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烈士纪念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7&A=1&rec=748&run=13

辛亥革命烈士纪念碑原建于北马,1956年移迁于凤凰山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碑文题目是:战死诸烈士题名录。正文是:李长胜、牟文海、于黄田、杜学礼、肖凤荣、周锡邦、虞庭吉、张合中、赵得胜、宋德盛、邱德胜、李德欣、刘德胜、马德魁、徐颜成、田寿玉、王惠明、崔德胜、王有才、王得胜、温同林、胡静元、刘玉山、刘春林、张瑞喜、赵德顺、张德胜、赵锡敦、张泮、耿秉仁、王凤云、王雪、顾凤舞、李明臣、穆文友、陆长古、陈志忠、石万年、田惠分、耿章臣、李凤起、王乃德、肖培俊、贾松林、李自宽、张庆芝、穆兰亭、王攀谷、谷凤五、□□□、吕克邛、许田义。
  呜呼烈士,名垂千古!武昌响应,登黄光复。爱国捐躯,死生何顾!弹雨枪林,伤心惨目。九十二名,分尸碎骨。四野荒丘,莫能指数。建兹义冢,慰彼幽魂。遍觅尸身,七十四人;识姓氏者,五十二名。勒碑刻石,民国纪勋。英雄洒泪,百世流芳。
  中华民国元年十二月十五日,驻烟台军队总司令官连承基记。
  龙口抗日烈士纪念碑抗日战争胜利后,龙口特区各界人士为纪念光复龙口和历次抗日战争牺牲的烈士,捐资修筑抗日烈士纪念碑。1945年12月16日落成。纪念碑位于原市中区,今振兴路北端东侧。碑高10米,底座周长18米有余,以优质大理石砌成,呈塔式四方立体形。纪念碑南侧镌刻着74位烈士英名。其中光复龙口牺牲烈士37名,历年抗日牺牲烈士37名。碑北侧正书(阳文)“抗日烈士纪念碑”。东侧为北海军分区司令员孙端夫和政委刘中华题词:“海染波山绿,以示解放大愿;血洗国土红,而昭卫国忠诚。”西侧是龙口工委各救会长王佐群撰写的碑文:溯自倭寇侵境,异俗起兵,纵虿尾以兴妖,恣狼心而蛮横,生灵荼毒,妄意鲸吞。时所谓捍国之兵,闻风远逃;军阀、官僚,遁迹匿形。由是而国土变色,民族遭辱,民心惶惶无所依从。幸赖中国共产党振臂高呼,号召自卫。热血志士,[崛]起应声,操枪荷矛,蜂集云拥。原皆工农子弟,谁识战策兵机?今则习武从戎,竟成国家干城。抱必死之决心,出没于枪林弹雨,坚胜利之热望,终制火灭烟消。闾阎皆得安居乐业,莫不欣欣以悦容。歌颂之声,无处不扬。是故,每战前仆后继,与敌搏斗,舍入出生,八年一辙。忠心耿耿,实空前未有;艰苦卓绝,克服困难如山。兹我特区辄有午塔、甲刘家、圆璧张家、大吕家及此次解放龙口等战斗而殉国烈士、被难同胞,血染通海,尸卧长街,拼头颅抛热血,谁不为大义所感,忠勇所激!如此壮举,不惟我军民之所佩敬,即使敌人亦尽皆丧胆。今际龙口解放之后,特区党政军民谨筹大会追悼、表扬,并允遗志誓继,血债索还。烈士得瞑目而志畅。志碑永垂,以鉴后世,轰轰烈烈,万古流芳。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龙口特区党政军民同立。
  1986年,经黄县人民政府修整,甬道四通,冬青、松柏长青,纪念碑在环围的马路中间显得更加庄严。
  中村“四、八”遇难烈士纪念碑1946年4月8月,为纪念王若飞、叶挺等空难牺牲烈士,龙口特区政府于中村村南烟潍公路北侧为“四、八”遇难烈士建碑。碑高3米许,正方柱体,混凝土结构。碑南侧题书“追悼王若飞、秦邦宪、邓发、叶挺、黄齐生、李绍华为民主和平而牺牲纪念碑。龙东区全体群众。一九四六年立”。由周天智手书。1979年,东风公社管委会重新整修。1990年10月,中村镇政府集资3万元迁建于中村中学东操场,座南朝北。碑高8米,碑座用大理石砌成,周长14.4米,高1米,呈塔形四棱柱体。四边有石栏环围。碑北侧按原碑文题写。由徐士钦手书。碑南侧基座中刻有重修记。重修记文是:“一九四六年四月,为追悼王若飞等六烈士之殉难,我原龙东区群众于中村村南、公路北侧修建烈士纪念碑。因原碑简陋,地处狭窄,祭悼不便,故迁建于此,以永志为民主和平而牺牲之精神。承蒙梁家煤矿、桑园煤矿、北皂煤矿和龙口市民政局、二轻局等单位之鼎力资助,使其得以圆满竣工。特志于此,以表谢忱。中共中村镇委员会、中村镇人民政府,一九九0年十月”。纪念碑耸立在平旷的操场上,面对一级公路上穿行的车辆。乘客每临中村站时,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南邢家革命烈士纪念碑抗日战争中,泳汶河流经的山夼,曾发生多次战斗。1944年1月17日,驻南邢家的黄县独立营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员遭敌袭击,在突围中有48人牺牲,成为黄县有名的“南邢家惨案”。入夏以后,黄县独立营连战皆捷。7月7日,中共黄县县委、黄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南邢家主持召开大会,庆胜利,怀烈士,树碑永志。
  碑建于下丁家镇大吕家村西山顶,下临泳汶河,与南邢家隔河相望。碑为塔式正方立体形,背北向南,高3.65米,建筑面积6.25平方米。正面是当年县委书记张竹生题字:革命烈士纪念碑。左面是当年县长孙执中题词:先烈的义[意]志,即是我们的榜样,继续用我们的血来灌溉已结的果实。右面是民主人士庄梦周的题词:拼头颅而殉国难,义气冲破敌人战胆;抛热血以洒疆场,英灵唤醒世界贪情。背面镌刻的碑文是:溯自倭寇侵境,异族起兵,纵虿尾以兴妖,恣狼心而逞能,生灵涂毒,妄意鲸吞。当斯时也,所谓捍国之兵闻风远逃,军阀、官僚遁迹匿形。民心惶惶,无所依从。唯我八路健儿,[崛]起田间,操枪荷矛,蜂集云拥。原皆工农子弟,谁知战策兵机?今则习武从戎,竟成国家干城。抱为民必死之决心,出没于枪林弹雨,坚胜利热望,始制凶焰大减。挽民于倒悬,救国于危亡,闾阎皆得安居乐业,莫不欣欣以悦容。歌颂之声无处不扬。其为民之忠,空历史之未有;顾土之诚,绝后世之所穷。是故,转战阡陌,与敌搏斗;舍入出生,数年一辄。兹十二区历有石板丁家、芦山观、大陈家、黑口庙、南邢家等战役,而殉国烈士,被难同胞,血染泳汶,尸卧横山,谁不为大义所感,忠勇所激!拼头颅,抛热血,宁死不辱。如此壮举,不唯我军民之所敬佩,即使敌人亦尽皆丧胆。今际抗战七周年纪念,黄县党政军民谨筹大会,追悼表扬,践允誓,继遗志,血债索还,烈士得瞑目而志畅。志碑永垂,以鉴后世,轰轰烈烈,万古流芳!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国历七月七日,黄县党政军民同立。
  纪念碑因年久失修,1987年,龙口市政府投资1.6万元,中共下丁家镇党委、镇政府负责重建。纪念碑建于下丁家联中操场南端,7月7日落成。基高1.2米,碑高7.5米,围墙高1.5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纪念碑背南面北,正面与左右侧面题书与原碑文相同。背面有重修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