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医疗单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7&A=1&rec=761&run=13

教会医院怀麟医院: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美国南方浸信会美籍基督教徒瓦尔麟捐款在黄县城小栾家疃村东建怀麟医院。医院有二层楼房3幢、附属楼房2幢及平房10余间。医院设门诊部、候诊室、住院处、药房、男院病房、女院病房、透视室、化验室、消毒室、手术室等,备有自来水、发电、制冰等设备,设床位100张,职工近100名。首任院长艾体伟,系美籍医学博士。门诊部设内、外、妇、儿、五官科,均为西医西药诊病治病。医疗技术水平较高。医院先后附设医学学校和护士学校。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怀麟医院被日伪政权接管,改为黄县县立医院。1943年冬被战火烧毁。
  福音医院:1922年,怀麟医院院长艾体伟由美国募得捐款,在黄城南关建红楼1幢,楼下设福音医院,作为怀麟医院的附属医院。时有医生2人、护士1人,能处理一般常见病。1927年,在院内建“艾体伟医生纪念碑”。1941年12月被日伪政权接管。
  地方施医所(局)龙口救济院施医所:1930年,龙口利济会改组为救济院,下设施医所,为群众慈善团体。有医生1人,为贫民治疗一般常见病。1945年自行解散。
  红字会龙口分会施医所:1930年夏,红字会龙口分会成立。1932年分会下设施医所,聘医生3人,为贫民治疗普通常见病,每年施舍药品费约400元。1945年解散。
  黄县红字会施诊所:1932年黄县红字会成立,会址在今城关镇政府驻地。下设施诊所,聘中医2人,为贫民治病。上午10~12时,下午2~4时为施诊时间。当年接待男女患者2181人次,给婴儿施种牛痘63人次。诊所主要施舍自制丸、散、膏、丹等10多种药品。每年春季派医生赴各乡为婴儿施种牛痘。1945年解散。
  世界红十字会龙口分会恤产局:1930年世界红十字会龙口分会成立,附设恤产局,专为贫妇生育而设立。贫妇生育给抚恤洋3元,并向产妇及婴儿施舍应用药品。1945年解散。
  私立医院(诊所)1931年前后,黄城、龙口两地始有私立医院。1943年,全县有私立医院10处,其中黄城有华北、芝阳、共和、拔生4处医院;龙口有民望、惠林、维德、镜波、复生、寿康6处医院。以华北、民望医院声望较高。
  1931年前后,医师史惠民于黄城后驿开办华北医院,有医师3人、护士4人、助产士1人、药剂员1人,床位20张,设内、外和妇产科,为当时黄城技术力量和设备条件较好的医院。抗日战争时期,当地八路军所需医药大部分是通过史惠民由敌占区偷运来,引起日本宪兵队的注意和跟踪。1944年史惠民在北京新民药房被捕,押解回青岛途中从火车上跳窗逃生。
  1932年,齐鲁大学医科毕业生张养泉于龙口四宝街路北创办民望医院。医院有二层楼房1幢42间,医师5人,护士1人,助产士1人,职员1人,床位15张。设门诊、药房、手术室、病房等。能做阑尾切除、胃大部切除术及肠道肿瘤摘除和眼球手术等。张养泉工作严谨,对病人治疗认真,一时颇负盛名。1947年张养泉赴青岛,民望医院停业。
  1941年前后,全县有西医诊所47处,其中有牙科诊所2处。1945年,龙口特区有私立诊所9家,其中西医8家,牙科1家。中医有普济堂、松茂堂、福寿堂、寓和盛、永昌药房、中洲药房、益元堂等,既诊病,又售药,从业人员10人。1949年建国前夕,黄县私立诊所100处,从业人员201人。其中中医诊所64处,西医诊所36处。1951年,全县有私营诊所137处,从业人员308人。1963年,全县有私人诊所9处,其中西医3处,中医3处,牙科1处,骨科1处,药铺1处。进入80年代,由个人申请、经卫生局考核批准,发给个体医生开业许可证。1983年颁发22份,1986年颁发29份,1990年颁发10份。至此,全市个体开业医生61人,其中中医18人,西医20人,牙科9人,眼科2人,妇儿、骨科各1人,推拿5人,针灸3人,中西医结合2人。
  市属医院龙口市人民医院:1946年11月,黄县公立医院建立。院址在黄城西关,有房15间,使用面积约180平方米。医院设内、外科,有医护人员4人。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攻胶东,医院转移至蓬黄山区。1948年4月迁回原址,建简易手术室,增设产科,医护人员增至10人。1950年改称黄县县立医院,后改为山东省莱阳专区黄县卫生院。1957年改称黄县人民医院,1958年11月改为蓬莱县第二人民医院,1962年1月复称黄县人民医院。1968年,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麻风防治站与人民医院合并称黄县人民医院革命委员会。1971年,4个单位分设,复称黄县人民医院。同年建门诊楼、病房、手术室134间。1977~1979年,先后增设五官、中医和传染病科。1983年9月,院址迁环城北路,建有四层门诊楼、三层病房楼各1座,建筑面积16494平方米,设16个科室,床位220张,职工256人,其中医护人员215人。1986年改称龙口市人民医院。1990年床位增至253张,拥有大型医疗器械60多台(件),职工364人,其中医护人员311人。
  龙口市第二人民医院:1945年3月25日,龙口公立医院建立。同年11月7日,黄县机关医药合作社并入。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攻胶东,医院先后转移至招远沧口陈家、黄县芦头镇中心泊和北马镇南仲家村。1948年3月迁回龙口,设内、外科,有医护人员7人。1950年改称黄县公立医院龙口分院。1956年7月,龙口镇职工诊疗所并入,改为黄县龙口医院,有房18间,使用面积约1000平方米,医护人员15人,床位15张。1963年,医护人员增至29人,床位30张。1972年始建新院,占地12.5亩,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使用面积2000平方米,1974年7月迁入。1983年,医院设内、外、妇产、中医、五官、口腔、防疫、放射科和心电图、理疗、检验、注射室及中、西药房等,医护人员99人,床位78张。1986年增建门诊大楼1座,建筑面积3162平方米。1987年改称龙口市第二人民医院。1990年有职工163人,其中医护人员136人。
  龙口市中医医院:1984年12月,黄县中医医院成立,设于黄县人民医院旧址,占地面积25亩,建筑面积2767平方米。同时,城关镇卫生院迁来合署办公。1985年中医医院有医护人员46人,床位80张,设中医、西医部。中医部分内、外、妇、痔瘘、骨伤、针灸和推拿等科;西医部分内、儿、牙、五官、防疫、妇产、放射科和化验、心电图等室。1990年有职工69人,其中医护人员64人,为烟台市首批经省验收基本达标中医院。
  市人民医院分院及乡镇卫生院石良分院:1958年,石良区卫生所改为石良公社卫生院,有医护人员21人。1965年建房29间,设门诊部和病房。1970年改称黄县人民医院石良分院。1975年有床位60张,医护人员46人。1984年建门诊大楼,设内、外、口腔、妇产、中医、放射、检验科及药房和心电图、制剂室等。1986年改为龙口市人民医院石良分院。1990年有床位66张,职工111人,其中医护人员93人。
  70年代,石良分院为中国人民解放军405医院、莱阳卫生学校学员临床实习基地。1984年又与烟台毓璜顶医院建立业务技术联合。
  北马分院:1958年,北马联合诊所改称北马公社卫生院,设内、外、中医、牙科。辖姜家、午塔、仲家、中村、唐家泊和东刘家6处诊所。全院有房屋20间,职工38人,其中医护人员33人。1967年建起简易病房,设床位10张。1970年先后撤销6处分所。1971年改为黄县人民医院北马分院。1986年改称龙口市人民医院北马分院。1990年,分院有房屋135间,面积2735平方米,床位50张,医疗器械达24种29件(套),职工89人,其中医护人员76人。
  六七十年代,该院系全县历届红校、农村卫生班实习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405医院、莱阳卫校曾派医疗队、学生来院实习。
  芦头分院。1958年,芦头卫生所与芦头联合诊所组成芦头公社卫生院,设内、外、中医、妇、牙科。1959年增设眼科。1970年改为黄县人民医院芦头分院。1971~1974年在芦头村东南建新院门诊部、病房和手术室。1983年建楼房1180平方米。1986年改称龙口市人民医院芦头分院。1990年有床位20张,职工60人,其中医护人员53人。该院眼科编成1~5号方,配用西药治疗眼疾,疗效较好,外地患者多来就医。
  下丁家分院:1958年,小陈家卫生所改称大吕家卫生院,辖肖家洼、下观联合诊所。1968年,大吕家公社庙北村成立“工农兵卫生院”。1970年,大吕家卫生院及肖家洼、下观联合诊所并入工农兵卫生院。1974年改为黄县人民医院下丁家分院。1975年院址迁大吕家河南岸,新建楼房面积2100平方米。1986年改为龙口市人民医院下丁家分院。1990年有床位37张,设内、外、中医、妇、牙、防疫及化验、治疗、手术、心电图和X光等科室,职工44人,其中医护人员33人。
  诸由观分院:1965年,从羊岚卫生院分出部分人员组建诸由公社卫生院,有房11间,设床位3张,职工38人,辖诸由、后柞杨、唐家、荆家、大宗家和诸由牙科6处诊所。1971年6处诊所撤销。医院新建门诊、病房、手术室,用房45间。1973年改称黄县人民医院诸由分院,1984年改为黄县人民医院诸由观分院,1986年又改为龙口市人民医院诸由观分院。1990年院内设内、外、中医、妇、牙及化验、手术、心电图、X光等科室及药厂,有床35张,职工68人,其中医护人员56人。
  七甲分院:1958年,七甲公社卫生院成立,院址西林家村,有医护人员7人。辖田家、姜店、后迟家、冯家4个卫生所。1964年医院迁址七甲村,设内、外、中医、妇、牙、防疫科及化验、X光室和药房。1970年改称黄县人民医院七甲分院。1984年院内增设病房、治疗、手术、心电图等室,建两层楼1座,共有房106间1272平方米。1986年改为龙口市人民医院七甲分院。1990年有床位20张,职工24人,其中医护人员20人。
  黄山馆分院:1970年,由阎家店公社卫生院调出部分人员组建黄山公社卫生院。1973年改称黄县人民医院黄山分院,1984年改为黄县人民医院黄山馆分院,1986年改称龙口市人民医院黄山馆分院。1990年,院内设内、外、中医、妇产及手术、透视、心电图、化验等科室,有床位20张,职工17人,其中医护人员13人。
  乡城分院:1958年,前进公社卫生院成立,院址在乡城东村举人街,辖诸高、焦家、洼里和大王家4个保健室。1962年改称乡城公社卫生院。1966年迁址西村,设内、外、中医、牙、妇科。1972年改称黄县人民医院乡城分院,1986年改为龙口市人民医院乡城分院。1990年有床位40张,职工40人,其中医护人员34人。
  城关镇卫生院:1953年,丁中道联合医生8人成立第一区第一联合诊所。1954年改称健康诊所,迁址黄城大十字口西,下设张家沟、宫家疃、东关、南涧、豆市和单家6处分所。1958年7月,在健康诊所基础上组建起城关人民公社卫生院,迁址东关,设中医、内、牙、眼科,有职工30人。所辖6处分所改为卫生所。1963年建房44间1000平方米。1966年6处卫生所撤销,院内增设痔瘘科,共有床位40张。1984年改称城关镇卫生院,迁西关人民医院旧址,与黄县中医医院合署办公。1990年有职工75人,其中医护人员65人。
  新嘉镇卫生院:1963年,新嘉公社卫生院成立。院址在焦家村,房7间,设综合门诊(以中医为主),辖诸高、后栾邹家卫生所,共有医护人员21人。1968~1971年,卫生院先后迁至新嘉疃东、疃南,同时撤销2处卫生所。1981年于现址建新院,有房65间。1984年改称新嘉乡卫生院,1988年改为新嘉镇卫生院。1990年有床位20张,职工27人,其中医护人员24人。
  东江镇卫生院:1958年,智家公社卫生院成立。1982年改为东江公社卫生院,1984年改称东江乡卫生院,1988年又改为东江镇卫生院。1990年院内设内、外、中医、妇科,年门诊量达23730人次。有床位30张,职工52人,其中医护人员46人。
  1986年,该院与中国医科大学联合组建起血栓病治疗中心,同时对外挂“龙口市血栓病治疗中心”牌子。
  兰高镇卫生院。1958年,石良、黄城集、平里院、大杨家、荆家、镇沙6处联合诊所和兰高、侧高2处保健站联合组成孙家公社卫生院,院址设兰高村,租用民房12间,有职工15人。1969年新建门诊、病房35间,1970年添设简易病床10张。1983年院内设内、外、妇、牙、防疫、手术、化验、放射、供应、办公、会计等科室及病房、药房、药库。1984年改称兰高乡卫生院,1985年又改称兰高镇卫生院。1990年,医院有房84间,面积1400平方米,床位43张,职工54人,其中医护人员50人。
  羊岚镇卫生院:1959年1月,协心联合诊所改称羊岚公社卫生院,租用民房12间,设内、外、中医、妇、牙科,有简易病床8张,职工36人。60年代,医院先后建房32间。80年代增设化验、放射、心电图室及制药厂等。1990年,医院有房64间,床位17张,有职工33人,其中医护人员28人。该院制药厂炮制的“冷氏追风丸”,主治痹症及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畅销全国。
  中村镇卫生院:1967年,中村、高王刘、北皂、小孙家4个卫生所联合组成东风公社卫生院。1981年改称中村公社卫生院,1984年改为中村镇卫生院,内设内、外、中医、妇产等科。1990年,院内有房75间,床位16张,职工57人,其中医护人员54人。该院中医内科及妇科医术较有声誉。
  海岱镇卫生院:1958年,保健联合诊所、群力联合诊所和大众联合诊所联合成立阎家店公社卫生院,辖黄山、大牟、孟家楼3处卫生所。1966年改称海岱公社卫生院。1982年,院址迁至海岱仲家,建房1010平方米,设中医、内、外、牙、妇产及化验、透视、手术、心电图等科室。1984年改称海岱乡卫生院,1989年又改为海岱镇卫生院。1990年,院内有床位14张,职工41人,其中医护人员32人。
  田家乡卫生院:1966年,下田联合诊所、大草屋联合诊所和冯家卫生所联合组成田家公社卫生院,有职工10人,房屋24间,设综合门诊。1984年改称田家乡卫生院。1990年,院内设内、外、中医、妇产、牙科及透视、手术、B超、心电图、化验室,房屋53间,床位14张,职工18人,其中医护人员12人。
  大陈家镇卫生院:1959年,大陈家卫生所改建为大陈家公社卫生院,辖员外刘家、横沟、仙人桥和王寿4处卫生所。1984年改称大陈家乡卫生院,1989年又改为大陈家镇卫生院。1990年,院内设内、外、中医、妇、牙科及透视、心电图、手术、化验等室,有床位15张,职工26人,其中医护人员22人。
  文基乡卫生院:1958年,北杨家联合诊所改建为文基公社卫生院,院址在大张家。1966~1983年,医院先后建房59间,设内、外、中医、妇产及化验、透视、手术、心电图、B超等科室。1990年,医院有床位20张,职工32人,其中医护人员26人。
  丰仪乡卫生院:1971年,枣林、谭家和炉房3处卫生所联合组建起丰仪公社卫生院,院址在炉房村。1972年迁至台上村东北,新建房屋42间,设床位16张。1990年,院内设中医、内、外、治疗、放射、检验、牙、妇、防疫、心电图、透视等科室及病房、药房,有职工24人,其中医护人员15人。
  企事业和学校卫生室(所)1983年,全县工厂、学校设卫生室(所)41处,有医务人员115人。1990年,全市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卫生室(所)增至44处,有医护人员129人,床位7张。

村办卫生室1956年,黄县开始举办农村卫生保健培训班,先后为农村培训保健员1525人,配备保健箱700个。1969年,全县农村开始举办合作医疗,至1970年有603个生产大队先后办起合作医疗并成立卫生室。1982年,全县农村推行生产责任制后,大队卫生室组织形式有所变更。1990年,全市638个村民委员会设卫生室的有607个,有卫生员916人,其中乡医656人,卫生员260人。有甲级卫生室521个,乙级58个,丙级28个。
  其他医疗院(所)1944年1月,北海专署于栖东县成立北海医院。1945年秋,北海医院一所迁至黄县石良。此后,院址多次变动,1948年3月迁城关小栾家疃至今。其间,医院名称也多次更改。1988年10月改名为烟台市北海医院,隶属于烟台市卫生局。
  建国后,驻境内的部属、烟台市属企业先后建立医疗院(所)7处。到1990年底,境内共有部属和烟台市属医疗院(所)10处,床位661张,职工1186人,其中医务人员96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