城。环城挖掘深3.3米,宽6.6米的护城河。明万历二十
一年 (1593) , 增筑炮台28座。明崇祯年间,加高城墙1.16米。清咸丰十一年
(1861),重修城墙。抗日战争胜利后,拆除东、南、西部分城墙。1947年,国
民党军进占县城,修补城墙,增筑碉堡。建国后,城墙全部拆除,现仅存上
水门。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于县城北画河入海口至抹直口村北,沿海岸分段
堆沙为城,称为沙城,高2-3米,上宽5米,置炮10余门,以护县城。建国后,
逐渐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