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电话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7&A=1&rec=316&run=13

长途电话线路:1922年,黄城、龙口电话公司经办长途电话业务,均由电报电线传递。1926年,烟台长途电话局沿烟潍公路敷设济青长途电话线路烟潍支线,次年与黄县、龙口电报局接通。1931年,黄县电话事务所开通蓬莱、招远两条电话线路。1932年,山东省建设厅开通潍县经龙口、黄城至威海两条电话线路,并接通沿线附近线路。翌年,山东省建设厅又开通招远经龙口、黄城至威海两条线路。至1934年,黄县、龙口电话分局的长途电话线路已通联全省117个分局,县内冶基、李格庄、黄城集等31个村镇均可接通长途电话。
  1939年,日军侵占黄县、龙口,强行接管邮电机构,长途电话为日军所占用。
  1942年,北海电话分局设党政军专用电话,先后开通黄县(北海区驻地)经大辛店、卧龙至古现,黄县经卧龙、黄山馆至新城(西海区驻地)电话线路。1945年,山东省电话局架设龙口至招远、龙口至黄城、黄城至蓬莱各两条线路。这些电话线路对传达胶东区抗日军政命令起了积极作用。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犯胶东,长途电话线路悉遭破坏。
  1949年秋开始修复长途电话线路。1950年春,省内二级电话线路由黄城直达莱阳专署,黄城城郊电话线路通龙口,这两条线路均于全国干线网络通联。至1962年,长途电话线路已增至5条:黄县至烟台、蓬莱各1条;龙口至招远、掖县各1条;有线电报线路直达烟台。1963年增开黄县至烟台载波电路1条。1971年,长途电话线路达11条,其中载波电路5条。1976年增至17条,含载波电路13条。1978年为加快传达经济信息,首次接通黄县至青岛电话线路。1980年又开通黄县至济南线路。是年,长途线路发展到27条(含载波电路19条)。1986年增至34条,1988年达56条。
  设备:建国前及建国初期,长途电话与市内电话、农村电话合用一套设备。1956年7月,黄县邮电局首次分设5601-2型30门长途交换机1台。1962年又安装50门磁石交换机1台,长途中继线分别接入农村电话、市内电话交换机。1965年将原30门长途交换机更换为50门,1969年增至100门。农村电话交换机单设,长途中继线接入市内电话交换机。1977年后,长途交换设备不断增加,至1986年已增至16台。
  1977年6月首次安装ZM202Ⅱ电子管载波终端机1端。1986年增至10端,其中龙口支局2端。
  业务:黄城、龙口长途电话初为传达政令而设。后随着商业发展,便附设商号营业一项,传递龙口、烟台二埠商业信息。1926年,龙口与烟台通话3925次,1927年增至5282次。1939年日军侵占黄城、龙口后,长途电话为日军所占用。
  1942年,北海区电话局曾设党政军专用电话,传达胶东区抗日军政命令。建国后,黄县电信营业所、龙口电信局与全国干线网路通联后,先后经办代号电话、特种电话、紧急调度电话、军政电话、新闻电话、普通电话多种业务。1956年,北马邮电支局开办长途电话业务。至1958年,全县15处邮电支局均正式开办长途电话业务。此后,随着长途电话线路不断增多,业务量也逐年增加。1958年,去话1.8万张,来话1万张,转话1.6万张。1983年,去话44.9万张,来话44.1万张,转话1.2万张,比1958年分别增24.5、41倍和下降23%。
  市内电话线路:黄城市内电话线路原为沿街置杆或屋角檐头挂线,多是单线回路或一线多机电话,通话效果较差。建国后曾多次修整。1960年出局电缆2条,250对。1966年加挂50对电缆1条。1972年将出局3条电缆250对更换为2条350对,1981年将出局600对电缆调整为900对。
  龙口市内电话线路,1950年系8条线木杆,南至银行,北至烈士塔,总长400米。1962年架设50对电缆2条,长383.6米。1981年改设出局电缆7条,360对。至1986年,黄城、龙口市话杆路已达45公里。
  设备:1930年,黄城有电话机14部,用于军政。1940年,日本人谷口中敬在龙口开办市内电话业务,设磁石交换机4台,商号电话机300余部。1945年日军投降后,市内电话由地方政府接管,用于军政。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攻胶东,市内电话设备悉遭破坏。1949年,龙口电信局长途电话、市内电话合设8门西门子磁石交换机1台,1951年更换为30门交换机1台。1953年,黄县邮电局分设市内电话50门总机1台;1956年安装5801型市内电话磁石交换机2台,100门。1962年增容为150门。1981年,交换机总容量已达500门。1986年安装并开纵横制1000门市话自动交换机,使通话率成倍提高。
  黄城市内电话,1949年只有电话单机1部。1956年,黄县邮电局分设100门磁石市内电话交换机1台,1962年更换为200门交换机2台。后几经更换、增置,至1976年,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700门,小总机6台520门。1977年,黄县邮电局首次安装1000门准电子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为烟台县级邮电部门之先。1985年又增容1000门。1986年10月正式开通1800门。至1988年,黄城、龙口两地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包括用户交换机)为6584门,比1978年的1970门增长2.34倍。1989年引进联邦德国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在龙口、黄城两地安装,各3000门,形成以烟台市万门程控局为中心,以牟平、蓬莱、黄城、龙口、招远为分局的程控电话通信网。
  业务:1918年,龙口电话公司始设市内电话。1927年,黄县电报局附设黄城市内电话。1930年,黄城有电话机14部,为国民党县党部、县政府、公安局、民团指挥所等党政所用。1940年,日本人谷口中敬在龙口开办市话业务,其中商用电话机300余部。抗日战争胜利后,市内电话划归地方政府管辖,用于军政。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攻胶东,黄城、龙口市内电话均遭破坏。
  建国后,市内电话得到恢复和发展。1951年,龙口有电话用户4户,1953年增加到16户。1956年,黄城有电话用户40户。1962年,黄城、龙口市内电话用户255户,其中龙口90户,黄城165户。至1988年,黄城、龙口市内电话用户已达1793户,比1978年的509户增长2.52倍。市内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99部。
  农村电话线路:1930年,黄县始设农村电话,时称“县有电话”,1960年后改称农村电话。农村电话原为两种:一是城区电话,由城内通城外各区公所;二是乡镇电话,由区公所通乡镇。1931年11月,城区电话线路架设竣工,共分5段,干线10条。由黄城通七区(位庄)、八区(吕格庄)及龙口为黄龙段;通五区(芦头集)、六区(北马集)、十区(河口于家)为黄山(黄山馆)段;通九区(李格庄)、二区(冶基庙)为黄冶段;通三区(义乐院)为黄城(黄城集)段;通四区(圈杨家)为黄林(西林家)段。另有支线3条,杆路103公里,线路147公里。1933年架设杆路104公里,线路158公里,开通30个乡镇,形成以黄县电话事务所为中心的区乡镇通话网路。
  抗日战争期间,农村电话为日伪控制,因屡经战火破坏,通话时断时续。
  建国初期,架设线路多系单回路和一线多机的同线话路。1953年后,由单线木杆路发展为双线木杆路、双线水泥杆路、载波电路、电缆电路。陆续敷设黄城至石良、莱山、大吕家、智家、羊岚、乡城、北马、芦 头、阎家店、孙家线路;北马至芦头、阎家店线路;龙口至北马线路;石良至王屋水库线路。沿烟潍长途线路附挂黄城至诸由观、龙口中继线路。1958年,全县15处公社驻地支局均架通中继线路,农话杆路达700公里,架空明线719对公里。1959年,又敷设石良至文基、丰仪,北马至大陈家,乡城至新嘉,黄城经智家至下丁家,七甲至田家等线路,实现了村村通话。1967年,架设丰仪至苏家店(栖霞)县间电话。1971年,架设黄城至洼东煤矿线路。1975年,农话杆路达702公里,架空明线1151对公里,电缆电路18.5公里。1979年,沉设乡城至桑岛海底电缆两对,分别用于通信和广播。1986年,有黄城至龙口、乡城、洼东煤矿、北马、海岱、芦头、东江、文基、兰高、石良、丰仪、黄城集、七甲、田家、下丁家、新嘉、黄山、中村、大陈家、羊岚、诸由观、唐家集、于庄(蓬莱)等地载波电路61条,实线电路19条。有龙口至芦头、乡城、诸由观、石良、新嘉、文基、兰高、羊岚、海岱、北马、黄山、大陈家、中村等地载波电路11条,实线电路13条。有海岱至黄山,七甲至田家、文基,石良至文基、 丰仪、黄城集,乡城至新嘉,诸由观至唐家集,丰仪至苏家店实线电路13条。总计农村电话载波电路72条,实线电路48条;杆路877公里,架空明线1260对公里,电缆皮长362.8公里。同年6月,又开通了黄城至龙口24路微波电路,1986年,改装开通了黄城至龙口60路微波电路。组成了市区通乡镇、乡镇通乡镇、乡镇通村庄,逐级辐射农村电话网,保证了市镇、乡村通信的需要。农话用户达672户,比1966年的103户增长5.5倍。1990年,东江、羊岚、新嘉、诸由观、中村、海岱、北马、乡城8处乡镇的部分用户纳入程控电话网,可直接同国内各地通话。
  设备:1949年,龙口电信局设8门西门子磁石交换机1台,1950年更换为30门,1951年又增容20门。1953年,黄县邮电局安装50门磁石交换机1台,1956年增设30门磁石交换机1台。同年12月在北马首次设置区镇农话交换点,安装30门磁石交换机1台。1957年在石良设置东南片农话交换点,安装50门磁石交换机1台。1958年底,全县15处支局均安装了磁石交换机,总容量350门。1966年,交换机增至18台,容量740门。1973年,黄县邮电局首次安装农话载波机2台,1975年全县增至36台。1977年在使用市话自动交换机的同时,县局至支局农话逐步实行半自动拨号。全县28台交换机总容量为1480门。县局安装了共电式接序台4台,载波机达58台。1985年,北马支局安装了200门纵横制自动交换机1台,成为全县第一个安装使用自动电话的乡镇。1986年,龙口支局更换成共电式农话接续台2台,安装黄城至龙口24路微波终端机各1端(后改为60路微波终端机)。1988年,农话交换机容量为6610门,比1978年的1700门,10年间增长2.9倍。
  业务:1930年黄县始设农村电话,自抗日战争爆发至1953年,只供党政军部门免费使用。1956年6月正式开办各区、镇民用电话业务。1957年3月实行收费。1958年,全县15处农话交换点均设营业窗口,业务项目有普通电话、办理电报和长途电话等。是年,全县通话9.49万张,转话1.8万张。1959年通话达17.95万张,转话1.47万张。60年代,农话发展缓慢,通话业务量一直在20万张徘徊。1976年后,黄县邮电局利用地方优势,积极发展农话,业务量逐年增长。1985年,全县通话163万余张,转话26.3万张,比1966年的通话22.46万张、转话6.29万张分别增长6.3倍、3.1倍。
  会议电话始于1958年。是年,黄县邮电局在县广播站设有线会议室,配备2-C-1直流电话终端机1端。1962年改设电话会议室于县人委(政府),配备直流双向会议电话机1台。1977年后,增设会议电话通知台1台,终端机1端,汇接台2台,扩音两用机6端,有效地为中央、省、市(地)召开电话会议服务。县和公社(乡、镇)召开的电话会议,均由邮电局负责办理。1972年,20处公社驻地支局全部配备双向电话终端机。1976年,改用汇接台,双方能同时对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