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学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7&A=1&rec=692&run=13

1909年(宣统元年),美国人海查理于黄城东小栾疃办崇实学校,内设中学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崇实学校解散。
  1912年秋,黄县官立高等小学堂改办县立中学,设于黄城南关鱼市街。招收初中生两个班,共53人。首任校长丁荣恩。不久移址校军场(现农贸市场)。1922年,学生达198人,赵竹容任校长。1923年,吕瑞洲接任校长。赵竹容在地方绅士和商界人士支持下于同年8月在南关创办私立志成中学,师生共150余人。1930年,经县府呈批,将县立中学和志成中学合并为中山中学。后改称黄县县立初级中学。1938年黄县沦陷前夕,县立中学自行解体。
  抗日战争时期,蓬黄战区指挥部于1939年10月在蓬莱县花夼建立蓬黄联中,李希珙任校长。翌年5月撤销,教职员并入胶东公学。1943年7月,北海专署于栖霞、海阳边境长沙堡建立蓬黄福联中,翌年7月并入北海中学。
  日伪政权于1940年成立黄县中学和龙口中学。1945年日本投降,被黄县抗日民主政府接管。10月,北海中学由栖霞迁入黄城,黄县中学合并入北海中学。
  解放战争期间,北海地委于1946年11月将北海中学迁回山区根据地,先迁至北二里处,后迁至修家一带。又将龙口中学学生和北海中学家住黄城的学生合并一起,组建龙黄联中。1947年,龙黄联中分设,黄县部称北海中学,龙口部恢复龙口中学名称。1948年1月,北海中学、龙口中学均停办。11月,北海中学于黄城东小栾家疃神学院旧址复学。翌年2月,北海中学于蓬莱县二刘家成立分校。
  建国后,中学教育恢复发展。1950年,北海中学改为山东省立黄县中学(后称黄县一中)。1952年,于石良集建立黄县二中。1953年8月,黄县一中开始招收高中班。1956年,于北马建立黄县三中。1957年,于芦头镇香坊村建立黄县四中。1958年8月,黄县二中开始招收高中班。同年,于大吕家建黄县五中(1962年8月撤销);于冶基、黄城集、乡城、中村、七甲、上孟家等8处完小附设初中班各2个,一年后并入附近中学。1959年,于龙口建立黄县六中。1960年,于七甲建立黄县五中,于新嘉镇乡城庙村建立黄县七中,于阎家店建立黄县八中。三中至八中皆为初级中学。1964年,中村设民办初中1所。另有两个民办初中班分设于五中和八中。
  1969年始,公社筹建高中,大队联办初中或自办七年制学校。1970年,原有8所公办初中改为高中。1971年,诸由、羊岚、田家、乡城、中村、黄山、大陈家、下丁家、文基、丰仪、兰高、智家等12处公社建立高中。全县20处公社均有1所高中。联办初中达120余所。中学教育发展超越了现实情况。1975年,社办高中一律改称“五.七学校”,黄县一中改称“五·七大学”。1976年,全县有附设高中班的联办初中32所,九年制学校(从小学到高中)41所。此间,城关中学建立(1982年撤销)。全县中学达236所,设备、师资严重失调。
  1978年开始整顿。1980年,全县有高中21所,联中115所。1981年,本着“压缩高中、充实初中、加强小学”的原则,由20所高中调整为8所,其余12所改为重点初中,联办初中和七年制学校压缩到90所。
  1985年开始调整学校布局,兰高、羊岚、大陈家、海岱、七甲等5处乡镇均合并为1所联中。其中兰高中学、海岱中学,学生达千余人,20多个班,校舍200余间,占地50余亩,教职工均达百人以上。此间,全县有正规化、高标准、高质量的完全中学3所,高级中学5所,公办和联办初级中学75所。1990年,全市有高级中学10所,在校学生6223人,其中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2066人。有初级中学56所,在校学生21320人。在校学生(如含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1033人)占全市人口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