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支援前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7&A=1&rec=596&run=13

1937年1月31日,中共黄县党组织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三大队,时有40多名青年参加起义队伍,到1938年2月,队伍发展到300多人。
  1942~1945年10月,全县参军人数达800多人,其中参加主力部队403人。解放战争时期,全县青壮年1万余人报名参军。在参军热潮中,涌现出“参军模范村”、“参军状元村”和许多“参军模范家庭”。1955~1990年,全市共有2.38万人入伍服役,其中飞行员72名,滑翔员30名。
  1946年9月,黄县政府作出《关于战时支援前线工作的决定》。组织民工23000多名,担架18788抬,运输车(包括胶轮大车、铁轮大车和二把手推车)3166辆,牲口12362头,以备支前调用。1947年,为支援鲁南会战,黄县、龙口市共出民工2840人,大车838辆,骡子1220头,组成两个大车队,从九里店出发,将马站粮食转运至蒙阴县坦埠。至5月底,共运粮300余万公斤。运粮途中,河水结冰,王佐群脱掉长裤下河推车。《大众日报》、《支前通讯》报导了黄县大车队的事迹。7月上旬,大车队获山东省政府授予的“黎玉运输队”锦旗。有400多人荣立战功。是年5月,黄县出民工1600名,担架500抬和部分大车,组成1个大队,下设5个中队;龙口市出民工600多人,担架250抬和部分大车,组成1个大队,3个中队,赴鲁南转运孟良崮战役中的解放军伤员,11月返回。1948年,支援解放龙口战斗,黄县6个区1000多抬担架参加抢运伤员。是年,全县出民工7809人、担架457抬、大车408辆、小车973辆、骡子398头,先后支援大汶口与津浦线战役、淮海战役和京沪杭战役。在大汶口与津浦线战役中,黄县担架大队受到通令嘉奖。李天成、刁文清、郭云用、王春雨(丰仪、莱山区),韩立勋、孙洪武、孙洪吉、丁玉民(芦凤、文基)、王明程、王希斌、吕永乐、唐尚喜(汶南、黄水、芦北)等12人被评为一等功臣,被评为二等功臣的有42人。在淮海战役中,黄县承担运粮任务,成立征运粮指挥部,下设长途运输大队,由水路、陆路运粮至潍县。共计陆运16.7万公斤,水运8万公斤。另有一部分民工随华野十三纵队南下福州。1949年黄县、龙口市支援长山岛战役,共出担架200抬、大车292辆、小车1400辆、畜力135头、船314只、民工3542人、船工918人、码头工243人。
  1950年美帝侵朝战争爆发。全县人民响应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号召,积极参加和平签名运动,仅城厢、北马等9个区签名人数近11万人。1952年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全县各界人民掀起缴款捐献武器运动,共捐款4819725元(旧人民币)。
  对越南进行自卫还击战中,全市参战人员413人,其中2人被授予荣誉称号,2人立一等功,2人立二等功,1人立三等功;有14位战士血洒疆场。

东营曹家大参军荣获的锦旗

黑山村大参军荣获的横匾

黄县支前民工荣获的“黎玉运输队”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