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统计制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5&A=2&rec=745&run=1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加速发展,国家统计部门顺应改革、发展之势,逐步建立起一套各部门各行业更为细致完善的统计报表制度。
一、生产统计
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与邮电、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四个方面。
农业和农村统计 1978年后,农业生产和农村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统计也随之变化。至1983年,统计部门编制的综合年报表有10种。1985年后,农业统计改为农村统计,增加了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和有关部门制发了“农村统计一套表”制度,内容包括三部分:村级填报的报表,包括农村基层组织、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电、水、化肥、粮、牧、渔、林等情况;乡镇报表,包括粮食、农业总产值、社会总产值、交通、医疗、学校等十几个方面;乡镇主要经济考核指标月报和经济社会计划执行情况公报,有商品零售、农副产品收购、企业总产值等指标,作为县对乡镇考核的依据。1992年,新增农村统计综合年报8种:现价农村社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商品产值、农业增加值、农业净产值、农村经济收入分配和效益、农村固定资产结构、县农村经济卡片、沿海开放县和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农村社会经济卡片等报表。
工业统计 1970年,统计报表执行新的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1980年,综合年报分组愈细:经济类型分组由过去的全民、集体两组,增到9组;工业总产值中增加个体经营工业户数和产值;轻重工业分组中,增加轻工业生产的重工业产品产值,重工业生产的轻工业产品产值。1981年,工业总产值改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为有历史可比性,仍保留1970年不变价;工业部门由12个增到14个。1982年,统计年报表中增加非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总产值;取消1970年不变价;全部产品总成本改为全部商品总成本;工业部门扩大到15个。1985年,工业年报与第二次工业普查统一进行,其报表内容、形式完全一致,工业行业大类增改为40个,中部门行业改为212类,细部门行业增至538类;工业总产值分别采用1980年的不变价和现行价计算。90年代,工业年报开始使用1990年不变价,建立第三产业产值统计和工业增加值统计等多项内容;开始采用微机处理超级汇总工业统计报表;改变了农村加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大中型企业规模分组改为特大、大一、大二、中一、中二5个档次。1992年工业综合统计年报达21种,定期报表有11种。
交通运输与邮电统计 1978年后,交通运输和邮电业统计报表制度逐步向行业统计过渡,政府统计部门在协同各业务部门搞好行业统计的基础上,主要从事综合统计报表编制工作。80年代的交通运输和邮电统计报表指标体系主要内容有:生产量、产值、生产条件、工具与设备、质量、经济效益、服务水平等指标。90年代,交通运输和邮电发展迅速,统计报表指标体系大增。政府统计部门大量精简专业性强的报表指标统计,加强经济效益和价值量的统计工作,同时注重发挥业务部门专业统计的作用。1992年,牟平交通运输和邮电综合统计报表有3种:《民用车辆船舶拥有量》、《社会客货运输(吞吐)量》、《独立核算运输邮电单位产值》。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1978年后,国家逐步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为全面合理安排建设规模,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自1980年起,将基本建设统计改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并建立全民所有制单位更新改造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报表有12种。自1981年起,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由全民所有制和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扩大到全社会各种经济成分。1983年开始对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统计实行电子计算机超级汇总。1985年后,基建统计实行全国统一的汇总标准表,固定资产投资各种指标体系反映到一张表内。90年代,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形成以投资效果为中心,全面反映投资过程和结果的指标体系,基层上报数据全部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超级汇总,电传或报递磁盘取代了综合统计报表。1999年始,全市建立农村集体、个体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定期报表制度。2000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对50万元以上项目要求全面报表,50万元以下项目为抽样调查。
建筑业统计 1982年,国家统计局恢复“文化大革命”中中断的建筑业统计。1983年牟平县统计局开始建筑业统计。1985年,建筑业综合统计年报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全民所有制建筑安装企业和自营施工单位报表12种,第二部分为集体所有制建筑安装企业报表5种。90年代,建筑业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基本稳定在这一基础上。
二、流通统计
商业统计 1979年,恢复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机构网点统计报表。1980年,扩大主要消费品产销平衡统计商品范围。1983年,将供销合作社从全民所有制商业统计中分出,改为集体所有制的供销社商业统计,新增了全民所有制商业和供销社商业经济效益主要指标统计报表。1987年,建立以全民所有制商业、集体所有制商业(含供销社)、合营商业和个体商业为主体的社会商业商品流转统计体系,增加农村集体所有制商业商品购销存统计。1991年,在各种商品流转总额和商品流转数量统计中,增加商品购进总额、商品销售总额等多种新指标。1992年后,商业统计形成一套分项更细、内容更全的统计指标体系,其综合统计年报表达21种。
物资统计 1980年,物资统计增加反映经济效益的价值量报表与指标。1982年,单独建立能源统计报表制度。1985年,物资统计综合年报达12种,能源、物资定期统计报表有月报、季报、半年报等7种。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物资统计范围不断扩大,其统计报表指标体系有三:一是物资统计报表,有7种;二是工业产品销售统计表,有3种;三是能源统计报表,有7种。
外经统计 1981年起,按国家统计局部署,牟平建立国际收支统计,有报表10种和外商在华经营企业基本情况卡片1种。1983年起,增加利用外资统计表。1984年,国家统计局制发了对外经济贸易综合统计报表制度。1985年,外经综合年报有《进出口贸易》、《借用外国资金》等5种。90年代,“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外资统计突破原有体系。1992年后,省统计局制发了《外向型经济统计报表制度》,编制各种外经统计报表10种,有《社会出口商品供货总值》年报及电讯月报、《乡及乡以上出口创汇工业企业基本情况》年报、《投产开业的三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季报、《接待外国过夜旅游者人数》月报、《旅游外汇收入》月报等。
物价统计 1980年,按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物价统计报表制度,国营商业零售商品牌价指数的代表商品由300余种增到500余种;时点价格指数改为按季、年平均价格计算的物价指数;用全省平均价格计算农产品与工业品的单项商品比价。此后,随着国家物价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物价的形成,物价统计的方式方法与报表指标体系,也进行了全面改革。至1992年,国家物价调查统计综合报表有12种,牟平实用报表有《全社会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和零售物价指数》、《集市贸易价格指数》、《农产品与工业品交换综合比价指数》、《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等10种。
财政金融统计 80年代,国家为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财政统计内容从国家财政预算内扩大到预算外资金收支统计,增加了财政综合统计报表。1986年,财政收入实行利改税后,财政收支统计增加了国营企业调节税、上缴利润、计划亏损补贴、产品税和营业税等指标。1992年,主要财政统计报表有《财政收入完成情况》、《财政支出完成情况》2种。
1978年后,金融统计工作全面恢复和发展。1981年,将金融统计报表中现金收支与收支差额单独列出,收入指标增加服务事业收入,支出下分列国家工资、国家职工奖金、国家对个人其它支出和城镇集体单位工资、资金、对个人其它支出等项目;银行信用社信贷比较表中,增加工业、商业、农村存贷款等指标。1982年,银行现金收支表中,增加农村信用社收支和城镇储蓄存款收支等指标。1985年,将信用社信贷分列为多种指标。90年代,金融统计报表指标体系更加系统全面。1992年,金融统计报表有月报表、年报表等共12种。
三、劳动工资统计
1982年,劳动工资统计增加了《全民所有制单位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构成情况》年报表。1983年增加了《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职工增加来源和减少去向变动情况》、《城镇县(区)级及其以上集体所有制单位固定职工增加来源和减少去向变动情况》年报表和建筑业使用农民合同制工人指标。1985年,劳动工资综合统计年报表达13种,包括四大方面:全民所有制单位的报表6种;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的报表4种;各种合营、华侨或港澳工商业者经营和外资经营单位或工业企业报表2种;《城乡劳动力资源与分配平衡表》。1988年,增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年报表。1989年,增加《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和《其它所有制工业、建筑业全部职工人数》年报表。1990年,国家按统一标准对劳动工资统计报表指标体系进行统一核定,至1992年,综合统计年报有12种,指标体系有所变动。
四、科技和社会统计
科技统计 1980年,科技统计年报表有5种。90年代,为满足国际间科技统计交流与对比分析的要求,报表内容增扩为县属以上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科研人员、经费、课题与项目、成果、科技概况等。
教育统计 1978~1982年,教育统计报表恢复到“文革”前的情况。1987年后,主要统计指标有:高等中等专业学校分类的学校数,分专科的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招生人数、预计毕业人数、教职工人数、专任教师人数和专任教师按职称、学历和课程分类人数等,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小学、幼儿园按所属部门、镇、村分组的学生和幼儿数,教师按学历、任课分组的人数。90年代,教育统计指标体系分组更详尽,各类学校教师除按专任、教辅、行政、科研分组外,还按职称分组,教师学历分类单列出师范毕业生等。
文化艺术统计 1978年后,文化事业统计不断加强。1986年,基层统计年报表有:《艺术表演团体基本情况》、《文化部门剧场、影剧院基本情况》、《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基本情况》、《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其它文物机构、博物馆基本情况》等。90年代,统计内容大体与1986年相同。
卫生统计 1980年始,先后增加10种卫生事业统计报表。1990~2000年,统计报表有:《卫生事业机构、床位、人员数》、《其他技师、其他技士和西医士人员数分类》、《卫生机构国家、集体、私人开业人员数》、《卫生部门按隶属关系分县及县以上医院机构、床位、人员数》、《县及县以上医院按床位分组的医院数》、《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院按床位分组的医院数》等。
环境保护统计 1980年,统计报表有《“三废”排放情况》、《现有企事业污染治理情况》、《自然资源保护基本情况》、《大中型企业环境保护基本情况》等。至1985年,新增报表有:《排污费征收、使用和污染赔(罚)款情况》、《当年建成投资的大中型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企事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1991年,新增《工业“三废”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企业事业污染治理情况》等报表。
五、综合平衡统计
国民生产总值统计 1985年,正式建立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报表制度。按三次产业及其部门分组统计,主要指标有增加值、劳动者收入、福利基金(公益金)、利润(提留)、税金、利息、固定资产折旧、其它等。分组方法:第一产业为农业,含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等;第二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含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和煤气业等;第三产业,含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生活服务业、生产服务业、教育文化和广播事业、科学技术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金融保险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军队和警察、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它各业。1992年起,国家统计局制定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6种基本报表:《国民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资产负债表》、《社会再生产表》。省统计局根据国家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定了新的《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报表制度》,其综合统计年报表4种:《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构成项目》、《按支出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
投入产出统计 1987年,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做好投入产出调查工作的通知》,牟平开始投入产出统计。用矩阵表形式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投入产出关系,从总量和结构上全面、系统地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和各部门在经济运行中互相依存、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