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尊师重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7&A=1&rec=709&run=13

龙口市人民尊师重教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家庭富有者设家馆延请塾师教授子弟。嘉庆年间,东江阎家疃贡生宋日升设义塾招收联村贫家儿童读书。清末,有识之士抱教育救国宏愿,义举兴学,宣传革命。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城关菜园泊村王叔鹤发起教育会,首创学务,先后成立第一开成小学、第二开成小学和凤山师范公学,闻名全县。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张锡筠捐资于张家沟创办圣泉小学。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袁丕龄于城关二圣庙街创办经正小学。同年2月,黄山馆后徐家村徐子鉴偕谢鸿焘等人集资5500元于烟台创办东牟公学,徐任教务长。翌年在其倡导下,由其堂弟徐镜古于后徐家村创办开明小学堂。其后乡梓教育大兴。黄山馆刁仁安创办培英小学堂。大脉刘家刘锦云开办培新小学堂,教师薪金由他供给。刘办学30余载,受他资助的中学生、大学生和留日学生甚多。同年,东江格庄赵镒斋倡办崇正学堂。海岱马亭王家王学锦与张刚峰等人捐资2000缗,置楼房、校舍40余间,创建黄县第一育英学堂,时为新学典范,胶东诸县教师多有来校学习教学新法。东县一位学究,学习标点时问道:“钩者(?)何用?”教师诙谐答道:“钩者,问也。”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秀才李竹林于仪乐大李家创办务本学堂。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中村镇海云寺徐家村徐文炳创办黄县第三育英小学堂;乡城洼里张彦忱创办黄县第八育英小学堂。1911年(宣统三年),中村孙步青创办尚德小学堂。
  民国时期,捐资兴学更是不乏其例。松岚和吕镇两村联办日慎高等小学,被定为小学实验区。仪乐大李家杜金芳创办蒙正女子学校。是时,学校遍布平原、山区,达400余所。个人捐资、集资办学者不胜枚举。1920年,张家沟张锡筠病逝前遗嘱捐洋500元兴办义乐乡学校。1921年,遇家李复先为兴办黄县中学捐洋1000元。同年芦头镇七夼王家小学校长张名扬,因学校地处贫瘠,无款资助,遂寄书旅居外地之人求助,募大洋7215元。诸由观村王殿魁夫妇,借瓦房3间,捐洋120元,倡办女学。1923年,城关镇袁乾一捐洋万元,作为经正小学基金。圣泉小学教务主任张云桂(别号悌青),服务该校历经10载,从不支薪,反捐款、捐助书籍、标本。
  土地改革后,贫农、雇农、下中农分得土地,经济上得到翻身,要求文化翻身,纷纷送子女上学读书。他们无偿地修缮校舍,自愿捐献桌凳,为办好学校,尽心尽力。他们把子女托付给教师严加管教,村政、家务请教师当参谋,视教师如亲人。
  建国后,1972年,桑岛村旅日华侨王汝钧捐资10万元,兴建桑岛学校。1983年,兰高镇洽泊村建小学教学楼1座。1984年,文基乡按“六配套”要求,集资47万元新建大张家中学和和平中学;北马镇集资新建曲阜中学、午塔中学和北马中学;丰仪乡集资45万元改建校舍,达到“六配套”标准;田家乡集资18万元兴建中学教学楼,原3处联中合并一起;七甲乡集资13万元新建初中教学楼。1985年,石良镇城西头学校被评为镇、县、市三级尊师重教先进单位。1985~1989年,被龙口市评为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的有中共北马镇党委、兰高镇党委、中村镇党委、海岱镇党委、芦头镇党委、文基乡党委、羊岚镇党委、洼东煤矿、下丁家镇大园村党支部、海岱镇马王村党支部、诸由水泥厂、城关镇北关党支部、羊岚镇黄家党支部、城关镇百盈村党支部、中村镇中村党支部、石良镇黄城集党支部、兰高镇大李家党支部。尊师重教先进个人有大园村党支部书记李克会、西河阳村村民王纪元、芝泉村村民郑祖茂、城西头村党支部书记王思国、海岱镇党委副书记李树太、前妙果党支部书记姜维山。
  大园村党支部书记李克会把尊师重教做为村政文明建设的根本。投资11万元建立大园村小学,把山区7个村的小学班合为一校。为在山乡执教30余年的陈文亮老师买嘉陵摩托车1辆,解决其行走不便的困难。该村委制定村规:高中以下学生的学费全由村委承担;考取中专或大专的学生,每年补助200~300元;为大园村培养出1个重点中学学生的教师,奖励1000元;村干部不关心教育事业者,罢免。
  1989年,北马卫生纸厂厂长孙凤光捐赠2万元,龙口发电厂捐赠1万元,龙口港务局捐赠1万元,龙口电业局捐赠7000元,龙口市和平建筑公司捐赠3000元,合资兴建聋哑学校教学大楼,发展特殊教育。
  东江镇前宋村决定于1990年投资400万元建1所农民职业高中。1991年下半年竣工。学校设微机室、电教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图书室。分棉纺、麻纺、家电3个专业班。学制3年。学生毕业后由村统一录用为村办企业职工。学校教师20名。第一批新生1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