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考古发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5&A=2&rec=886&run=13

一、照格庄遗址发掘
1979年10月18日至12月20日,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东队、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及烟台地区文管组、牟平县文博人员联合组队,对照格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共开探方探沟12个,发掘面积290平方米,发现有灰坑40余个、灰沟3条,出土石刀、骨锥、陶尊、陶片等文物标本千余件,其中铜锥和卜骨具有重大考古价值。发掘报告《山东牟平照格庄遗址》刊于1986年第四期《考古学报》。此次发掘,将“岳石文化”从龙山文化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考古学文化。照格庄遗址所代表的岳石文化,被学术界称为“岳石文化照格庄类型”。
二、蛤堆顶遗址试发掘
1995年9月22~25日,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研究课题组,与烟台市博物馆、牟平区文管所等单位的有关人员考察境内贝丘遗址。在蛤堆顶遗址进行试发掘,开2×2米探方一个,采集石斧、陶片、蛤壳、兽骨等文物标本一宗,研究成果《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环境考古专集》于199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三、顺正“不夜城”工地发掘
1999年7月,在城内顺正“不夜城”(商城)施工工地发现古代遗址。市博物馆与区文管所组队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灰坑10余个,水井60余眼,出土陶罐、陶豆、陶片、瓦片、瓷片、兽骨等1000余件,并发现一批古代建筑柱洞遗迹。遗址内水井分布密度之大,延续使用时间之长,为胶东地区首见。经分析认为,此处战国时期就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居住区或城邑,其后历汉、唐直至现代延续不断。此次发掘,把文献记载牟平城起始于汉的历史向前推进数百年。1999年9月,《牟平发掘古代遗址获重要成果》一文于《中国文物报》发表。

四、汉代石人出土与汉墓发掘
1999年7月,在体育馆路北端西侧施工工地发现3尊石雕人像。石人头部四面刻脸,身上均刻有隶书文字,可辨认出“建和元年”、“古胡文曰吉墓伯……”等字样。内容与“遗策”、“镇墓文”类似,属国内首次发现。同时在石人西北10余米处发现一座古墓,经市博物馆批准,由区文管所发掘清理。出土铜镜1枚、镏金铜框边数段、五铢钱10余枚。从葬式与出土器物看,该墓葬是一座夫妻合葬的汉代砖室墓。发掘简报《牟平出土刻镇墓文石人》一文发表于2000年3月《中国文物报》。

五、其他民间施工发现
1965年9月,刘家夼农中学生在胜禅院(俗称 嵠山院)院址挖出建院长老墓一座。墓上建有青石八棱碑,已倒于墓旁。碑上刻有“大宋登州蓬莱牟平胜禅院长……”等字样,记长老一生事迹。碑座下是石盖墓坑,深约3.33米,内有石棺,长50厘米,宽25厘米,装有骨骼,大腿骨清晰可辨,为一般和尚墓葬。20世纪70年代,牟平七中(观水)西南角,亦挖出数处同类和尚墓。1995年,高陵镇西洼村村民在南河淘沙金,于9米深处淘得石钻、铜箭头等一宗。1998年2月,在高陵镇店村村北修蓄水池,挖掘一座古墓,出土文物一宗,据考属东周时期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