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物传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5&A=2&rec=956&run=13

杨子平(1897~1936.8) 象岛区(今养马岛街道)中原村人。烟台实益学馆(美英办)毕业,曾任奉天(沈阳)启东烟草公司总经理。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牟平最早参加共产党组织的革命者,曾任中共奉天特委经济部长。1936年4月,他与王殿玉(吉林舒兰县石头嘴子人,奉天共荣中学校长)等78人,被奉天警察局逮捕,其5万元存款被没收,所经营商行被日军土肥原贤二部的岸木春一夺取。同年8月20日,他与王殿玉等4人被奉天地方法院以“反满抗日共产党”的罪名杀害。1987年8月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杨子平为革命烈士。
刘经三(1906~1937) 原名刘炳礼。牟平县黄疃村(今属乳山市)人。胶东早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创始人之一。中共牟平县委第一任书记。中共胶东特委组织委员。1932年秋,经中共党员宋竹庭、于俭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11月,中共牟平特别支部在老鸦庄(今属乳山市)成立,他任委员。他利用社交广等有利条件,宣传革命,发展党的组织。1933年1月,第一个中共牟平县委在归仁村(今属乳山市)成立,刘经三任书记。与县委委员宋绍九、于子聪在尺坎、水道、冯家一带开展工作。并在霄龙寺设立秘密联络站,对外称鸡鸭公司,刘经三任经理,中共党员侯岳西、于芹生任职员。公司以饲养鸡鸭、蜜蜂为掩护,搜集枪支,保管弹药;秘密印发文件,传递各级党委指示;建立读书会、抗税会、抗租会等群众组织,发展党的组织。同年7月,山东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宋鸣时叛变,刘经三遭通缉。8月,县委决定撤销霄龙寺联络站,刘经三被迫离开牟平。10月,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张静源被害,胶东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关系中断。刘经三不顾个人安危,奔走各县,寻找同志了解情况,鼓励大家坚持斗争。同年冬,在文登乡村师范召开党组织代表会议,文登、荣成、牟平、海阳、莱阳、招远、栖霞七县代表出席。会议统一了与会代表的思想,并一致推举刘经三代表胶东党组织赴北平寻找上级党组织。他不负重托,辗转月余,终于在北平与中共北方局接上关系。北方局根据他的汇报和请求,派常子健与其一起返回胶东,恢复胶东特委,常子健任特委书记,刘经三任组织委员。从此,胶东特委工作出现新局面。1934年9月,刘经三在文登崮头村活动时被捕,被押解至济南反省院。后经人保释出狱,与党组织失掉联系。1937年2月,辗转至延安,入抗大第一期第十队学习。同年8月,他在延河洗澡不幸溺死。
于克恭(1907~1940) 又名王志恒、李保山。牟平县地口村(今属乳山市)人。中共牟平县委第三任书记,中共东海地委书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九军司令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于克恭在同一些进步知识分子的交往中,逐步接受马列主义的教育,决心追求真理,投身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积极从事党的工作,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在家乡创办妇女识字班和农民夜校,在自家设秘密联络站,组织农民抗租税、打粮差。1933年11月,中共牟平县委遭破坏,县委书记宋绍九等人被捕。1934年1月,主持县委工作的县委委员李国屏携妻出走(蓬莱)不归。同月,中共牟平县委在牟平七区成立,于克恭任书记。同年10月16日,由于叛徒告密,于克恭等人在泽上村被捕,关押在牟平县监狱。在狱中,他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团结和组织狱中难友与敌斗争,迫使狱方开除几个敲诈勒索犯人的狱卒。同年底,他先后被解至济南第一监狱、湖北省反省院。为改善狱中生活,他在狱中组织难友进行过三天的绝食斗争,取得胜利。1937年“七·七”事变后,于克恭被释放,后转赴延安学习,不久,又被派回胶东开展工作。是年12月,任中共牟海临时工委委员,和书记宋竹庭一起,恢复基层组织,建立人民武装。参加胶东特委领导的天福山起义。1938年春节后,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西去蓬(莱)黄(县)掖(县)时,于克恭与部分同志暂留牟平县凤凰崖(今属乳山市)一带活动,组织牟平县民运会,于任主任,组织武装,抗日锄奸。不久改任胶东特委委员、民运部长、胶东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兼胶东抗日自卫团总指挥。1938年秋,胶东区党委派他到东海(今环翠、荣成、文登、牟平、乳山、海阳一带)开辟工作,在部分县组建群众组织,调动近30万民众投入抗战中去。1939年春,担任东海地委书记,兼任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地委机关在文登林村秘密活动。5月形势紧张时,地委机关迁至北海区栖霞县郝格庄。8月1日,郝格庄受国民党顽固派苗占魁部威胁,于克恭决定将机关迁至军区后勤驻地唐家沟。1939年12月,于克恭领导军民在东海开展敌后游击战,牵制敌人,粉碎敌人的扫荡。12月17日,他带领地委机关和地委一大队及于得水指挥的一个营,向东进发。夜行晓宿,严密封锁消息,四天到达昆嵛山院下村。可是,又遇顽固派郑维屏、丛镜月、秦毓堂部的联合进逼。于克恭见敌众我寡,即令部队西去福山,行至黄山时,遭顽军陈煜部截击。他和于得水一起指挥部队,击溃截击之敌。地委机关工作人员及一大队又返回唐家沟,于得水率营西去。此时,顽军蔡晋康部又进逼牙山抗日根据地,军区后勤部队撤离牙山,地委机关也兵分两路撤离,一路由地委统战部长于梦龙率大队等200余人转至北海区安全地带;另一路则由于克恭率兵插入东海,转至地口、肖家两村。1940年3月8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九军在文登李仙庄成立,于克恭任司令员。3月中旬,地委与司令部赶赴文登、荣成边界,与荣成、威海大队会师。4月19日,九军西进,急行军一日,傍晚赶到文登姜格庄,讨伐盘据在林村顽军王兴仁部。地委机关和司令部设在母猪河畔草铺村。翌日晨,于克恭与几位参谋在街上不时地听到林村方向传来枪声。他们登上草铺村西高地观望,由于晨雾弥漫而看不清林村任何情况,于是便涉水过河赶赴前线视察。得知九军部队延误发起攻击时间,又遇顽敌死命抵抗,故未能按时结束战斗。视察时,于克恭与来自母猪河西岸援敌遭遇,腹部中弹,又遭凶敌刺杀,壮烈牺牲。
贺传勤(1914~1941.11) 又名贺仇。牟平县四区(今姜格庄镇)云溪村人。就读牟平师范,毕业后从教。1935年撰写报告文学《一日间》,揭露民国县政府教育委员下乡,借察学之机,配合国民党军队“剿共”、“清乡”的罪行及作威作福践踏教育事业的反动行径,后被作家茅盾收入《中国的一日》一书。“七·七”事变后参加福山政训处,在农村青年中宣传抗战。1938年“九·一八”国耻纪念日时,他作歌曲《九·一八小调》,在民众中久唱不衰。在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后,离开政训处,转移至福山县巨甲庄小学,以教学为掩护,继续宣传抗日。1940年春经于连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夏,与好友杨年运(共产党员)一起,在松岚后学校任教,杨任校长,贺任教导主任。他们招收因日军入侵而失学的青少年,免费入学读书。教材是抗日根据地的《国防课本》,备《新民课本》应付敌人;课余教唱抗战歌曲,进行抗战教育。1941年11月,贺传勤被国民党顽固派匡玉洲逮捕杀害。1983年,贺传勤被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徐学盛(1917~1948) 出生于牟平县第四区杨家庄(今为牟平区姜格庄镇珠山后村),1944年参加文西县独立营,1945年5月随独立营升级,编为胶东军区13团3营,9月改编为5师13团3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9月,在平度战斗中,他活捉伪12师师长张松山。1946年6月,山东军区发动讨逆战役,在他击毙的敌人中,找到了胶东大汉奸,被国民党任命为暂编12师师长赵保原的尸体。战后,徐学盛荣立一等功,被提升为副排长。不久,提升为重机枪排排长。1946年11月,在掖县粉子山战斗中,他与副排长一起,用机枪将敌机击落,徐学盛被评为师甲等战斗模范。1947年1月,部队整编,5师13团编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5师73团,徐学盛任机枪连连长。1947年5月参加孟良崮战役。1948年3月,9纵队奉命攻取周村,他带领全连攻取敌人碉堡,毙敌90多人。之后,在率机枪连协同兄弟连作战中,不幸中弹牺牲。同年5月,华东野战军追授徐学盛为“华东二级人民英雄。”
刘洪斌(1925~1950) 岿山区草埠(今高陵镇双山埠)村人。1947年参军,被编入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81师侦察连。同年10月,在平度县胶河战役中,第一次参战即同战士们一起抓获敌野炮连正副连长,荣立三等功。11月,在新安镇附近监视敌人动向,截击俘获19名敌人。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攻克碾庄的战斗中,和文化干事刘亨城俘虏敌人400余名。1949年3月24日,带领7名战士乘着夜色潜到长江南岸,成功地将敌前沿阵地监视江面的哨所端掉,并冒着敌人的炮火和大风押回5名俘虏,出色地完成了捕虏任务。部队渡江到达浙江吴兴地区后,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带两名战士俘敌75名。解放战争中,参战18次,俘敌近500名,其中校尉级军官21名,缴获轻重机枪7挺,其他枪支400余支。先后11次荣立战功,其中3次二等功。被誉为“俘敌能手”。1950年5月,被华东军区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同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2月,在朝鲜二次战役中英勇牺牲。
贺善果(1895~1961) 学名英杰,字俊生。文化街道顺正里人。少年继承父业,接管经营日本大阪德顺和业务,后回国定居青岛,发展企业。1912年与蓬莱丛良弼合营振业火柴公司与德聚东货栈。40年代中期,又投资100万元,在济南独资创办益中造纸厂,成为商界巨星。他热心公益事业,1935年,青岛红卍字会在新泰路成立,会所不敷使用。他和丛良弼、邹道臣、曹承虔、崔岱东等人带头捐助,并向商界劝募,筹资大洋50余万元,于大学路、鱼山路幽静处建红 卍字会会所。首任会长丛良弼,副会长贺善果。1945年丛良弼逝世后,贺善果升任会长。1933年,牟平红卍字会恤养院成立,贺善果兼任牟平恤养院院长。1938年5月31日,日军攻占牟平城,当日在城里杀死无辜群众110多人。同日,又把男女老少4000多人,赶到西南营子,强迫跪地,10挺机枪架在四面八方,几百支刺刀环列周围,一场大屠杀即将来临。在万分危急时刻,恤养院董事贺善果和院长王心斋出面,与日本司令官调停,以性命担保,跪者都是良民,使4000余人幸免于难。1942年冬,日本侵略者对胶东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马石山之役,掳同胞2600余人,囚禁于青岛体育馆内,遭受残酷折磨。贺善果挺身而出,凭他舍生取义的胆识和娴熟的日语,拿着个人的名片,直接闯见管束难民的日军部队长。这个部队长竟和贺在大阪时有一面之识,但对方一口咬定:“俘虏不是一般百姓,而是八路,任何人不准保释!”并威胁贺善果:“你是八路军驻青的代表,小心你全家人的性命!”日军部队长几次要他滚开。贺善果强忍凌辱,经过一昼夜的斗争,终于取得为难胞送饭、治病和有条件保释的三道“手谕”,几千名难胞因此有了生机。难胞被保释之后,暂时安置在鲁山路红卍字会大厅内,红卍字会发给棉衣棉被,组织医护人员诊疗病号,最后代他们领取通行证,发路费送其回家。
王云翔(1904~1962) 大窑公社(今大窑镇)蛤堆后村人。童年因家贫弃学从商。20世纪20年代被义昌信铁行总经理牟君山派往香港,在义太行当店员,后升为副经理。1952年离开义太行,集资组建隆行股份有限公司,被选为常务董事兼总经理。1953年被聘为东华三院总经理。1960年在九龙创办翔利畜牧场。1961年创建翔兴纸制品厂。1960~1962年,他以个人名义向故乡赠送食物、药品,同时,向旅港同乡及当地慈善机构劝募巨款,购得面粉、化肥,海运至山东赈灾。他倡导同乡会于九龙粉岭购地建冀鲁公墓,免费为已故同乡安葬遗体。设诊所,免费为生活困难的同乡治病。同时,集资设立同乡会助学金,对成绩优良而无力升学的学生提供资助。后他被推荐为香港华商总会会员,选为理事。1962年病逝。1983年,其子王广悌按父之遗愿,捐赠港币15万元为蛤堆后村建“云翔图书馆”。
滕景禄(1913~1962) 乳山县崖子公社北地口大队(今乳山市崖子镇北地口村)人。1933年参加革命,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牟平、海阳等地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39年后任中共牟平县委委员、组织部长、县委书记,中共北海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4年12月任烟台工委书记兼大队政委。1945年8月任烟台市委书记兼烟台警备区政委。任职期间,组织烟台人民开展反奸反霸斗争。农村土改后,他提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合作,劳资两利”的城市工作方针,促进了烟台的经济发展。1947年上半年,烟台发生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驻烟美籍职员殴打烟台二中学生和纵车轧死人力车夫杨禄奎事件。他根据市委意见,严惩肇事者,维护民族尊严,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威望。1949年后,历任青岛市总工会职工委员会书记,山东省总工会主席,青岛市委第一书记。1958年11月,任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兼监委书记。1962年10月19日病逝。
曹承虔 (1892.10~1971.1) 又名曹江,原名钟岩,字石屏,烟台市莱山区曹家庄人。1913年考入北京中华大学法科,1916年毕业后赴广州广东官产处士敏土(水泥)厂任职。次年,辞职返回山东。1918年起开始经商,先后开过油坊、银号,后退出商界。1922年,世界红卍字会中华总会(即世界红卍字总会,是世界红卍字会的最高领导机构)在北京成立,主旨是发展慈善组织,开展社会救助。1925年,应烟台张昭彬之邀,曹承虔参与筹设世界红卍字会烟台分会,出任副会长。自此,开始投身慈善事业,参与红卍字会在全国各地的发展。1927年6月,他发起创设世界红卍字会牟平分会(即牟平红卍字会),并任会长。会所原系借用民房,1930年在牟平城西门里常家巷购得会址一处,并就原有旧屋修葺增建,至1933年,楼房、厢房加上仓库共计60间。牟平红卍字会以山东东部为主要救济区域,开展临时性和经常性救济。临时性救济,主要开展自然灾害和战争应急救助,如1929年张(宗昌)刘(珍年)之战中牟平受损严重,牟平红卍字会筹募8万余元,设立收容所11处、医院1处、养病室3处,收容难民,医治受伤兵民;经常性救济,设有育婴部、恤嫠部(救济贫困寡妇)、恤产部、因利局(开设孤儿工厂及向小商贩发放贷款)等,并先后筹设牟平第一、第二贫民小学,主要向贫民提供教育、医疗、生产、生活救助。1930年10月,曹承虔劝募款项资助设立香港红卍字会,出任名誉会长。1931年11月,任世界红卍字总会副会长。1932年,调至北京任世界红卍字总会扩大救济总监理部常务监理、世界红卍字总会护世模范队队长、北京香山慈幼院常务董事、北京卍字中学代理校长。1933年,劝募资金在牟平城东南建成牟平红卍字会附设恤养院(今牟平区委党校),出任董事长。恤养院占地21.5亩,建有楼房248间,平房47间,除将原有的经常性救济机构迁入外,增设孤儿部、恤羸部、恤残部等,至1950年累计收养孤儿、婴儿400余人。抗战结束后,各地恤养院经费紧张,曹承虔赴香港召集新加坡红卍字会代表到港协商资助各地红卍字会,并在胶东旅港同乡中为牟平恤养院募集资金3万元。1950年,曹承虔等人赴香港成立世界红卍字总会驻港办事处。1951年10月,牟平红卍字会解散,恤养院由政府接管。1952年北京世界红卍字总会解散,此后曹承虔一直住在北京养病。1956年11月,将自己珍藏的部分书画文物捐给北京故宫博物院。1971年1月25日,曹承虔在北京病逝。
林 明(1915~1977) 又名郑省农、郑喜亭、吴金。玉林店公社(今玉林店镇)东桑杭埠村人。1933年3月参加工作,先后在牟平县肖家庄、花沟庙(今属莒格庄镇)小学任教师、校长。任教期间,他倡导并组织在花沟庙小学附近村庄办起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传授文化知识,传播进步思想。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员柏希宾的帮助下,以花沟庙小学为中心,成立中共花沟庙中心支站,后称中心支部,郑省农任书记。花沟庙中心支站成为共产党在蓬莱、黄县、掖县与文登、荣成、威海的中心联络站。1939年1月,中共五区特支改为中共五分区委,郑省农任书记。五分区委在花沟庙小学办党员培训班,发展党员,并建立泊而、床而、张皮、崖子、 桲椤、张家圈、水道、殿后、口子、董格庄等14个农村党支部。1939年5月,郑省农到牟海第一纵队任秘书兼组织干事。不久调任老九营教导员,两月后郑省农带领花沟庙小学20余名青年到老九营参加革命。同年10月调任中共牟平县委书记。1940年3月调离牟平,历任东海地委战时动员部副部长、东海行署教育科科长。1941年1月至抗战胜利,任牟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其间,曾到鲁南抗大政权队学习,参加胶东减租减息工作队。1945年8月后,历任福山县委书记,北海地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地委副书记,胶州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地委书记,山东省财贸部副部长、部长。1959年7月调往东北,历任松花江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地委书记处书记,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牡丹江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77年于牡丹江市病逝。
于清波(1912~1977) 又名春芳、秀东、于洋。埠西头公社(今属观水镇)曲家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二届党代会代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黄县北海抗日专署教育视导员、掖县抗日人民政府视导主任、胶东行政联合办事处主任等职。1942年6月任牟平县委书记。初期主要在境内南部山区活动。他带领全县党组织积极开展反经济封锁、反资敌、大生产、减租减息、土地改革、送干南下、参军支前等运动,做出重要贡献。1948年12月,调任胶东区党委秘书主任。青岛解放后,任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房产部副部长等职。共和国建立后,历任青岛市房地产管理局副局长、青岛市建筑工程局局长、中共青岛市委财经委员会副书记、山东省统计局局长、省计委秘书长、省建委副主任、省建设工程局党组书记、省建设厅厅长兼党组书记。1977年逝世。
矫宁治(1919~1982) 埠西头公社(今属观水镇)埠西头村人。初中文化。194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9月参加工作。曾任牟平县崮山区委干事,牙前县观水区委组织委员,牙前县委组织部干事,牙前县林寺区委代理书记,胶东区党委工作团成员,牙前县郭城区委书记,牙前县政府副县长,海阳县委副书记、县长,海阳县委书记,山东省中级党校学员,招远县委书记,莱阳县委书记,掖县革委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革委副主任、主任、掖县县委书记,烟台地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地委副书记等职。1980年8月离休。1982年1月病逝。
李世善(1918~1983) 水道公社(今水道镇)西邓格庄村人。初中文化。193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本村党支部书记、各救会指导员。1945年10月起,历任辽宁复县组织部干事、县委秘书、松树区委委员、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1956年9月任辽阳地委工业部部长。1959年1月任锦西县委书记。1964年9月任辽宁省农业银行党组书记、副行长。1966年8月任辽东盘锦垦区党委第二书记。1967年6月,进“五七”干校学习。1970年1月后,在盘锦新立农场、台安县革委、县委历任主任、书记等职。1973年3月任盘锦地区党委书记、革委主任。1975年11月任营口市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1976年2月任丹东市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1979年3月任丹东市委书记。1981年4月任辽宁省委委员。1984年4月任丹东市委顾问,市政协主席。同年9月逝世。
李道之(1916~1983) 埠西头公社(今观水镇)埠西头村人。毕业于莱阳师范,曾在家乡小学任教。1938年4月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先后任新兵营连指导员、军政治部组织干事。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5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六十四团一营副教导员。同年12月,到北方局党校学习,1940年11月结业后,随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回到山东,在五旅十三团任政治处副主任。1943年3月调任胶东抗日军政大学一营教导员,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某部第六师十八团政委。同年9月随部队进军东北。10月,十八团扩编为第三支队,任支队政治部主任。12月,其部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警备第三旅,任旅政治部主任。1946年2月调任松江省哈南军分区政委兼哈南地委书记。1947年1月,哈南与哈东部队合编为北满独立师,任师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改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政治部民运部长。次年4月任纵队后勤部政委。曾参加辽沈、平津战役。1949年5月随军南下,在广西参加滇南战役。共和国建立后,先后任三十八军兵营建设处处长、空军直属政治部主任、空军第十五师政委。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56年6月后,历任空四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64年晋升为少将。1966年5月调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1969年9月任副政委。1970年4月调任兰州军区空军副政委。1983年12月病逝。
刁一民(1907~1985) 原名矫秀峰。埠西头乡(今观水镇)埠西头村人。中学毕业后回本村任小学教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蓬莱县国防教委主任。1939年3月调至掖县工作,历任县委宣传部长、民运部长、民运会主任。1940年11月任中共西海地委委员、民运部部长。1941年9月任昌邑县委书记。1943年兼任昌邑县大队政委,同年9月兼任县独立营政委。1944年5月任昌潍县委书记兼独立营政委。同年11月进中共山东分局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渤海区二地委宣传部长、副书记、周村市委书记、淄博特委委员、新海连市委书记,上海国棉 十九厂、柴油机厂党委书记。1952年2月,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工业部工业处处长。1954年12月任国务院“三办”综合组副组长。1956年起历任国家经委建材局副局长、地区局副局长、基政办公室主任。1964年5月任中央工交部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文化大革命”初期,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学习。1971年5月恢复工作后,历任枣庄市委常委、市革委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1982年12月离休。1985年11月23日在北京病逝。
曲子贞(1917~1993) 大窑镇蛤堆后村人。大学文化。1937年8月,经廖承志、潘汉年介绍,放弃家庭优裕生活,从香港奔赴陕北延安参加革命,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先后入陕北公学、延安马列主义学院学习。毕业后,历任八路军军政学院助教、陇东中学教导主任、陇东文工团副团长、甘肃省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文联主席、《敦煌文艺》编辑部主任、甘肃省高压阀门厂书记兼厂长、省文联副主席、全国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甘肃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省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总编、全国“格萨尔”领导小组成员、省“格萨尔”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政协委员、省归侨侨眷联合会顾问、省文联顾问、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他光明磊落,敢于直言,曾数次受到不公正对待。一生发表900余篇数百万字文艺作品。所著《入党前的路》获甘肃省荣誉奖;获全国《格萨尔》个人奖和《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整理工作荣誉奖及从事民间文学三十年奖。他培养和支持一大批文艺工作者。晚年著《风雨世纪行》,未及完稿因病于1993年4月25日在兰州逝世,后经其遗孀、兰州日报记者潘玉君整理加工出版发行。
陈耀亭(1907~1993) 高陵镇马格庄村人。初中文化。中学毕业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参加中共外围组织“读书会”、“小学教育研究会”,接受党的教育;加入“中国革命互济会”,以微薄工资支援宣传革命。1934年3月经王甫介绍加入共产党。入党后,以小学教员身份作掩护开展党的工作。曾任牟福边区区委组织委员,在牟平、福山边区一带,发展党的组织,开辟党的工作。1935年参加胶东“一一·四”暴动的组织发动工作,失败后不顾个人安危,设法营救同志,安抚烈士家属,稳定群众情绪,为革命保存和积蓄力量。1938年在蓬莱、黄县、掖县三县抗日民主政权基础上建立北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他先后任黄县代理县长、专署民政科长、副专员、专员等职。全国解放后,历任山东省民政厅处长、国务院财政部盐务局办公室主任、轻工业部监察局局长、轻工业部研究院副院长等职。1958年调浙江后,历任台州地委副书记、宁波地委副书记兼监委书记、宁波地区革委会副主任、宁波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1982年离休。1993年病逝。逝世后,按照他生前意愿,骨灰撒于宁波江流中。
钟其林(1912~1994.1) 原名钟麒麟。王格庄镇河崖夼人。原中共上海市委纪委筹备组局级纪律检查员。他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1927年参加牟平县南乡抗粮抗税暴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任牟平七区区委书记。1935年11月,胶东特委组织“一一·四”暴动,他是牟平县暴动大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暴动失败后,他变卖家产,安排、转移部分同志去东北,自己在当地继续坚持斗争。1936年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他在敌人严刑拷打下,志节坚定,严守党的秘密。1937年8月出狱,仍任区委书记。1941年1月任中共牟平县委书记。1944年任胶东区党委组织科副科长、科长。全国解放后, 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纪委检查员,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党委纪委纪检处副处长,上海市委监委审理处处长,市委机关党委常委。1966年3月任上海市委监委派驻市公安局监察组副组长、市公安局党组成员。1983年12月离休。1994年1月26日逝世。
王永明(1930.1~1994.8) 龙泉镇王石夼村人。194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入伍,任牟平县九区武装部文书,后调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教导团第10中队学习,毕业后任7纵队第21师63团6连文书、华东军区第25军75师225团6连宣传员。其间,他随部队参加济南阻击战、淮海、渡江、解放崇明岛、浙江剿匪等多次战役、战斗,立功受奖5次。新中国建立后,任华东军区第25军75师225团政治处组织股干事、团干部处干事;1954年8月任第12军35师炮兵36团干部助理员;1955年获解放奖章。1956年3月任第12军干部助理员,同年11月任南京军区干部部助理员。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立三等功一次。1965年1月调任总政治部干部 部一处干事,其间参加总政工作组,赴越南前线部队工作半年。1971年3月任第12军35师炮兵团政委。1973年5月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1981年6月任部长。1983年5月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长。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9年政治风波期间,他作为南京军区前线指挥部领导成员之一,率部进京戒严,圆满完成军委交给的任务。1990年4月任南京军区副政委,1993年12月兼任南京军区纪委书记。同年晋升为中将。1994年8月9日于哈尔滨病逝。
黄蒲凌(1923~1994.12) 养马岛街道黄家庄人。1938年7月参加工作,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胶东蓬莱八路军保安队栖霞大队文书、栖霞县统调干事、北海军分区政治处秘书,鲁南抗大一分校区队长。1941年入陇东抗大分校学习。1942年10月起,历任385旅卫生部书记、教育干事、指导员,西北野战军四纵三旅七团一营教导员、团政治处联络股长,四军政治部秘书等职。1949年10月起,历任新疆公安厅秘书主任、人事处长、新疆公安学校副校长,自治区政法干校副校长。1959年4月任自治区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兼任自治区哲学研究所所长。“文革”期间多次受到错误批判和迫害。1970年11月入东泉“五七”干校学习,1973年8月调回区党校工作,次年任七一纺织总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1978年1月任自治区党校副教育长、教育长、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撰写《矛盾论》、《实践论》解说小册子及数篇理论文章。自治区劳动模范。1986年5月离休。1994年12月22日于乌鲁木齐病逝。
林 浩(1916~1996) 原名尹圭璋,别名尹浩林、骆忍。观水镇崖地村人。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考入济南高中后,积极参加学生“读书会”等进步活动。同年10月经赵健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济南高中支部书记、济南市工委委员。利用读书会、同乡会广交朋友,秘密发展安波、杨涤生、梁宇振等人加入共产党,建立恢复党组织。1936年高中毕业,任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长兼济南市委书记。同年9月以教员身份,只身赴费县师范讲习所,利用演讲会、办刊物等形式,向学生宣传进步思想和中共抗日救亡方针,秘密发展党员10余人,组建费县工委,恢复党在鲁南一带的联系。1937年10月,山东省委转移至泰安,他任省委副书记。与省委书记黎玉一起,于次年1月1日直接领导徂徕山起义,并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他任支队政治部主任、政委、省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39年夏,任山东一区(大鲁南区)党委书记、一军区政委。1940年秋,任胶东区党委书记兼胶东军政委员会书记。任职期间,组织将牟平、招远等县生产的黄金十余万两,经山东分局直接运往延安,支援全国抗战。1947年,胶东区部队奉命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林浩兼任纵队政委、党委书记。同年8月,当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胶东,九纵主力转入外线作战时,林浩兼胶东军区司令员,率十三纵队及其他所属部队坚持内线作战。9月,华东局土改会议在饶漱石、康生的主持下,错误地批判黎玉、林浩所谓土改“富农路线”,免去林浩胶东区党委书记、胶东军区政委 及华野第九纵队政委职务。1948年6月,调任华东局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同年9月入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习三年。1951年,调至南京军事学院,历任政治部教育长、宣传部长、政治部主任、院党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8月调至高等军事学院工作,历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兼主任、院党委常委。“文革”中受迫害被停职,1978年底平反恢复工作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院党委第二书记。1983年退居二线。1986年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山东省委对1947年错误批判黎玉、林浩所谓土改“富农路线”的问题彻底平反。1996年11月4日于北京病逝。
杨 墨(1922~1997) 原名家齐,字治平。烟台市莱山区南塂村(原属牟平县)人,民主人士。是烟台市芝罘区第十至十二届人大代表。1935年以自学同等学力资格参加本村完小毕业考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毕业证书。抗战时期,家乡沦为敌占区,他不肯升入日伪所办的中学。因家庭藏书极丰,开始闭门自学,尽读所藏。凡经、史、子、集,诸子百家,诗、词、文赋以及稗官杂记等书,无不浏览,特别对史地知识更为专注,如《二十四史》、《正续资治通鉴》、《括地志》、《寰宇记》、《一统志》、《水经注》等。1942年,他参加教育工作后,又大量购置新书。由于勤奋好学,很快就学完了数学、医学、经济学、动物、植物、矿物、英语、日语、历法等课程。当时日伪活动频繁,有人想聘用其当日伪校长,他以“不读日伪的书,不教日伪的学”为由严词拒绝。1943年,当家乡成为新解放区时,他邀集杨晋升、杨书纲等人重建家乡学校。废除日伪教材,换上国防课本,办成解放区北部最早的“八路小学”。1944年冬,他参加了中共牟平县委组织的鲍家泊整风学习,回校后坚持在山沟里上课,对学生进行抗日救国教育。1947年,国民党军下乡骚扰,教育停办。受上级派遣,同杨寿兴一起在烟台市郊一带,秘密张贴革命标语、散发传单、传递情报等。1950年2月任洪口完小校长, 1952年调至牟平一中任语文教师,1956年被选送到山东师范学院进修大学课程,1957年任牟平一中高中部文学课教师。1958年3月被错划成“右派”,先后到祥山铁矿、水道农村劳动,他入山采药,为当地的农民诊脉看病。1964年被“退职” 还乡后,笔耕不辍,先后撰写成散文杂记《蟫余杂拾》、诗歌总集《昆嵛樵唱》与《二骚合译》、医学专著《中西医通》、数学译著《天元术与四元术》。1978年落实政策,恢复工作。先任教于初家联中,后调至烟台十六中, 1980年退休。1982年,应聘任《牟平县志》编辑,撰写了《牟平大事记》、《牟平沿革图考》、《牟平山脉河流考》、《正一教史》、《全真教史》、《佛教史》、《全真外史》、《风俗志》、《方言志》、《人物志》等。1986年,烟台市委、市政府授予“教师世家”(四世从教)称号,烟台市市长董传周将匾额亲送其家,他当即做对联曰:“识途人人称老马,负轭代代为孺牛”。他还被烟台市政府授予“爱国人士”荣誉称号,其家庭被烟台市委宣传部授予“爱书家庭特等奖”。1996年带病仅用两个半月时间完成《焦志疏考》的撰写,解释《宁海州志》中的古文、僻典,考证古今山水之异名,订讹历史沿革之变迁,全书凡十三万字。1997年因病去世。
王人三(1915.11~1998.6) 姜格庄镇峒岭村人。1932年毕业于威海师范。1938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任蓬莱县抗日民主政府视导主任。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山东北海地委常委,统战部、宣传部和政府工作部部长。1941年调任胶东区党委大众报社社长。1948年任昌潍地委常委、宣传部长。1951年任山东分局宣传部办公室主任。1952年起历任徐州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副书记兼市长、市委第一书记。1956年调任江苏省 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新华日报》总编辑。1960年 任苏州地委书记兼苏州市委书记。1964年底调至外交部,历任西亚北非司副司长,外交人员服务局副局长,中国驻阿联塞得港总领事,驻乍得、利比里亚、博茨瓦纳等国大使。1983年离休。1998年6月4日于北京病逝。
苗育秀(1919~2004.3) 原名苗宝发,字育秀。龙泉镇龙泉汤村人。1933年赴大连学经商,不足一年返乡务农,后经人介绍在烟台义隆(新丰)五金行做工。几年后离开义隆,与人集资建裕成商行。抗战时期,赴青岛与人合办宝华商行,经营五金、橡胶业务,尔后经营中国美术公司,专做美术生意。1947年到台北考察,次年全家迁居台湾省台北市,设立宝华商行台北分行。其间,青岛宝华商行照常营业,青岛解放前夕歇业。1950年在台北市组建联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在台中市创立联华面粉米谷厂。后陆续投资成立中国理化工业公司、联华低温设备公司、华胜纺织公司、联成石化公司、联国医疗气体公司、联华气体工业公司、神通电脑公司、神达电脑公司等。曾任台湾区面粉工业同业公会及台湾区高压气体公会理事长,台湾工商协进会、台湾工业总会台湾区大麦类工业同业公会常务理事。1985年,台北市山东省牟平县同乡会成立,担任名誉会长,他致词祝贺说:“爱乡者必爱国,爱国者亦必爱其乡,两者互为因果,其理至明。自古以来,国人之乡土籍隶观念,既深切固,历久不替。”他热爱家乡,曾多次回乡祭祖省亲,扶持桑梓。 1992年捐资600万元人民币在龙泉汤村建一所九年制学校,1995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捐资800万元人民币建烟台大学国际贸易经济管理培训中心。出资70万元人民币在龙泉汤村东为本族苗姓人建设新居。2004年3月在台北市病逝。
王 甫(1907.2~2006.9) 曾用名王福轩、王永祯、王心一。水道镇南台村人。1928年参加牟平县南乡农民反对苛捐杂税的暴动,被反动军阀逮捕,一年后获释。1932年参加中共领导的“中国革命互济会”,1933年6月经刘经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牟海特支组织委员、中共牟福边区区委书记。以化名王心一在威海地区活动,被国民党逮捕,几个月后保释,继续开展革命活动,主编《新路》刊物。1934年1月任牟平县“互济会”党团书记。1935年“一一·四”暴动失败后,被山东捕共队逮捕入牟平监狱,“七七”事变后被共产党营救出狱。1937年8月后历任北海专署行政督察员、公署视导员,八路军蓬黄战区指挥部军法处处长,胶东行署联合办事处秘书长、民政处处长等职。1942~1943年先后进山东分局党校、延安中央党校二部学习。抗战胜利后,历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干事、行政处处长、河北省建屏县委副书记、中央土改整党工作团副团长。1949年北平解放后,调任中共北平市委副秘书长。1950年后历任中组部处长、副部长,西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成“三反”分子,受到迫害,被关押10年。1977年恢复工作后到中央党校学习。1978年被中央指定为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任全国政协常委,同年10月,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后任常务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在检察机关恢复重建中,他组织开展各项检察工作,落实党的政策,妥善处理历史遗留案件,为完善我国检察制度提出许多重要意见和建议。1983年后,历任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整党工作联络组组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是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91年离休。2006年9月在北京病逝。
李文卿(1930.5~2009.6) 又名李云岫,观水镇林家村人。1945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任山东省牙前县埠西头区青年会干事助理员。194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任华东野战军7纵队教导团学员、华东军区政治部直属大队3中队排长。参加过兖州、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和抗美援朝。1951年任华东军区司令部通信处集中台指导员。1955年起,历任南京军区直属政治部干部科助理员,司令部办公室秘书、副主任,陆军某师副政委、政委等职。1983年,任陆军某军政委。1985年6月,任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党委常委。1988年8月,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党委常委。1989年政治风波期间,奉命率部进北京实施戒严。1990年4月,任国防大学副政委、党委副书记。1992年10月至1995年7月,任国防大学政委、党委副书记。在国防大学任职期间,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和教研队伍建设,深化教学科研改革,为适应高技术条件下联合作战培养了大批高级指挥人才。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第六、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5月晋升上将军衔。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9年6月14日在北京病逝。
常宗琳(1943.11.13~2009.9.4) 宁海街道新牟里村人。1976年12月担任新牟里大队党支部书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带领干部群众在胶东地区率先启动农村改革,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集体工副业。他成立了大队地排车运输队,带领群众到车站、码头出苦力搞装卸,为村里挣来启动资金,后逐步办起小饭店、小缝纫铺、修理铺、修配厂、拖拉机运输队等工副业项目。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情况下,他运筹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先与呼和浩特市铁路局联合办起建材厂,1981年又办起跨所有制、跨地区、跨行业的呼和浩特机床附件厂牟平分厂。1984年中共中央出台政策提倡横向联合时,新牟里村已办起4家联营企业。1985年,通过内引外联,组建山东新牟国际联合企业总公司,自任董事长、总经理。并于当年,通过补偿贸易方式,从英国引进毛纺设备,创办了烟台市当时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新牟毛纺厂。1986年,成立烟台全洲运输公司开辟国际航线,开中国农民从事国际航运先河。1988年总公司获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飞龙奖”, 1989年9月,常宗琳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90年代,他继续推进国际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实行资本运营,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名牌产品。1994年,新牟里成为全国首个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村。1996年集团控股的烟台新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山东省首家上市的乡镇企业。公司拥有的“新牟”、“可利尔”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新牟里村由单一从事农业生产的普通村,发展成为以机械、电子、纺织、房地产开发为主导的综合性企业集团。2007年,集团控股企业总资产达到32亿元,被列为山东省重点企业。先后被授予“全国十大首富村”、 “全国创汇第一村”等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温家宝等先后到村视察指导工作,有8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到村参观访问。常宗琳是山东省农民企业家协会首任会长和中国乡镇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第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获得“全国十佳农民企业家”、“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 1997年“紫荆花”杯杰出中国企业家成就奖等荣誉。2008年12月被评为烟台改革开放10位“风云人物”之一。2009年9月4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