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畜禽种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7&A=1&rec=215&run=13

家畜1949年全县有大牲畜2.56万头,其中驴1.55万头,占60.5%;骡、马5900头,占23.1%;牛4200头,占16.4%。农业合作化期间,大牲畜发展迅速。1955年全县大牲畜发展到4.01万头,为历史之最。此后,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驴、牛渐减,马、骡增多,以补运输机械的不足。1979年后,运输机具增加,骡马头数减少。1985~1990年,大牲畜存栏数年均6700余头。
  建国后,养猪生产经过4起4落过程。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全县猪存养量由1949年的2.23万头增至4.8万头。1954年,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猪存养量降至2.1万头。1958年提倡大办集体猪场,存养量猛增至6.1万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存养量大幅度下降,1961年存养量降至1.9万头。国民经济调整后,1966年又增至14.8万头。“文化大革命”中的1967年降至9万头。1976年提倡1人1猪,1亩1猪,全县猪存养量达27.8万头,为历史最高年份。1978年后,调整畜牧业结构,养猪量渐减。1985~1990年,生猪存栏数分别为10.78万头、7.03万头、6.96万头、9.08万头、9.51万头和9.28万头,年均8.77万头。肥猪出栏数分别为12.36万头、8.35万头、7.93万头、8.95万头、10.72万头和11.33万头,年均9.94万头。
  1949年,羊存栏数3400只,1958年增为6400只。三年经济调整后,1963年增至1.34万只,为历史最高年份。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年末存栏数基本稳定在5000只左右,1989年增至9600只,1990年增至1.1万只。
  境内养兔分长毛兔和肉食兔两种。1966年,全县养兔2.8万只,1978年发展到5.99万只,1981年增为25.26万只,为历史最高年份。因兔毛降价,1982年存养量降至1.57万只。1984年兔毛价格回升,存养量增至7.19万只。此后虽出现养兔专业户和重点户,但存养量仍受兔毛价格的升降而增减。
  70年代末新兴养貂项目,由诸由李程杨大队开其端,黄河营、柳海、北皂、桑岛等大队相继办起养貂场,年饲养量都在200只以上。1980年,全县养貂2077只。1982年,出现养貂专业户、重点户,全县共养貂3182只,1983年增为5200只。1985年以来,共有28个专业户,养貂812只,占全县养貂数的16.2%。
  家禽境内饲养家禽,以鸡为主,鸭次之,鹅较少。1949年,全县养禽23.09万只,至1959年,10年间无大变化。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禽数大减,1960年为10.1万只,此后又得到发展。1972年开始养殖肉食鸡。1978年后,家禽养殖业迅速发展,年存养量43.1万只。1984年以来,出现了养鸡专业户、重点户。全县年存养量达到120.31万只,其中鸡117.88万只,鸭1.59万只,鹅0.56万只。鸡存养量的最高年份为1988年,达到135.9万只。
  家养昆虫养蜂业兴起较早,但发展缓慢。1976年,全县有蜂627箱,1982年增为1041箱,其中3户专业户养蜂40箱。1984年14户专业户养蜂266箱。1985年全县养蜂减少为896箱,其中9户专业户养蜂198箱。境内养蜂户多分布在石良、文基、下丁家、兰高、羊岚、田家等乡镇果树和花木繁茂的村庄。除养蜂外,还有养蚯蚓、蝎子、土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