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教会医院及学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7&A=1&rec=843&run=13

教会医院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美国南方浸信会为施医辅助布道,在黄城小栾
家疃创建怀麟医院。此为美南浸信会在中国建立的第一所传教医院。怀麟医院英文名
为WarrenMemmorialHosphital。意为纪念峨麟(音译。亦译为怀麟。峨麟系在美国的
捐资人)之医院。医院创始人是首任院长艾体伟(TM·D·W·Ayers)。1903年(光绪二
十九年)医院落成。主体建筑有二层楼房三幢,附属建筑居室楼二幢、平房十余间。
设门诊部、候诊室、住院处、药房、消毒室、手术室,分内、外、妇、儿、五官等科
。1922年,艾体伟由美国募得捐款,在南关建红楼一幢。楼下开设小型“福音医院”
,为怀麟医院的附属医院。
  怀麟医院是为宗教服务的。患者在门诊看病时,须在门诊室挂号。候诊时间听传
道员宣讲“福音”,然后才能就诊。住院病人每周听“福音”2~3次,在病房举行。
病人信教可在医院举行入教仪式。教徒在院治病,可优待不缴押金。据统计,自建院
起至1934年,共收治病者16000多人。
  清末,上海成立万国红十字会,艾体伟创立黄县红十字分会。山东巡抚孙宝琦委
任艾体伟负责防疫要职。1913年袁世凯颁予嘉禾勋章。
  艾体伟于1926年2月返美。黄县各界人士感念艾体伟的医德,于1927年5月在南关
教堂建立“艾体伟医生纪念碑”。碑体高约3公尺,碑文为教育家赵竹容题字,碑座
上刻记艾体伟创建怀麟医院的业绩。
  1940年抗日战争处于艰苦阶段,怀麟医院多次秘密收治八路军伤病员,尽力接济
药品。原胶东行政公署主任曹漫之曾去信表扬。太平洋战争爆发,怀麟医院被日伪接
管改为“黄县医院”。美籍人员集中烟台,不久遣返回国。1943年冬,怀麟医院毁于
战火中。
  教会学校崇实学校: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美国传教士浦其维夫妇在黄城北宋
家疃创办华洋书院,又称哈约翰学校,1904年(光绪三十年)迁至小栾家疃。同年于八
角楼开办哈约翰女学校。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登州华北浸信会神学院迁至黄城林
家庄,改为布式神学院。1909年(宣统元年)美国传教士海查礼接办华洋书院,改称崇
实学校。1910年(宣统二年)于小栾家疃又设立立本小学。1914年登州育灵女师范学校
迁至黄县。以上五校皆为美国西差会出资兴办,于1920年合并,增设大学预科,成立
崇实大学,也称崇实学校。学校行政归华北浸信会董事会管理。1930年改称崇实学院
。1931年学院成立工读部,招收贫苦子弟入学。据统计,中学部高初中学生来自山东
18个县和吉林、辽宁、河北等五省市,计134人。全校学生最多时有上千人。
  学校对学生施行基督化教育。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学生按年级分别集中礼堂听
“福音”、背诵经文。星期日聚会礼拜圣经,全校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全部参加。实
施基督化的教育目的并未达到。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高小学生郑敷田不顾校
方阻拦,挺身闯出校门参加声讨英帝国主义罪行的示威游行,被学校当局开除。192
8年,崇实学校爆发了以浦其维养女浦贵静为首组织的反对帝国主义经济掠夺和文化
侵略的学潮,持续半年之久,迫使浦其维辞职回国。自“九·一八”事变后,崇实学
校教师杜纯德面对严酷的现实,积极宣传抗日,在他的影响下,很多进步师生纷纷投
身革命。1939年,日军侵华来黄,崇实学校受到严重冲击。1940年为掩护革命青年,
小学校长王光生被日伪逮捕刑讯,险些送命。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崇实学校被日
军查封关闭。
  怀麟医(护)学校:怀麟医院建立前夕,黄县浸信会创办怀麟医学校,艾体伟兼任
校长,为医院培养医护人才。1926年艾体伟回国后,医学校停办,开设了怀麟护士学
校。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办。
  另外,1927年,龙口下疃邹家天主教堂建立小学1所,有学生40余人。1937年抗
日战争爆发,学校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