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砖瓦石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7&A=1&rec=159&run=13

砖瓦境内建材业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据莱国故都归城姜家出土文物表明,那时的烧窑业已有相当规模。明朝砖瓦业已很盛。本世纪30年代境内有砖瓦窑10余处,其中最著名的有王马史家、南梧桐、庄头等村的窑场,主要烧制青砖青瓦。王马史家窑场烧制的琉璃瓦,远近驰名,曾向日本和朝鲜出口。50年代,不少村镇建立砖瓦窑场,产品种类主要为青、红砖和红大瓦,也有烧制传统小青瓦者。至60年代初,仍用手工制坯,旧法烧制,只是砖体改小。60年代末,部分新建砖瓦场,建新式窑,机械制坯,统一砖体,长24厘米,宽12厘米,厚5厘米。改簸箕瓦为钩子瓦,新法烧制红色砖瓦,亦有少数青色。1986年,全市砖瓦窑场76处计84座窑,年产砖5.4亿块,瓦489万片。其中芦头、北马、东江、大陈家等乡镇的产量占50%。1987年,政府压缩基建工程建设,砖瓦产量相对减少。砖、瓦产量分别为4亿块和193万片。1990年砖、瓦产量分别为22808万块和73万片。年产值2130万元。
  石灰早在2000多年前,境内已有石灰生产。近代石灰生产一般是3~5人组成的私营窑场。生产方式为手工操作、土窑烧制。清末民初,城东南的凤凰山一带和城东北的蔚阳山山脚下村庄建窑烧灰者二、三十家,年产石灰450余万公斤,全县自给有余,还行销招远、栖霞、蓬莱等县。建国后,山区乡镇村庄逐步建起石灰窑场,仍依土法烧制。70年代末逐步实行半机械化生产。80年代末,石灰窑场主要建在文基、兰高、诸由观等乡镇。1990年,全市生产建筑用石灰6.4万吨,产值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