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环境治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7&A=1&rec=70&run=13

市政府在加强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的同时,把环境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基本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协调一致。首先调整工业布局,对污染严重的工厂采取搬迁、生产工艺改造和停产等措施。对新建、扩建和改造的工业项目,做到主体工程与治理污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严格控制污染源的产生;对污染大气的各种炉、窑、灶进行改造;废渣、废气、废水也得到综合利用和妥善处理;同时严格限制山区乱采石、乱伐树木,较好地保持了生态平衡。
  污水治理1981年开始对9家工厂收取排污费。至1985年,共收取排污费102.22万元,其中42%返回工厂作治理费,用于锅炉的消烟除尘改造。1986~1990年,共征收排污费563.34万元。
  按环境治理要求,市电镀厂、市工具厂等8个厂家进行工艺改革。镀铬车间改常流水漂洗法为逆流漂洗法,使废水中六价铬含量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并节约了铬酸。市化工总厂日耗水1万吨左右,日排废水8000吨左右,1983~1986年,先后实施废水回收法,建造了废水暴气塔,日耗水减为3300吨左右,日排废水减为2200吨左右。烟台新华印染厂日排有色污水800吨,1986年新上一套水膜除尘器,蓝色污水由100度降至25度;悬浮物由105.2毫克/升降至67.5毫克/升,收到了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双重效益。
  1988~1990年,对水污染状况进行综合治理,着重治理了龙口北河与黄水河。1988年,市人民政府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根据省规划院“龙口排污工程设计方案”,制订了“北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分二期完成,工程投资750万元。一期工程为节流排污工程,市区排水由雨污合流改为雨污分流,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由支管汇入总排污管道,再由泵站提升排入北海。并对北河进行清淤、浆砌、筑坝和建设沿河公园。二期工程为污水深水排放和兴建污水处理厂。龙口北河共清淤4万多立方,浆砌河道1000米,入海口处建长33米,高2.5米,橡皮坝1道,沿河挖填土方2万多立方米,开辟绿地2万平方米。治理龙口北河,年可削减流域废水排放量160.11万吨,污染负荷量降为5008.96吨。
  黄水河是境内最大的河流,是工农业用水和居民用水的主要水源地。市人民政府确定在流域内实施黄水河地下水库工程和黄水河中下游工业废水综合治理工程。1989年9月完成设计并动工兴建。已完成点源治理项目4个,整个排污工程投资250万元。设检查井、沉淀井157眼,控制池、塔7个(座),入海口集污池1个,年削减废水排放量64.57万吨,污染负荷量412吨。
  废气治理1984年以来,市造纸厂和造纸西厂分别安装了甲硫醇气体回收设备,年回收废气分别为245.4万标立方米和205.2万标立方米,并用废气代替新鲜蒸气化碱及液化用水,既节省了原料,又减轻了污染危害。市造纸厂,吨纸可节约标准煤74.3公斤,年可节约标准煤573吨。龙口化工厂的“群青”生产,每小时排出二氧化硫气体92公斤,超国家规定标准。1986年以来,安装了水吸收二氧化硫气体设备,经监测,每小时仅排放二氧化硫气体12公斤,低于国家规定标准。1985年以来,市造纸西厂先后安装了切草除尘器和降低沸腾炉烟尘的XOP、XZZ、XXC三级除尘器。切草除尘器,日回收烟尘1.72吨,提高了浆得率和产品质量以及减少草尘对居民区的污染程度;三级除尘器的使用,烟尘排放由6475.57毫克/立方米降至500毫克/立方米。市人造板厂和龙口酒厂等15家工厂,也安装了XZZ除尘器,同样收到良好效果。
  1990年底,在黄城、龙口两地共建烟尘控制区12.6平方公里。治理锅炉27台、窑炉7台、茶水炉100台,治理工业粉尘点源13个,年减少烟尘排放量329.16吨,年减少粉尘排放量1.2万吨。
  废渣处理全市年排放废渣约94万吨,其中的煤渣主要利用制造砖瓦,部分为村间小路铺了路基和为建筑物垫了房基;酒糟液和粉渣液经过沉淀后,分别用作猪饲料、农作物肥料和制造沼气;其他工业废渣基本做到随排随清。煤矸石也得到综合利用,大陈家镇利用煤矸石生产复合有机肥料;东江镇利用煤矸石制造釉面砖;各电厂、煤矿也分别建起煤矸石综合利用厂,生产砖瓦。境内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率为80.76%。
  噪音治理在城市建设中采取多种措施治理噪声。城区主次干道均栽植行道树,厂区、矿区、居民区辟有绿地,植树种草,以隔音消音;工厂用无声液压代替高噪声锤打,用无声焊接代替高噪声铆接,并在厂区的10个点源装置隔音和消音器;禁止拖拉机进入城区,只准在环城公路行驶;其他机动车辆禁止使用高音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