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虫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7&A=1&rec=64&run=13

市境虫害较多,经普查粮食作物、树木、果树、蔬菜的各种害虫有18目82科432种。
  清末至民国时期,发生虫灾8次,其中蝗灾6次,占虫灾总数的75%,飞蝗“食禾殆尽”“食树叶净尽”,酿成“大饥荒”;次为玉米螟和粘虫,1945年,文基乡粘虫成灾,玉米、谷子皆成光杆,路旁、沟渠粘虫成堆,粘虫结成“虫蝇”东渡黄水河继续为害,使“五谷歉收”。建国后,人民政府加强治蝗,10几年便控制飞蝗为害,但粘虫、玉米螟、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蝼蛄)、小麦蚜虫、棉蛉虫、花生蚜虫、大豆造桥虫、小地老虎、瑞典麦杆蝇等,屡有发生,并呈逐渐加重趋势。粘虫1949年发生面积8万亩,至1979年增到92万亩;玉米螟1949年发生面积25万亩,至1981年增到40万亩;地下害虫发生面积1986年比1949年增加2.5倍;小麦蚜虫发生面积最高年(1978年)达46万亩,1986年是1949年的36.7倍;花生蚜虫1949年发生面积仅为0.5亩,60年代平均2~3万亩,1986年达10万亩,占花生总面积的96.6%。自70年代,土蝗、地老虎、瑞典麦杆蝇成为常灾。1978~1984年调查,一般年份小麦受瑞典麦杆蝇为害为8~13万亩,最高达30~34万亩,使小麦减产21.8~61.9%。1980年,全市因粘虫、玉米螟、棉岭虫、蚜虫及地下害虫造成的农作物减产达387.2万公斤。
  林木的主要害虫有松毛虫、松干蚧、榆兰金花虫、榆斑蛾、杨树天社蛾、柳毒蛾、光肩星天牛、白杨透翅蛾、芳香木蠹蛾等10余种。虫害严重影响林木生长或造成林木死亡,使山区林木蓄积量平均每亩年增长仅0.015立方米,海滩0.12立方米,林网和四旁0.65立方米。
  果树的主要害虫有桃小、梨小、山楂红蜘蛛、苹果红蜘蛛、卷叶蛾、梨木虱、梨二叉蚜、葡萄透羽蛾、斑衣蜡蝉、桃蛀螟、桃蚜、朝鲜球坚蚧、桑白蚧、举尾毛虫、草履蚧、柿蒂虫、柿棉蚧、柿毒蛾、柿毛虫、扁平球坚蚧等20余种。
  蔬菜害虫主要有菜蚜、黄条跳、菜蛾、猿叶虫、叶、菜粉蝶、甘兰夜蛾、萝卜蝇、棉蛉虫、二十八星瓢虫、瓜蚜、白粉虱、黄守瓜等。
  虫灾记实:
  1857年(清咸丰七年)夏秋之间,蝗虫食禾殆尽。
  1875年(光绪元年)秋,虫灾,五谷大歉。
  1876年,六月,蝗虫食树叶净尽。
  1892年,蝗灾,大饥荒。
  1921年,龙口蝗灾。
  1929年,秋,蝗灾。由西北向东南飞行,振振有声,如云蔽日,落地食禾,一片“光杆”。
  1930年6月,蝗灾。
  1949年5月,龙口市龙南发生虫害(金龟子),学生停课捉虫,计631.5公斤。全市发生蚜虫、玉米螟、粘虫面积34.5万亩,粮食减产391.25万公斤。
  1952年8月,粘虫、蝗虫、红蜘蛛、造桥虫同时发生,市境13个区56842亩作物受害。2139亩谷子、88242亩玉米、6461亩大豆减产20~30%。
  1955年夏,粘虫发生面积11.5余万亩。乡城粘虫覆盖地面,谷子、玉米多被吃成“光杆”。
  1974年5月24日,小麦蚜虫发生面积共30万亩,有蚜穗率50~100%,单穗有蚜5~10头,多者达240头以上。
  1977年8月,棉蛉虫、粘虫大发生,37万亩玉米虫株率达80%,8万亩花生受害。全市15万人进行人工扑捉,玉米虫株率降至10%以下。
  1979年,全市棉蛉虫、粘虫、玉米螟、蚜虫为害面积达79万亩,共减产328.88万公斤。
  1984年,全市花生蚜虫发生面积达10万亩。受害面积5万亩,占花生总面积的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