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故城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7&A=1&rec=745&run=13

归城故城址归城故城址地处黄城东南10公里的文基乡归城姜家、莱山北侧的盆地上。3000年前为莱子国都城,周围山丘连绵环抱全城。残存的城基仍可看出古城的轮廓。城址分为内城外城。现存那座东西走向,长约60米,宽约10米,高约6米的大土岭,位于内城西南角,俗称“点将台”。据文献记载,莱子国始建于西周初期,亡于公元前567年(周灵王五年),为齐国所灭,历时500余年。这个由“莱夷”部族建立的国家,在西周和春秋时期,青铜器制造业盛兴,拥渔盐之利,经济文化较发达。古城址有丰厚的文化堆积,历年迭有重要文物出土。山东省博物馆所藏7件编钟,为古城最早出土之珍物。1951年出土的11件铜器,带铭文者6件(4件,盘、各1件)。著名考古学家王献唐曾就此写成《黄县器》一书,为研究胶东历史提出许多新的见解。1965年、1967年,又先后出土一批铜器。1973~1974年,山东省文物工作普查队在归城南埠村,相继发掘5座墓葬。1985年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在东和平村西北做过局部勘探,初步探知了古城址内各类文化遗迹分布情况。文化堆积以内城区最为丰厚,深度可达2米。墓葬分布较广,以和平村、南埠村、归城姜家村南等处较为集中。1977年12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县故城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黄县建制隶属齐郡,建城于今石良镇黄城集村东。黄县故城经汉、魏、晋、十六国、南北朝,历时700余年,于公元556年(北齐天保七年),迁今之黄县城。原城遂被废弃,历经岁月变迁,荡然无存。故城内,遗物丰富,历代有大批文物出土。建国后,在城区内又相继发现石坊、水井、砖瓦、陶器等遗迹遗物。
  县故城址坐落于北马镇古现和南仲家村之间,从残存的城墙基上仍可辨出大体范围。据史籍记载,县始建于西汉初期,历经东汉、魏、晋、十六国,到公元556年(北齐天保七年),并入黄县,前后延续700余年。其疆域历代变化很大,大致范围东邻黄县,西抵掖县,南达招远,北临渤海。县经济发达,拥渔盐之利。西汉武帝时期,全国统一管理盐、铁生产,共设盐官38处,其中1处在县。西晋末年,县县令刘柏根以宗教作号召起兵反晋,自称公,对全国震动很大,后死于战乱。县故城内遗物丰富,建国后曾发现一大批砖瓦、陶器、五铢钱、铜兵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