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乡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7&A=1&rec=830&run=13

村落历史沿袭下来的村庄称“自然村”,作行政基层单位的称“行政村”,依村
庄大小或其他原因,有的自然村可划分为几个行政村,有的行政村可包括几个自然村
,多数情况下自然村与行政村相一致。1955年合作化后,行政村设大队,至今仍有人
习惯于称村为“大队”。
  村名单一家族村以姓氏定村名,如王格庄、大张家、邹家村、单家村、遇家村、
淳于村。一村数姓,以数姓定村名,如赵刘、潘王、鞠吕卞、李程杨、郭姚周;以地
形定村名,如圈子、口子、夼里、小河口、河阳;以职业定村名,如炉坊、丰仪炉、
香坊、大店子;以庙宇为村名,如乡城庙、诸由观、上观、下观;以古军事驻地为村
名,如黄河营、羊沟营;以古地名为村名,如黄城集、古岘(县)、乡城;以物产为村
名,如枣林庄、柳行;以古行政区划名称为村名,如七甲、四甲王家、八甲赵家;以
人名为村名,如常伦庄;以古代官驿设施为村名,如黄山馆、廒上、北皂。
  村产一种是全村各户共同拥有的土地、山林、海滩,这种世代沿袭下来的继承关
系有很强的约束力。50年代中期合作化后土地、山林、海滩的归属仍以传统村产为标
准,以致形成许多“插花地”、“插花山”。第二种村产是公共集资设置的学校、公
所、碾屋、磨屋、桥梁、车辆、轿子、锣鼓等等。合作化以后更有由大队公共积累形
成的村产,如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机械、果园、山林等等,近十数年,更有许多村办
企业兴起。
  村规传统村规民约多无明文,但代代相传,确有成规,如山区的“开山”与“封
山”,沿海的“开滩”与“封滩”;“打更”巡夜的制度;每年庄稼、水果成熟季节
的“看泊”、“看山”、“看青”的制度,犯了“山规”的处罚,都是约定俗成的。
  乡社互助一村之中,一户有喜、丧、盖房等事,四邻街坊前来相助,名为“帮忙
”。农事上几家几户相帮,名为“插伙”、“搿伙”,急需的小物件,互通有无,无
须报酬,名为“讨换”。经济上的互贷活动,名为“扒会”。日常来往极重人情,反
对“屋脊上开门插棘针”,四邻互赠吃食,俗谓“三把韭菜二把葱”、“三碗两
碗面”。若请人作事谓之“欠人情”,必于年节备礼品“打(答)人情”。
  乡社交际常见的有青年之间的“拜干弟兄”、“搿干姊妹”、“认干爹”、“认
干妈妈”。同村异姓异族的人家,按相应的亲族称谓互相称呼,名为“街坊辈”。左
邻右舍极重搞好关系,俗谚:“宁得罪远亲,不得罪近邻”。反目曰“吵吵”,动手
曰“打架”,结怨曰“吵了”,排解曰“说合”,和解曰“好了”。
  村社活动旧时村社活动,集体祭祀常见有求雨,娱乐活动常见有“扮秧歌”、“
请秧歌”。有耍戏法、唱小戏的进村,村中集体为之筹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