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苗种场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7&A=1&rec=274&run=13

淡水育苗场地1959年北皂前村筹建1处淡水鱼育苗场。次年春天,建成鱼种培育池162亩,从莱阳五龙河捕鲤鱼亲鱼500余尾进行孵化。因技术条件所限,育苗工作受挫,1962年下马。1966年春,东营水库产卵池建成,利用简易孵化缸进行人工孵化鲢鱼苗10余万尾。“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育苗工作一度停止。60年代末,鱼种培育生产逐渐复兴。王屋水库和刁家村先后修建8亩鱼种培育池各1座。1970年东营水库恢复育苗生产。当年孵化白鲢鱼苗35万尾,花白鲢杂交鱼苗2万尾。并新建小型鱼苗池1座和孵化环道,年育苗能力达到300万尾。是年,迟家沟水库建成1座10亩的鱼种培育池。1973年王屋水库产卵池和孵化环道建成,年育苗能力达到700万尾。1979年草泊村建成1座7亩的鱼种培育池。1983年北皂前村鱼种场成立,建有50亩的培育池。当年培育大规格鱼种25万尾。1982年境内实行小水面承包责任制,淡水鱼育苗生产出现专业户经营。1984年有6个专业户利用小塘坝培育一龄鱼种8.5万尾,二龄鱼种4万尾。
  海水育苗场地1971年省水产局投资10万元,在龙口修建紫菜育苗室,面积为200平方米,年采苗能力为200亩。翌年育苗成功。1974年5月新开辟沙滩地8亩,扩建紫菜育苗室和加工厂。1979年省水产局拨款20万元,在桑岛东北角修建1处育苗水体250立方米的海参育苗场。翌年共培育1~2厘米的稚参30.5万头。1982年海参育苗场移交桑岛大队管理使用。1981年8月县水产局在北沙姚家网铺下海域进行贻贝附苗试验获得成功。此后,境内贻贝附苗作业全面展开。1987年9月市海珍品育苗试验场开始筹建,地址在海岱镇土城子村西。基建投资246万元。一期工程370立方米育苗水体于年底竣工,翌年3月25日安装调试完毕,正式投入生产。二期工程于1989年4月10日竣工。试验场总占地面积为19.83亩,基建面积4731平方米,育苗水体达到1000立方米。到1990年,共培育海湾扇贝苗种414万粒,对虾苗65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