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渔船渔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7&A=1&rec=273&run=13

非机动渔船按船型分有瓜篓、榷子、筏子和舢板几种。
  瓜篓:因船型似“瓜篓”而得名。因多从事风网作业,又称“风网船”。载重20吨以上、船体较大、续航能力强者称“大瓜篓”、“大风网船”。载重20吨以下的称为“小瓜篓”、“小风网船”。1915年《山东物品展览会报告书》载:“黄县有大风网船24只,小风网船4只”。30年代境内剩有10余只。1951年达到300余只。1954年冬,港栾村渔民栾树恒改装2只木壳机帆船,均为4.5马力,载重4吨。此后,“瓜篓”多改做机帆船。
  榷子:有大、中、小之分。5吨以上称大榷子,2.5~5吨称为中榷子,2.5吨以下称为小榷子。渔季多从事流网作业,渔闲时从事运输生产。1915年有142只。40年代后期,部分大榷子开始兼钓钩作业。到70年代初,大部分改造为机帆船。
  筏子:由11根径头约30厘米,长8米的圆木联成,中间1根为“架海梁”,左右5根为“破浪翅”。筏子无篷无舵,靠4只橹摇动。筏子面透水,出海作业一般不满载不归。40年代后期逐渐停用。
  舢舨:又名小划子、角子。体长约3米,载重多为0.5吨。无篷无舵,以摇橹为动力,属摆渡性工具,亦用于近海垂钓生产。30年代境内有300多只。60年代后期多改装为机动小舢舨。
  机动渔船按机械化程度和马力大小分为渔轮、机帆船和辅助小机船。
  渔轮:一般为60吨以上的机动渔船,有木壳、钢壳之分。多用于远距离作业。60年代后期境内始有木壳渔轮。1977年县水产供销公司购置部队退役钢壳渔轮1只。到1978年木壳渔轮达到12只。实行渔业生产责任制后,渔民多将渔轮卖掉,或换为小机帆船。到1990年,境内渔轮有3只。
  机帆船:60马力以上称为大机帆船,以下为小机帆船。一般结对拖网作业,或单船流网作业。1987年全市共有239只。此后,渔船向个体小型化发展,随之出现船尾挂机渔船。到1990年,境内共有大机帆船3只,小机帆船236只。
  辅助小机船:亦称机动舢舨,为辅助机帆船作业而得名。一般为12马力,载重0.5吨。70年代初,随青鱼围网作业而兴起。后因青鱼资源衰减,多被改做他用。

龙口市渔船抽年统计表

┌──────┬───────┬──────────┬──────────┬──────┐
│种类数量年份│合计     │机动渔船      │船尾挂机      │非机动渔船 │
│      ├──┬────┼──┬────┬──┼──┬────┬──┼──┬───┤
│      │只数│吨位  │只数│吨位  │马力│只数│吨位  │马力│只数│吨位 │
├──────┼──┼────┼──┼────┼──┼──┼────┼──┼──┼───┤
│1949    │150 │511.5  │  │    │  │  │    │  │150 │511.5 │
├──────┼──┼────┼──┼────┼──┼──┼────┼──┼──┼───┤
│1954    │313 │286   │  │    │  │  │    │  │313 │286  │
├──────┼──┼────┼──┼────┼──┼──┼────┼──┼──┼───┤
│1957    │308 │529   │2  │8    │9  │  │    │  │306 │521  │
├──────┼──┼────┼──┼────┼──┼──┼────┼──┼──┼───┤
│1965    │324 │851   │3  │24   │49 │  │    │  │321 │827  │
├──────┼──┼────┼──┼────┼──┼──┼────┼──┼──┼───┤
│1971    │470 │1482  │91 │832   │  │  │    │  │369 │650  │
├──────┼──┼────┼──┼────┼──┼──┼────┼──┼──┼───┤
│1976    │482 │1756  │156 │1292  │4854│  │    │  │326 │464  │
├──────┼──┼────┼──┼────┼──┼──┼────┼──┼──┼───┤
│1978    │445 │1518  │159 │1241  │4737│  │    │  │286 │277  │
├──────┼──┼────┼──┼────┼──┼──┼────┼──┼──┼───┤
│1980    │418 │2084  │173 │1811  │5533│  │    │  │245 │273  │
├──────┼──┼────┼──┼────┼──┼──┼────┼──┼──┼───┤
│1984    │653 │2560  │173 │1171  │5518│  │    │  │480 │1389 │
├──────┼──┼────┼──┼────┼──┼──┼────┼──┼──┼───┤
│1987    │1066│3797.64 │239 │2573.73 │6854│587 │1132.71 │4143│240 │91.2 │
├──────┼──┼────┼──┼────┼──┼──┼────┼──┼──┼───┤
│1990    │1019│3961  │242 │2665  │6419│539 │1211  │3880│238 │85  │
└──────┴──┴────┴──┴────┴──┴──┴────┴──┴──┴───┘

网具清代,境内海洋捕捞网具有近10种。后逐渐发展到20余种。如拖网、鲅鱼流网、虾流网、鲫鱼流网、青鳞鱼流网、滚网、偏口网、梭鱼网、围网、弓子网、裤裆网、大拉网、小拉网、袖网、鲨鱼网、海蜇网、(坛)子网、板网、燕鱼网、鲳鱼网等。随着海产品资源的变化,偏口网、鲨鱼网、板网等相继淘汰。60年代初,始用双船底拖网、对虾拖网、鹰爪虾拖网。70年代中期,由黄海水产研究所先后引进“长天桥对虾拖网”、“大目囊网”用于捕捞作业。1980年山东省水产研究所研制出“虾拖一号网”,并在境内推广。1983年对虾流网取代了拖网。1985年黄姑鱼锚网兴起。1987年从牟平引进鱼落网。同时,各类网具的网线也随之由麻线或棉线改为尼龙线、尼龙胶丝或聚乙烯线。
  淡水捕捞网具,60年代初多使用破旧梭鱼网。后曾改用袖网。1966年开始逐步推广使用三层挂网。1975年王屋水库推广使用鲤鱼、鲫鱼胶丝刺网,鲢鱼、鳙鱼单刺网和三层高苗衣胶丝挂网。1976年大拉网投入使用。到1990年淡水捕捞网具共分为大拉网、高苗衣胶丝挂网、低苗衣胶丝挂网、三层高苗衣挂网、拦网、张网等。
  钓具境内钓具使用历史悠久。原始社会末期,以鸟爪、树棘制作鱼钓,后逐渐发展为用兽骨磨制和铜、铁制造。春秋末年,出现延绳钓。20世纪40年代后,钓具曾为境内渔民从事海洋捕捞的主要工具之一。主要有带鱼浮延绳钓、带鱼底延绳钓、加级鱼底延绳钓、鲈鱼延绳钓、鳐鱼延绳钓、空钩延绳钓、无钩延绳钓、带鱼曳绳钓、鲅鱼曳绳钓、鲈鱼手钓和游钓等。1950年境内有各种钓具1424筐。1954年达到3748筐。60年代初,钩线逐渐由棉线改为胶丝。
  其他渔具主要有鱼叉、蛸具、潜水器等。1950年,境内有蛸具250万个。到1954年,剩有46.7万个。同年,境内有潜水器2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