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艺术创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7&A=1&rec=724&run=13

戏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群众团体创作街头演出的短剧,少有发表。建国后,剧作种目繁多。蓝澄的话剧《丰收之后》,在全国演出后反响很大。1963年,李家训从话剧《丰收之后》移植、改编为吕剧,由黄县吕剧团演出。1964年,姜治臣创作独幕话剧《雨过天晴》,载于山东省《群众艺术》,为业余作者发表的第一个戏剧作品。王天志创作的独幕儿童剧《小宣传员》,收入1978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单行本;1979年,张培童、王希永、孙振懿合编的吕剧《恋人泪》获烟台地区创作一等奖。王希永、孙振懿、姜治臣合编吕剧《香罗恨》,1982年获烟台地区创作一等奖。1990年,孙振懿创作的电视剧《生涯》,由烟台电视台录制。9月,中央电视台一台、二台,山东省电视台、烟台市电视台同期播映。
  曲艺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创作并演出的相声《如此照相》,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姜治臣创作的相声《英雄赞》,1965年载于山东《群众艺术》。王天志创作的山东快书《捉螃蟹》载于1977年山东《红小兵》。王天志的鼓词《猴子裁衣》,1983年载于山东《群众艺术》。王天志的话剧小品《改戏》,1989年载于山东《艺术天地》。
  音乐女声独唱《人民公社四季歌》,单丕艮词,丁博民曲,杜宜俭演唱,1964年参加烟台地区会演,山东省广播电台录音。女声独唱《模范张大娘》,赵宪吉、鞠洪范词,丁博民曲,1965年载于《山东歌声》,并同《人民公社四季歌》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制成唱片,全国发行。黄县民歌《逃难小调》,孙家言唱,孙世行记谱,1965年载于《山东歌声》。歌词《步步幸福步步歌》,赵光词,1983年载于《群众乐坛》。儿童歌曲《爷爷当上代表啦》,陈天平词,赵光曲,1981年选入山东《少年儿童歌曲集》。歌曲《莫把青春的时光浪费》,王希永词,赵光曲,1983年载于《山东歌声》。歌曲《我的家乡在胶东》,赵光、培童词,智树椿曲,1984年载于《天津歌声》,由山东广播电台录音,1988年1月被“每周一歌”节目选用。歌词《雪花》,赵光作,1986年载于北京《词刊》。歌词《我穿上了新军装》,仲昭理作,1982年在全国《八十年代新一辈》征歌赛中获奖,后被10余家音乐刊物发表。歌词《年轻妈妈的心》,仲昭理作,1987年在全国《妇女心中的歌》征歌赛中获奖。黄县民歌《推黑河》,姜治臣唱,刘俊礼、赵光记谱,1990年载于《音乐》杂志。
  舞蹈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搞好宣传,群众业余创作的舞蹈有彩绸舞、花棍舞、花圈舞。也有根据歌词内容排练舞蹈,表演时载歌载舞。如,1960年由肖辉创作的舞蹈《春到海边》,曾参加烟台地区会演。1964年,由姜治臣创作的舞蹈《庆丰收》,参加烟台地区会演。80年代始,群众喜跳交际舞、迪斯克舞,青年尤喜霹雳舞。动作有所创新。
  绘画黄县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明代国画家姜隐,善画人物、花卉,构景萧寂,寄神凝远,作品《补衲图》时称珍品。现代龙口籍画家皆以造诣深湛而称著。王天池作品在国内报刊均有发表,在家乡举办个人画展,展出精品90余幅。其《柿子》,被选入《国画作品集》;孙滋溪的油画《母亲》,石板画《小八路》,堪称现实主义名作,均为国家收藏。慕凌飞的国画横幅《群虎图》和《引滦入津造福后代》立轴,独具“大风堂”画派的艺术魅力。当代绘画新秀迭起,作品多有发表。王树枫发表国画作品有《山乡新貌》,载于1982年《中国农民画报》。霍允庆擅长年画,1974~1990年,平均每年有3幅作品发表。《处处为群众着想》,1977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同时被《湖南画报》选登。他的《丰收时节》、《红娘子》、《劈山救母》,先后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曾获全国美展纪念奖。《丰收时节》1990年入选在哈瓦那举办的“中国图书插图展”。王秋相创作的水粉画《下丁家新貌》,1978年载于《山东画刊》;国画《七星岩》1979年获烟台地区二等奖。周学利创作的年画《扎鱼灯》,1980年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田恩华、赵家传合作的年画《工艺新花》,1981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连环画册《民兵连长战家信》,共70页,由张培童编文,王树枫、赵家传绘画,1972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连环画册《战斗英雄任常伦》,共208页,由姜治臣编文,王树枫、赵家传绘画,1976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0万册,再版120万册,发行全国。柳元文擅长板画,他的《金秋》、《屺岛》、《蝉鸣时节》、《银海金滩》等作品,1988年、1989年曾获烟台市美展奖。杜丕刚创作的宣传画《铁弓缘》,1981年载于《山东画刊》,参加全国画展后,编于《电影宣传画集》。
  书法民国初期,以丁佛言书法为最有名。他青年时代酷爱书法,初临摹欧阳询,后摹颜真卿。行书则习苏、黄,小篆摹邓石如。中年后,上及甲骨文,四体皆工,无不精绝。他的篆书用笔浑厚、沉雄、挺拔、渊穆,非一般书法家所能企及。时人称其书法“形神兼备”,视为珍品,名满天下,尤为日本友人所推重。
  建国后,以山之南书法为最有名。其少年时代蒙丁佛言教诲,得丁氏真谛。又经多年精心研习,青年时代即已蜚声书坛,行、草、隶、篆各体俱全,尤以篆书有独到之功。晚年,书法艺术已达炉火纯青境界。篆书以二李(李斯、李阳冰)为宗,上溯两周金石文字及殷墟甲骨。石刻之中于《石鼓》、《张迁碑》用力尤深。他博采众长,熔冶百家,用笔遒劲、挺拔、质朴、苍润、严谨、端庄。1976~1990年,参加全国性书画展6次,几省书画联展8次,省级3次,在烟台举办个人书法展2次,到日本东京、名古屋、北九州、神户参展各1次。发表草书、篆书20余幅。从师于他的林久江、山广昕
母亲(孙滋溪)
小八路
(孙滋溪)

虎
(慕凌飞)
柿子和白菜
(王天池)

等,都有作品发表。学生和敬仰者为表心意,送“东莱古籀”匾额。另有王衍槐、梁永卓在烟台地区也小有名气,他们以楷书工整、浑厚,行书清秀、萧洒而著名。年轻一代戚克栋、范存刚书法皆有成就,为龙口市书法界新秀。

丁佛言书法

山之南书法
摄影境内新闻摄影始于1958年,主要为《黄县农民报》供稿。60年代,黄县举办大型农业展览馆和毛泽东思想展览馆,县委宣传部、县文化馆设专职摄影人员,为展览馆提供资料,摄影首次用于展室。70年代始,文化馆多次举办摄影展,孙松如的《翻晒新粮》、《红小兵爱集体》、《机械化收割》分别于1973年、1974年、1975年入选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至1990年,全市摄影业已有百余家,业余爱好者达千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