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业资源调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5&A=2&rec=723&run=13

一、综合资源调查
1979~1980年,县农业各有关部门开展了农业综合资源的外业调查和内业汇总。1983~1985年,全县开展第二次农业区划工作,先后抽调科技人员175人,农民技术员100多人,组成土壤、气候、农作、林业、畜牧业、水利、农机、水产、果业、蚕业、农经、乡镇企业、综合13个专业组,对全县土地、气候、水文、生物四大资源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进行调查,确定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四大优势:微地貌类型多,利于多产业发展;土地条件好,生物资源多;光热资源较丰富,利于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多种经营后备资源充足,开发潜力大。同时指出三个不利因素: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径流量大,水资源不足;灾害性天气多;土地资源少,养分不协调,利用不合理。提出加快农业生产发展的三条建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调整好产业结构;建设好六个商品生产基地(即粮食、油料、果品、畜牧业、经济用材林、农副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加强资源保护,促进良性循环。
二、土壤普查
1982年3月,县区划办组织进行县内土壤普查。先后抽调26名脱产技术骨干、34名农民技术员,组成技术组、测绘组、化验组和4个工作队。普查重点是耕地,对林、果、牧用地及荒山、裸岩石砾地、河滩海涂等做了概略调查。到12月中旬,外业调查基本完成,转入内业汇总。1984年5月,内业汇总结束。普查中,共挖土壤剖面2479个,定界剖面4613个,取一般农化样品2014个,对其进行常规化验分析,对266个典型剖面和274个高产地块农化样品进行物理化学诊断,共取得化学分析数据36322个项次。普查中对20个村进行了详查。这次调查基本摸清了县内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和养分情况,为合理开发利用、调整农业布局、建高产稳产田、改良中低产田、合理施肥和农业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农业资源与经济信息动态监测
1986年牟平被确定为全国102个监测网点县之一。县农业区划办公室在农业区划基础上,根据各种条件,确定宁海镇东油坊、武宁乡五里头、刘家夼乡东石桥等17个村、64户为监测点。主要监测土地利用、农作物生产、农业投入产出、劳力从业、农村经济收入、农户经营及其效益、农产品产销及其余缺、农民意向、自然灾害及生态环境污染等情况变化。1990年,按照省区划办部署,以大窑、水道、玉林店三乡镇为试点,进行单公里网格布点式农业资源与经济信息监测试验,后在全县推广。全县共落点1742个,其中耕地落点605个,选取其中410个农户进行监测。
四、海水浸染调查
1990年5月,县区划办开展此项调查。范围是沿海5处乡镇。采取单公里网格布点式,选取土样和水样110个,进行含盐量化验。查清了地下水和表层土的含盐量,摸清了海水浸染区和负值区面积与分布现状。调查结果表明,牟平无大面积浸染,并提出建议:依法制约超采地下水,防止海水倒灌浸染;对含盐量较高地块鼓励承包户进行土质改造;建议政府在此次调查基础上搞好详查,建立县海水浸染资料档案。
五、低荒调查
1991年5~12月,县区划办开展牟平农业开发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抽调9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县内“四低”(中低产田、低产园地、低产水面、低产林地)、“四荒”(荒山、荒地、荒水、荒滩)进行全面调查,编制了《牟平县低荒调查与开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