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编 工 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5&A=2&rec=395&run=13

新中国成立初期,牟平工业仍以手工业为主,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低。1949年,全县三次产业构成为79.2:8.0:12.8,1952年手工业产值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5.6%。随着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牟平工业发展速度加快,195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增加到1197万元。1978年,全县工业企业16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2153.8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牟平工业经济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中逐步推行扩权让利、两权分离等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80年代,通过技术革新,国营和集体企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80年代末,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企业改革开始触及产权,出现以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发起设立企业。90年代,加大资金、技术等要素投入,加强骨干企业培植力度,涌现出安德利、枫林、仙坛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壮大了黄金、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催生了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工业规模进一步扩大。1992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产权制度改革进程加快,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开始采取上市融资的资本运作方式组建上市企业,“三资”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兴起,工业经济的产权结构逐步多元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2000年,全区有工业企业1378家,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50693.6万元,形成了以食品、电子、机械、轻工、纺织、黄金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
1978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59.78:23.33:16.9,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仅为21.7%。1986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3.41:45.73:20.86,二产首次超过一产。到1989年,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200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40:59.30:31.30,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