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丧葬礼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7&A=1&rec=821&run=13

人死俗称“老了”,童殇谓之“丢了”。殡葬仪式贫富繁简不同,以中产之家记
之,大略如下:
  抬床病人本在炕上,临终必由炕上抬至进间屋床上,俗忌死在炕上。咽气之前又
必将“送老衣裳”穿戴停当,否则认为“没有穿了去”。其寿衣形制沿明朝式样,相
传清兵入关,强迫百姓剃发易装,但民间相约“生降死不降”,寿衣不改明朝式样。
弥留之际,亲人环绕床边,不断呼唤亲人,及咽气,则嚎啕大哭,名为“送终”、“
送老”。
  停尸待死者暝目,停放床上,设临时牌位插一饽饽上,供灵前,买乌盆一个,放
灵下供烧纸之用,亲属轮流守灵。
  倒头包袱倒头轿人死后先将死者头枕拆开,倒出枕中黍糠于街头焚烧,又制纸包
袱,内实纸箔,从扎纸铺购买纸轿一顶于住宅外西南方向祭拜焚烧,名为“倒头包袱
”、“倒头轿”。烧轿时,子女举哀,长子向西南跪送三步。
  指南天门烧倒头轿后,回家在院内放一把椅子,旁边放米斗,斗内插擀面杖。长
子登椅,提杖向南指三指,意在使亲人升天。
  变服亲人按制更换白衣,俗称“孝服”。
  封门、贴丧榜、报丧丧家于大门上如贴门联样贴两方白纸,名为“封门”。门前
出示讣文,名为“丧榜”。差人往亲戚家传报噩耗,名为“报丧”。
  奔丧亲人闻报齐来诀别,名为“奔丧”。
  报庙逝世当日傍晚,子女一路哭告“给你报庙啦”,至土地庙叩拜土地,名为“
报庙”。
  入殓多在死后第三日举行,撤去尸床,为死者净面,装殓入棺。棺用梧桐、楸木
、柏木等,俗以男柏女桐为佳。棺用黑漆,于材头书写旌名。殓毕以方钉钉棺盖,前
部左方钉一桃钉。
  送盘缠死后第二日晚上举行,午后在村外十字路口(约定俗成,地点固定)以斗盛
麦麸,以擀杖为尺,撒画城门城墙,名为“撒城”。傍晚于“城中”罗列“纸活”,
其中有宫室状“暖宫”、纸人、纸轿(死者为男性时不用)、纸马、金银山、支笼、包
袱,最后为一纸猪(俗传可代亡魂喝浑水)。晚饭后由和尚念经,伴送亲属往十字路口
祭祀,口诵:“给你送盘缠来了”,点燃一切“纸活”。点火之前有人将马、猪、纸
人脚下高粱秸剁断,名为“开绊”,相传不“开绊”则不能跟随亡灵同行。
  开丧与吊孝第三日殡者第二日开丧,第四日殡者第三日开丧。开丧之日大门悬白
布素彩,门口搭吹手棚,请两班吹手的,搭“对棚”。停灵的进间门前又搭棚,名为
“孝棚”,请和尚诵经者,和尚分列孝棚两边。亲友来吊,称为“吊孝”,至门前,
吹手班鼓号报告,然后作乐送吊客于吊棚。男客进孝棚跪拜叩首,至亲则伏地痛哭,
由主家搀起。女客入内,抚棺哭丧,丧主家女眷陪同哀哭,之后,由主人拉起客人。
吊毕,入后堂,叙说生前死后情状。
  出殡俗称“殡殡”、“出丧”。日前雇人择地开圹子,有以砖或三合土砌圹子者
,名为“做槽”,有在棺上加木板或水泥板,名“安坟板”,亦都准备妥当。出殡之
日,亲友聚集。时辰到时,先背棺出门,其时孝子(一般为长子),穿“布衫”(毛边
,不设扣子的白孝衣),以苘束腰,耳悬棉花球,手执孝棍携兄弟儿子面向棺头,步
步后退,哀哭而行。众女眷则各穿孝服,手执黍穰笤帚草哭号于棺后。出门,放棺材
于座架上(名为“丧位”),加罩(罩有数种,显贵者用白蟒罩,其次则绿罩、青罩),
绑杠,有十六杠、三十二杠种种,大殡有用六十四杠者。一切准备停当,三声炮响,
“孝狗子”手执灵前焚纸乌盆摔在地上,锣鼓齐呜,“执事”高举,狮子起舞,抬棺
人杠上肩,抬起棺材,这一番动作,名为“起灵”。殡葬队伍行进之间,亲友拦路祭
奠,名为“路祭”。行进间不断施放三眼铳,又不断扬撒白色、黄色纸钱,名曰“撒
过路钱”。至坟地,落棺,下葬,先由孝子抓三把土入圹,然后掩埋。棺材下葬一般
按“头顶 西北天,脚此东南山”的方向。埋后起坟头,作墓门(三块砖作丌形),将
孝子所持“大孝棒子”插在坟上。大殡尚有“回灵”之举,回家作乐,招狮子舞于客
屋中翻滚表演,俗传可避邪。殡葬仪式结束,丧主请一切帮办丧事的吃酒吃饭,当面
致谢,名曰“谢孝”。
  送浆水殡葬之后,三日之内,死者子孙每日黄昏携“素壶”往坟前压纸、焚香、
洒水、致拜,名曰“送浆水”。
  圆坟葬后第三日圆坟,死者的子女带着斗、升、擀面杖、发面饼等物,到了坟地
用斗为坟添土,结队绕坟墓正走三圈,倒走三圈,然后用擀面杖拍实坟堆上的新土,
传说这是给死者的房屋上挂瓦。有的还在坟头上撒播芝麻种和菜籽,意在使死者后人
日子“节节高”、“发财”。圆坟结束,每人分一块发面饼。回家之后又有“送衣坟
”习俗。死者家属将圆坟的食品用篓子装盛,又装大麻、镜子、蜡烛等物,分别送给
已出嫁的闺女,闺女带回婆家,立即备供菜、包子、面鱼等五种东西送回娘家。据说
姊妹数人谁先送到谁就可以过上好日子。
  烧七由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祭坟一次,名为“烧七”,至“七七”为“满
七”。俗以“五七”为大,这一次备下烧化的“纸活”特别多。“六七”为“闺女七
”,至期,死者的女儿、侄女、外甥女等,带着纸扎的盒花、花篮上坟烧化哭祭。烧
七之日逢七日、十七日、二十七日,叫作“犯七”,必按死者寿终年龄在坟头插三角
小白旗,俗谓之可“破七”。
  烧百日人死第一百天,亲属往坟上哭祭,名为“烧百日”。一般烧百日之后,孝
服从简。
  烧周年人死满一年为周年,到坟祭祀,谓之“烧周年”,连烧三年,名为“一周
年”、“二周年”、“三周年”。三周年之内,春秋两次上坟,名为“上新坟”。
  戴孝哀悼亲人,五服以内的人都必穿白,俗名“戴孝”,血缘远近有别,举行仪
式时与平时有别,至亲戴孝必满三年,一般至烧百日结束,结束名为“脱孝”。至亲
白衣经年,一般平时以白布蒙鞋上,名为“裱鞋”,祭祀仪式上穿孝袍、孝褂、戴孝
帽。
  童丧婴儿夭亡,不埋葬,以谷草裹尸,请村中“夹死孩子的”(一般村中都有这
类固定人员)携至乱葬岗丢弃。五岁至七岁幼童死亡,用木制“匣子”装盛埋葬,无
仪式也不祭祀,迷信传说此类的儿童为前世的“讨债鬼”。
  客死人死在外乡,名为“客死”,稍有条件的将尸体运回家乡埋葬。
  丘葬人死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殡葬的,入殓后择地厝放,以砖、墼等护罩的,名
为“丘起来”,因丘置之坟,名为“丘子”。
  自70年代普遍推行火葬,葬俗有很大改变。多在人死后第二天送火葬场火化,在
火葬场举行告别仪式,火化后装骨灰盒,用红布提回埋葬,戴孝改为佩黑纱、送花圈
。旧俗虽时有回潮,但终为残存形式。有的村庄建纪念堂存放骨灰,称“劳动人民纪
念堂”或“村民纪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