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粮油保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7&A=1&rec=374&run=13

粮仓管理建国后,粮油保管本着一般分散、适当集中、合理布局的原则,乡镇粮管所相继建库。粮油入库严把质量关,按品种分库保管。检验方法也逐步科学化。50年代初,采用传统的感官验收法--即眼看、手摸、鼻嗅、舌辨、牙咬等方法。进而增加电阻测温、仪表检验等科学手段,保证粮油入库质量。储粮以“推陈储新”为原则,小麦储存期不超过5年,玉米储存期不超过3年。进入80年代,科学验收器械和保粮方法又有新的发展。各粮管所陆续增添了万分之一分析天平、测水仪、高温电炉、电动离心机、电烘箱、电热恒温水浴锅、振荡机、分样器、容重器、分光光度计等仪器。防虫、灭虫采用药剂蒸熏。除高温储粮外,又推广了“三低”保粮法--即低氧储藏、低药量蒸熏和低温密闭储藏。
  库存粮油,严格检查制度,实行五日查、十日查、月查、季查、年总查和特殊情况及时查等,保证了粮油质量。1981年后,全县粮库始终保持“四无”(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粮仓县(市)的荣誉。
  防火防盗建国后,粮食部门加强了仓库内外防火防盗措施。严禁堆放易燃物品,常备消防器材。1985年后,各粮库先后建成30-50立方米的防火池一个。密切联系农村民兵连与乡镇公安特派人员组建的治安和护粮联防组织,配有长短武器。,1966年后,除备战粮库外,取消武装护粮,由粮库值班人员加强门卫守护,坚持夜间巡逻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